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filterTitle(`贵州省政府新闻办举行2023年贵州省生态环境状况公报新闻发布会`) }}
2023年贵州省生态环境状况公报
新闻发布会现场
省委宣传部(省政府新闻办)新闻发布处副处长康军:
女士们、先生们、记者朋友们:
大家下午好!欢迎出席省政府新闻办新闻发布会。今天我们举行“推动贵州高质量发展实现新跨越”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介绍2023年贵州省生态环境状况公报的相关情况。
今天我们邀请到省生态环境厅党委书记、厅长,新闻发言人杨三可向大家作介绍。出席今天发布会的还有:省生态环境厅办公室主任、综合处处长李天虹、大气处处长马帅、环评处四级调研员杜尚怿,他们将共同回答记者朋友们关心的问题。
下面先请杨三可厅长介绍相关情况。
省生态环境厅党委书记、厅长,新闻发言人杨三可:
各位记者朋友:
大家好!“六五”环境日即将到来,借此机会,我代表贵州省生态环境厅向长期以来关心和支持贵州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记者朋友们表示衷心感谢!下面,我先向大家介绍2023年贵州省生态环境状况有关情况。
2023年以来,全省生态环境系统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牢牢守好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着力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全省环境质量保持优良水平,持续厚植了高质量发展生态优势。
一是空气质量方面。9个中心城市环境空气质量均达到《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二级标准,平均优良天数比例为98.6%。88个县(市、区)环境空气质量均达到二级标准,平均优良天数比例为98.7%。
二是水环境质量方面。全省地表水水质总体为优,114条主要河流222个监测断面水质优良断面比例为99.1%;24个重要湖(库)水质类别达到Ⅲ类及以上的有23个;23个出境断面全部达到Ⅲ类及以上水质类别;9个中心城市26个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保持100%;151个县级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保持100%;48个国家地下水环境质量考核点位中Ⅰ~Ⅳ类水质点位比例为97.9%。
三是声环境质量方面。9个中心城市区域昼间平均等效声级平均值为53.6分贝,区域夜间平均等效声级平均值为47.7分贝;功能区声环境昼间监测点次达标率平均为100%,夜间监测点次达标率平均为93.2%。
四是生态质量方面。全省生态质量指数值为70.67,生态质量为一类,生态质量保持稳定。生态质量为一类的县域面积占全省国土面积的53.2%,二类的县域面积占46.2%,三类的县域面积占0.6%。
五是土壤及辐射环境方面。根据2023年全省开展的359个土壤监测点位评价结果,土壤环境质量总体保持稳定。全省环境电离辐射水平处于本底涨落范围,环境电磁辐射水平低于《电磁环境控制限值》规定的公众曝露控制限值。
过去一年,虽然我省生态环境保护取得积极成效,但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压力大,污染防治攻坚任务重,生态环保结构性压力较大,生态环境治理体系不健全,全省生态环境保护仍处于压力叠加、负重前行的关键期。2024年,我们将深入贯彻落实全国、全省生态环境保护大会精神,坚持守底线、防风险、出新绩、促发展总体思路,围绕生态文明建设出新绩,积极推进美丽贵州建设,奋力在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中走前列作示范。着重抓好五个方面工作:
一是持续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坚持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纵深打好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攻坚和固废治理、生态环境风险防控五场标志性战役,深入实施白酒产业、磷污染、锰污染、生活污水、生活垃圾、危险废物和工业园区环境治理七个专项攻坚行动,围绕城乡生态环保设施补短板、工业固废综合治理、重点河湖污染治理、秸秆综合利用攻坚突破,下大力解决污染防治突出问题,持续巩固提升生态环境质量。
二是坚决整治突出生态环境问题。坚持把解决突出生态环境问题作为一项重大政治责任、重大发展任务、重大民生工程来抓,继续抓好赤水河流域污染治理和松桃锰污染治理;采取调度督办、验收销号、追责问责、拍摄警示片等方式,推动中央生态环保督察反馈问题、长江警示片披露问题整改。有序开展省级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持续开展打击环境违法犯罪“利剑”专项行动,强化生态环境行政执法和刑事司法衔接,严厉打击环境违法犯罪行为,为高质量发展构筑牢固的绿色防线。
三是助力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牢牢把握和正确处理好新征程上继续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的“五个重大关系”,充分发挥生态环境的优化、引领和倒逼作用,推动构建绿色低碳循环经济体系,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围绕重点工程、重大项目建设,持续深化生态环境领域“放管服”“三合一”改革和环境影响“预评估”,优化建设项目环评审批服务和环评要素保障,加强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引领推动绿色低碳发展。
四是强化生态保护修复和示范创建。结合各地资源禀赋条件和经济发展基础,积极创建国家级、省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拓宽绿水青山转化金山银山的路径,积极推进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让生态要素成为生产要素、生态优势成为发展优势、生态财富变成经济财富。持续推进自然保护地强化监督,编制贵州省生物多样性保护行动计划,着力提升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
五是健全美丽贵州建设保障体系。持续实施生态环境治理能力提升工程,健全生态环境地方法规标准体系,推进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生态保护补偿机制、环境信息依法披露制度等改革。制定全面推进美丽贵州建设的实施意见,健全完善美丽贵州推进落实机制。创新办好2024年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系列研讨活动。采取EOD(生态环境导向的开发模式)等多种模式,引导社会资本积极参与我省生态环境治理保护项目。聚焦全省重点领域强化环境问题科技攻关,推动新质生产力加快发展,为推进美丽贵州建设提供有力支撑。
我就介绍这些,谢谢大家!
