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filterTitle(`贵州省政府新闻办举行贵州省五级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情况新闻发布会`) }}

发表时间:2024-12-18

 

图片

贵州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于2024年12月18日(星期三)15时举行贵州省五级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情况新闻发布会,邀请省卫生健康委副主任杨光红、省卫生健康委医政处处长王蕾、省卫生健康委规划信息处副处长王涛、习水县卫生健康局局长刘峰出席介绍情况,并答记者问。以下为发布会图文实录。

省委宣传部(省政府新闻办)新闻发布处处长龚文静:

女士们、先生们、记者朋友们:

 

大家下午好!欢迎出席省政府新闻办新闻发布会。今天我们举行“推动贵州高质量发展实现新跨越”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介绍贵州省五级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相关情况。

 

今天我们邀请到省卫生健康委副主任杨光红向大家作介绍。出席今天发布会的还有:省卫生健康委医政处处长王蕾、省卫生健康委规划信息处副处长王涛、习水县卫生健康局局长刘峰,他们将共同回答记者朋友们关心的问题。

 

下面先请杨光红副主任介绍贵州省五级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相关情况。

图片

 

省卫生健康委副主任杨光红

 

向上滑动阅览

 

女士们、先生们,记者朋友们:

 

大家好!非常感谢大家长期以来对贵州卫生健康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卫生健康关乎民生福祉,党中央始终把保障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促进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和区域均衡布局,加快建设分级诊疗体系,推进紧密型医联体建设,强化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近年来,贵州深入实施整体提升卫生健康水平攻坚行动计划、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加快促进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和均衡布局,逐步形成了覆盖省、市、县、乡、村的五级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医疗卫生服务的公平性和可及性显著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持续改善。下面我先向大家介绍有关情况。

 

一、以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和省级龙头医院为引领,提高省级疑难重症救治能力

 

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是破解群众跨区域就医难题的重要举措。贵州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举全省之力把顶尖医院、一流专家引进贵州。上海儿童医学中心贵州医院、北京积水潭医院贵州医院、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贵州医院、广东省中医院贵州医院、浙江省人民医院毕节医院等5个国家区域医疗中心项目医院已全部落户开诊,成为贵州省医疗工作的重要力量,省级疑难重症救治水平快速提高。截至今年11月底,输出医院累计派驻长驻专家219人、短期专家967人,5家项目医院累计门诊319.9万人次、住院病人26.2万人次、开展三四级手术6.5万例、吸引省外来黔就诊患者19.7万人次、引进新技术新项目602项。此外,我们依托省级龙头医院,持续争取与国内顶尖医疗机构共建合作,先后与北京协和医院签署合作共建国家区域医疗中心框架协议,与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建立医疗卫生合作帮扶。

 

二、以省级区域医疗中心为重点,提升市级大病诊疗能力

 

长期以来,大多数优质医疗资源集中在省会贵阳。为推进医疗资源均衡布局,我们在贵阳、遵义、毕节引入国家级顶尖优质医疗资源,六盘水、安顺市等其他6个市(州)推进省级区域医疗中心建设,实现区域医疗中心规划布局市州全覆盖,打造区域内优质医疗服务、医学科研和人才培养高地,降低区域内重点病种外转率。2022年以来,全省先后推进建设了6个省级区域医疗中心,从医疗技术、教学科研、人才培养等方面,不断提升市、州级大病诊疗能力。

 

为巩固分级诊疗制度成效,构建优质高效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今年7月,省卫生健康委等8部门联合印发了加快推进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建设的工作方案,聚焦坚持政府主导、优化资源配置、促进协同发展、强化政策支持等重点环节,全力推进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建设。截至目前,贵阳市、遵义市均已完成了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网格化布局,分别由5家市级三甲医院牵头建设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共覆盖区域二级医院21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126家,服务覆盖人口1100余万,实现城区常住人口全覆盖。

 

三、以紧密型县域医共体为载体,增强县级常见病治疗能力

 

近年来,贵州把医共体建设纳入全面深化改革统筹推进,2017年正式启动了医共体建设试点,2019年医共体建设在全省全面铺开,每个县(市、区、特区)组建1至3个以县级公立医疗机构为龙头、其他若干家县级医疗卫生机构及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成员单位,创新构建了“县级公立医院—县域医疗次中中心(中心乡镇卫生院)—一般卫生院—村卫生室”梯次带动的紧密型县域医共体模式,为县域内居民提供疾病预防、诊断、治疗、营养、康复、护理、健康管理等一体化、连续性医疗卫生服务,全省开展医共体建设的81个县区全面推进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促进优质医疗卫生服务资源向乡镇和村有效下沉。

 

四、以县域医疗次中心为枢纽,夯实乡级医疗卫生服务基础

 

