锦屏位于历史上曾经木商文化发达、水运繁忙的清水江边,自古因木而兴,林地资源丰富。守着绿色银行,如何实现“点绿成金”?
锦屏县通过不断探索,给出了解决方案:
一产林下生态养殖,二产鹅制品深加工,三产羽毛球赛事和体育康养旅游……依托丰富林下资源,建立生态鹅全产业链,走出一条绿色、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新路子。
锦屏县新化乡贵丰牧业鹅养殖基地,工作人员在放养种鹅。(杨晓海 摄)
鹅养殖:目标是年养殖200万只
记者在锦屏敦寨大冲口的生态鹅养殖基地里看到,鹅产业龙头公司生产管理部杨东成正在查看白鹅喂养情况。
“从鹅苗到成品鹅只需要75天便可出栏,饲养周期短,养殖成本也低。”杨东成说,因白鹅饲养周期短,成活率高的特点,周边村民纷纷主动加入龙头公司成为“代养户”。
鹅苗、场地、饲料均由龙头公司提供,村民只负责鹅苗的饲养和日常管理。
村民缺乏疾病防治知识,如何保证鹅苗的成活率?
“公司定期开展疾病防控现场培训,专业饲养员手把手教导村民学养鹅。”杨东成说。
目前,敦寨大冲口的生态鹅养殖基地有4个养殖户代养了1.5万只鹅,成活率达到85%以上,由公司按照每只3元奖励回购。
“市场目前供不应求,希望有更多代养户加入进来,保证商品鹅产量。”杨东成说,养殖场目前存栏商品鹅5万只,全年的目标是20万只,育苗速度跟不上销售速度。
锦屏县采取“圈养+轮牧”的鹅养殖模式,建立了标准化的孵化基地、育雏基地以及16个饲养基地。
据了解,锦屏县全年出栏商品鹅30余万只,总产值超2.7亿元,提供稳定就业244人,辐射带动群众1万余人。
锦屏县相关负责人介绍说,下一步,锦屏将以龙头公司为示范年养殖鹅100万只,带动全县合作社、农户养殖100万只以上。
亚狮龙羽毛球加工车间 杨晓海 摄
鹅制品:全球每10只羽毛球有1只产自锦屏
围绕健全鹅产业链,补齐产业短板的规划,2017年,锦屏县通过招商引资,争取到南京亚狮龙体育用品有限公司入驻。
2018年5月,亚狮龙羽毛球产业园初步落成,计划打造集羽毛球生产和羽毛球文化展示于一体的全球最大羽毛球生产及展示基地。
据了解,目前全球每10只羽毛球,就有1只产自亚狮龙锦屏生产基地。亚狮龙锦屏生产基地的月产能为30万打,年产能360余万打,产能占据亚狮龙全球产能的40%以上,是亚狮龙国内最大的羽毛球生产基地。
生产一个羽毛球需要16根鹅毛,而一只鹅身上只有14根羽毛可以用来制作羽毛球。根据羽毛需求量推算,亚狮龙每年可带动锦屏一线产业养殖商品鹅1200万只,每只鹅因羽毛增值3.5元。
“既要计算鹅毛的弯曲弧度,又要测试旋转飞行的距离与轨迹。”贵州亚狮龙体育文化产业发展有限公司经理胡兵介说,生产一只羽毛球大约需要30天时间。
58岁的胡国江是亚狮龙生产基地的一名普通工人,主要负责清洗鹅毛和晾晒,虽然辛苦,但他很珍惜。
“去年5月份来到公司的,工资最高的一个月领了6900元。”年近六旬的胡国江怎么也没想到,在家门口就能做找到好工作,加上妻子在分拣车间上班,两口子一个月差不多能领1万元。
目前,亚狮龙公司生产基地解决就业440余人,发放工资约1800余万元,成为全县贫困人口集中就业的产业示范园。
羽毛球博物馆 (刘光英 摄)
鹅+产业链:推动羽毛球赛事和休闲康养
亚狮龙羽毛球产业园作为中游产业链,联结了上游养殖和下游羽毛球赛事,不仅是富民产业,更是三产融合的重要纽带。
以“鹅”为链,辐射带动,锦屏县逐渐构建起集“一、二、三产”的全产业链模式。其中,三产为以羽毛球产业为核心,羽毛球赛事为推手,全力将锦屏打造为“康养之都、运动之城”。
2018至2019年连续举办两届全县全民健身羽毛球联赛,从村级到乡镇再到县级,全县15个乡镇、6个社区、193个行政村,全民羽毛球比赛点燃了群众的热情。
村级赛事还由体育部门配备羽毛球拍、羽毛球、球网和球架,并给与资金支持。每届赛事为期4个月,群众参与积极性高,参与群众达到近万人。
据介绍,锦屏县将积极发力羽毛球赛事链:
在经济开发区规划建设羽毛球小镇,把铜鼓工区、多彩田园等为核心的石斛产业园作为农、文、体、旅和康养为一体的园区进行打造。
通过与羽毛球世界冠军龚智超合作,助力羽毛球培训。今年9月,与中国羽毛球队男子单打运动员王睁茗联合开办的羽毛球培训学校也将启动招生。培训学校有两个目标:加强羽毛球运动培训,发现优秀苗子、输送羽毛球人才。
锦屏还将积极争取承办高规格羽毛球赛事,发展羽毛球体育装备制造、服装等产业,努力打造世界级的“体育+旅游+康养”的羽毛球文化运动之乡。
一只鹅带动一条产业链,一片羽毛连接了锦屏县的“三产”融合。
本网记者:夏季 姚辉
一审:罗亚楠
二审:李柏杉
三审:彭奇伟
四审:胡 涛
相关新闻
【黔东南·乡风文明】魁胆:63年的“平安密码” 2022-04-29 | |
【黔东南·小镇故事】下司:古镇生机 2022-04-29 | |
【黔东南·乡风文明】天柱:不断“翻新”的合约食堂 2022-04-29 | |
【黔东南·乡风文明】天柱:不断“翻新”的合约食堂 2022-04-28 | |
【黔东南·乡风文明】魁胆:63年的“平安密码” 2022-04-28 | |
【黔东南·小镇故事】下司:古镇生机 2022-04-28 | |
【黔东南·山地产业】黄平:野菜也有春天 2022-04-28 | |
【黔东南·乡风文明】天柱:不断“翻新”的合约食堂 2022-04-28 | |
【黔东南·第一书记】姚水长:驻村“上瘾” 2022-04-2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