2021年,贵州提出规划建设县域医疗次中心,在距县域优质医疗卫生资源有一定距离的常住人口聚集地区,依托现有乡镇卫生院加快建设县域医疗次中心,将次中心打造成为具备二级医院服务水平的基层医疗机构,并充分发挥其对周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辐射带动作用,全面提升乡村两级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当前,全省已累计建成县域医疗次中心150个,基层卫生技术人员、业务科室、新项目新技术大幅增加,乡级医疗卫生服务基础不断夯实,优质医疗服务更加可感可及。

 

五、以健康乡村建设为抓手,筑牢村级医疗卫生服务网底

 

完善乡村医疗卫生体系,是全面推进健康贵州建设的迫切要求,也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应有之意。贵州先后出台实施一系列强基层重大举措,织牢基层医疗服务网底,从村医配置、村医培训、设备配置、能力提升等方面,实现卫生室规范化建设全覆盖。支持鼓励乡镇卫生院医务员“县管乡用”“乡聘村用”持续夯实基层医疗人才队伍。目前,全省已实现了乡村医疗卫生服务和人员“空白点”有效覆盖。完成全年乡村医生轮训和大学生乡村医生招录任务。同时,推动符合条件的公办村卫生室逐步转为乡镇卫生院延伸举办的村级医疗服务点,实行行政、人员、业务、药品、财务、绩效等乡村一体化管理,村级医疗卫生服务网底有效筑牢。

 

下一步,贵州将进一步全面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持续提升卫生健康服务水平,健全完善省市县乡村五级优质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加快构建分级诊疗格局,努力为群众提供就近就便系统连续的卫生健康服务。

 

我先介绍这些,谢谢大家!

省委宣传部(省政府新闻办)新闻发布处处长龚文静:

下面请记者朋友们提问,提问前请通报一下所在的新闻机构。

图片

图片

人民网记者:

 

当前国家正大力推进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请问贵州目前有哪些国家和省级区域医疗中心?优质医疗资源如何布局?

图片

 

省卫生健康委规划信息处副处长王涛:

 

向上滑动阅览

 

谢谢您的提问。贵州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顶尖优质医疗资源供给,明确提出“5+1+1”总体规划布局,覆盖贵阳贵安、遵义、毕节3地,高位推动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实实在在落地,为老百姓提供更优质、更便捷的医疗服务。“5”是5个已获批的国家区域医疗中心项目,分别是:布局贵阳的上海儿童医学中心贵州医院、北京积水潭医院贵州医院、广东省中医院贵州医院,布局贵安新区的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贵州医院,布局毕节市的浙江省人民医院毕节医院;两个“1”是积极引进北京协和医院顶尖资源,即将在贵阳建设北京协和医院贵州医院;积极引进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顶尖资源与遵义1—2家机构合作帮扶,推动诊疗水平跨越式提升。

 

同时,在贵阳贵安、遵义、毕节以外的6个市州全部布局建设省级区域医疗中心,全力支持安顺市人民医院、黔南州中医院分别与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和附属中医院开展合作共建,六盘水市、铜仁市、黔东南州、黔西南州均与省外高水平医院开展帮扶协作;全力推动省人民医院、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贵州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等优质资源下沉,带动市州级医院诊疗水平快速提升。

 

目前,共投入财政资金39.19亿元,出台保障政策58项,支持国家、省级区域医疗中心建设。5家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全部开诊运行,引进新技术新项目602项,开展疑难手术8.78万例,疑难手术占比高于省内三级医院105%,累计吸引省外患者来黔就诊19.74万;6个省级区域医疗中心项目医院已引入专家93人次,引进新技术新项目79项,填补区域多项空白。截止目前,6个市州全部与省外高水平医院签订合作共建和帮扶协作协议,实现省外优质资源合作帮扶市州“全覆盖”。

 

我就回答这些,谢谢!

图片

图片

贵州日报记者:

 

在五级医疗体系建设中,建强优质医疗资源很关键。请问贵州如何让更多老百姓在家门口就能享受优质医疗服务的?

图片

 

省卫生健康委医政处处长王蕾

 

向上滑动阅览

 

谢谢您的提问。我们构建五级医疗卫生体系,目的就是促进优质医疗资源提质扩容,让基本医疗卫生服务更加公平可及。近年来,我们围绕人民群众看病就过程中遇到的一些难点和痛点的问题,对建强优质医疗资源作出了制度性安排:一是强扩容。强化统筹布局,在全省布局建设公立医院302家,打造三级医院78家,其中三甲医院35家,2024年国家通报我省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全国排名上升10位,首次3家省级龙头医院进入全国前100位,并评为A+级,跨省流出住院患者大幅下降。同时,在贵阳市、遵义市布局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5个,在全省81个县(市、区)布局建设紧密型县域医共体143个,在全省各地中心乡镇卫生院分批次建设县域医疗次中心150个,统筹构建优质高效、系统连续的医疗卫生体系。二是提质量。不断完善质量安全体系和管理机制,实施改善就医感受提升患者体验主题活动和实施“阳光就医”行动,推进全省医学检查检验结果共享互认,加快提升医疗质量安全管理水平和人民群众就医感受度。目前,全省已设立省级医疗质量控制中心64个、市级433个、县级2079个,累计立项国家级临床重点专科29个、省级临床重点专科540个,医疗质量管理的精细化、规范化、优质化水平进一步提升,临床重点治疗水平高水平发展。三是促均衡。依托5家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立对口帮扶基层工作机制,依托省内三甲医院建立对口帮扶66个县级综合医院和链接全省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工作机制,依托省内外三级医院建立整体帮扶县域医共体工作机制,依托紧密型医联体建立市县医院帮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工作机制,引导优质医疗资源下沉,持续推动县级医院综合能力提升。目前,我们正在深入实施“千县工程”,聚焦县域内发病率高、外转率较高的专科,推进全省县医院累计建成“五大中心”346个,79家县医院全部达到二级医院能力,达到三级医院服务能力的69家、占比87.34%,能力提升幅度全国第一。同时,健全完善省内巡回医疗制度,今年以来,依托4支国家医疗队、18支省级医疗队、41支市级医疗队,形成“国家引领带动、省市协同跟进、全域巡回覆盖”的工作机制,实现让优质医疗资源“公平可及”。

 

下一步,我们将聚焦医疗资源薄弱地区和群众就医需求大、跨省外转率高的重点疾病专科,积极推进国家和省级区域医疗中心建设,加强国家和省市临床重点专科建设,持续促进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和均衡布局,为群众提供公平可及、就近就便、系统连续的卫生健康服务。

 

我就回答这些,谢谢!

图片

图片

贵州广播电视台记者:

 

贵州在推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提升方面有哪些好的做法?

图片

 

省卫生健康委副主任杨光红:

 

向上滑动阅览

 

谢谢您的提问。长期以来,贵州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面临着县级龙头医院少、基层服务能力弱、医疗服务半径大、群众看病就医远等难题。为了促进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和区域均衡发展,推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提升,贵州在全国率先提出了建设县域医疗次中心,推动医疗卫生资源扩容下沉的有效路径。

 

具体来说,就是选择一些距离县城远、覆盖人口多、自身基础好的乡镇卫生院,参照二级综合医院标准提升能力。这一举措打破了卫生院区域限制,在综合考虑区域位置、人口分布、交通便利等基础上,将县域医疗次中心服务范围向本县(区)周边乡镇和毗邻县(区)乡镇拓展。通过提升能力,增加了原卫生院的诊治病种,建成后的县域医疗次中心在识别诊治常见病、收治住院病种和开展手术种类均明显提升。最重要的是加强了标准化管理,县域医疗次中心和周边乡镇卫生院、上级医疗机构对同一种疾病采取相同的医疗卫生服务标准,负责周边3—5个一般卫生院的指导和帮扶工作。

 

县域医疗次中心的建设,开创了由县级医院牵头主导,再到“次中心—一般卫生院—中心村卫生室—行政村卫生室”的梯次带动模式,整合县域内医疗资源,实现基层的检查由上级医院出具诊断意见,检查结果相互认可。建成后的县域医疗次中心向上接受牵头医院的技术管理、向下指导一般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方便当地群众在“家门口”获取优质医疗卫生服务,丰富了我省五级医疗体系的内涵,推动了基层卫生服务能力的提升。

 

我就回答这些,谢谢!

图片

图片

中国网记者:

 

贵州省在方便群众看病就医方面,做了哪些工作?

图片

 

省卫生健康委医政处处长王蕾:

 

向上滑动阅览

 

谢谢您的提问。为进一步给群众提供更加便捷优质的医疗卫生服务,近年来,我们重点从以下六个方面开展工作。

 

一是开展群众看病就医排长队专项整治,从丰富门诊服务、优化就医流程、改善住院服务等9个方面,着力构建便捷就医流程。着力打造集就医咨询、政策咨询、投诉受理等为一体的“一站式服务中心”,引导患者、解答疑问、提供扶助服务,目前全省二级以上公立医院“一站式服务中心”已实现全覆盖,群众就诊更加便捷、沟通更加有效、体验更加舒适。

 

二是开展改善就医感受提升患者体验主题活动,围绕看病就医全流程,聚焦诊前、诊中、诊后等6个关键环节,推动便民利民服务,100余家二级及以上医疗机构弹性开设午间、夜间、周末门诊,让群众看病就医更省心、舒心、安心。

 

三是结合群众需求,鼓励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提供周末疫苗接种等服务,我省有1570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等开设疫苗接种门诊,推行预防接种分时段预约,开展预约周末疫苗接种等服务。

 

四是鼓励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为患者提供中药用药加工、药物配送、中医药“治未病”、延伸处方等服务,我省有1637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家庭医生为符合条件的签约人群提供慢性病长处方、延伸处方、中医药“治未病”等适宜的服务、1299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为患者提供中药用药加工、药物配送等个性化服务。

 

五是大力推动医疗机构检验检查结果共享互认工作,我们建立了贵州省检验检查结果共享交换平台,目前平台已接入全省305家二级以上公立医院,检查检验结果互认项目数据升级到452项,基本实现了省、市、县级公立医院间的检查检验报告调阅共享。

 

六是加强与医保部门的协调合作,促进医保结算更加便捷。例如遵义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完善现有诊间支付结算程序信息系统,支持医保结算的自助机和线上APP已全面上线,医保患者实现脱卡支付,医生可通过工作站直接对开单检查、检验等诊疗项目进行扣款下账,患者不用往返窗口排队。

 

我就回答这些,谢谢!

图片

图片

贵州健康报记者:

 

刚刚发布人介绍到,贵州从政策、制度等方面推动基层医疗服务能力建设,请问作为基层卫生健康部门,是如何推动相关政策、制度落地的?

图片

 

习水县卫生健康局局长刘峰:

 

向上滑动阅览

 

谢谢您的提问。好的政策和制度关键在于执行和落实。近年来,国家和省就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印发了系列支持基层卫生健康工作的政策文件,习水县作为国家基层卫生健康综合试验区,对于上级各类政策,我们认真领会、结合实际、先行先试,将“政策安排”转换成“实践探索”,不断推动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具体做了以下工作。

 

一是建网络,优布局。就是优化医疗卫生机构的网络布局,为就近就便就医提供基础支撑。习水县由于地域广、人口多、群众居住分散,医疗资源布局不均衡,群众就医便捷度和体验感较差。为解决该问题,我们探索建立了“县级龙头带中心、中心辐射带动一般,突出中心、梯次发展”的“2+5+N”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模式,建设重点中心乡镇卫生院5个,同时,乡村人口形态变化,建立了“工矿服务型、旅游度假型、人员聚居型”为主的延伸服务点,形成了“县级公立医院+重点中心乡镇卫生院+一般乡镇卫生院+延伸服务点+村卫生室”的县域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实现县域医疗卫生资源布局进一步优化。

 

二是分层级,强能力。为落实分级诊疗体系建设,在紧密型医共体的加持下,围绕“县级强、乡级活、村级稳”工作主线,分层分级建强县域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县级医院以实施“千县工程”和等级医院创建契机,建成省级重点专科9个、市级重点专科6个,分别建成远程诊断、急诊急救、临床服务的“五大中心”,两家县级医院成功创建三级医院。重点中心乡镇卫生院以达到二级医疗机构服务能力为标准,建成县域医疗卫生次中心3个,可开展手术46种,可收治住院病种133种,拓展新技术、新项目39项。一般乡镇卫生院以“优质服务基层行”为载体,采取“基本医疗+基本公卫+特色专科+健康管理”的发展模式,所有乡级医疗卫生机构均达“优质服务基层行”基本标准,11家达到推荐标准。延伸服务点按照乡镇卫生院标准设立临床和辅助科室,实行县乡村一体化管理,全县规划建成10个延伸服务点。自开诊以来,就诊人次占所在乡镇卫生院就诊人次的27.38%。村卫生室建立“五项制度”,并实施“示范、标准、合格”分类管理,每年投入财政资金分批次提升改造,使所有村卫生室均达到“四化管理”目标,夯实村级服务网底,打通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三是建机制,保运行。为确保县域医疗卫生服务网络良性运行,实现“人员、技术、管理、服务”四下沉,建立了“领导下沉重构资源、专家下沉带学带教、资金下沉更新设备、质控下沉提升标准、管理下沉增强服务”五下沉机制和“人员编制管理、薪酬制度、职称评聘、人才引育、医保支付改革”等五项改革探索,取得了良好的改革实效。2023年县域内综合就诊率、基层医疗机构就诊率分别达92%、62%,县域内住院就诊率稳定在85%,实现了医保资金及外出就医人员“双回流”,县乡医疗机构诊疗人数和群众满意度“双提升”。

 

我就回答这些,谢谢!

省委宣传部(省政府新闻办)新闻发布处处长龚文静::

今天的现场提问就先到这里。如果大家还有什么感兴趣的问题,可以会后与省卫生健康委取得联系作进一步采访。

 

今天的新闻发布会到此结束,再次感谢4位发布人,也感谢记者朋友们,再见!

 

编辑:唐海鹰

审核:李   蓓、王利环、安轶伦

审发:吴政权、康 颖、胡亚妮

一审: 杨娅

二审: 汤成伟

三审: 李蓓

四审: 吴政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