省委宣传部(省政府新闻办)新闻发布处副处长康军:
下面请记者朋友们提问,提问前请通报一下所在的新闻机构。
央广网记者:去年底,贵州省召开生态环境保护大会,提出要加快在生态文明建设上出新绩,请问有哪些具体举措?
省生态环境厅办公室主任、综合处处长李天虹:
谢谢您的提问。习近平总书记视察贵州,赋予贵州“在生态文明建设上出新绩”的重大使命。我们将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贵州重要讲话精神和全国、全省生态环境保护大会精神,扎实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实现“六个出新绩”,奋力在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中走前列作示范。
一是在提升生态系统质量上出新绩,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综合运用自然恢复和人工修复手段,分区分类施策,寻找生态保护修复最佳方案。深入推进河(湖)长制和林长制,落实好“十年禁渔”,不断提升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和持续性。持续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切实维护生物安全。
二是在污染防治攻坚上出新绩,持续深入打好大气、水、土壤、固废治理和生态环境风险防控“五场战役”,着力推进城乡生态环保设施补短板、工业固废综合治理、重点河湖、秸秆综合利用四个攻坚突破。因地制宜打造各美其美的美丽城市、和美乡村,扎实推进以“两改两治理”为重点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加快推进美丽贵州建设。
三是在绿色低碳转型上出新绩,围绕建设“六大产业基地”,推进“富矿精开”、“电动贵州”、数字经济等,打造“3533”重点产业集群,推进产业结构、能源结构、交通运输结构、城乡发展绿色转型。培育壮大生态环保产业,打造绿色增长新引擎;深入实施“碳达峰十大行动”,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
四是在拓宽“两山”转化路径上出新绩,围绕产业化利用、市场化交易、价值化补偿,对绿水青山进行科学开发和经营,完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不断拓宽“两山”转化路径。加强与长江、珠江中下游地区省份协调联动,积极探索西江、乌江、沅江、都柳江等跨省流域横向生态保护补偿机制。
五是在创新绿色制度上出新绩,强化大数据赋能生态环保,加强生态环境风险监测评估。完善地方环境法规标准体系,加强生态环境领域法治建设。围绕实施六大重大科技战略行动,大力推进生态环境领域科技创新,持续推进大宗工业固废安全处置与综合利用研究。
六是在弘扬生态文化上出新绩,深入挖掘我省民族生态文化内涵,推动优秀传统生态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引导全社会增强生态伦理、生态道德和生态价值观念。大力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理念和消费方式。创新办好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发出生态文明建设“好声音”。
我就回答这些,谢谢!
国际在线记者:刚刚发布人介绍到,去年贵州省88个县(市、区)平均优良天数比例为98.7%,请问采取了哪些措施来保证贵州优良的空气质量?
省生态环境厅大气处处长马帅:
感谢这位记者朋友的提问。2023年,我们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以及省委、省政府工作部署,扎实推进年度各项大气污染防治工作。主要从四个方面着力,确保空气质量保持优良。
一是以目标为导向,强化城市环境空气质量管控。按月、季、年对各市(州)实施目标管理,于年初、年中、秋冬季和年末4个重要时间节点召开会议及时安排部署城市环境空气质量管控工作。指导各地全面加强春节、元宵节期间烟花爆竹燃放污染管控。从日常、应急和专项三个方向开展督导,督促各地严格落实日常和应急情况下各项管控措施,最大限度降低大气污染物排放。
二是以科技为支撑,强化预报预警和污染分析。全面执行“日监控、周分析、月调度、季汇总”环境空气质量日常管控机制和“双预警”机制,加密开展污染天气预警期间余量、短临滚动预报,及时提醒。对全省9个中心城市开展常态化移动走航监测,解析污染成分及原因,研提城市环境空气质量管控意见及建议,指导相关市(州)开展空气质量管控。
三是以法规为依据,逐步健全管理体系。印发实施《贵州省城市环境空气质量管理办法》,健全全省城市环境空气质量管控行政依据。制定《贵州省城市环境空气质量联防联控工作方案》,建立环境空气质量联动管控机制。制定实施《环境空气质量降尘》《施工场地扬尘排放标准》两项地方标准,率先在全国开展重点区域降尘考核,强化建筑施工达标排放监管。
四是以减排为途径,加强氮氧化物和挥发性有机物等多污染物协同治理。实施8家钢铁企业超低排放改造任务,对第一批10家水泥企业实施超低排放改造。完成167个涉挥发性有机物问题整改。对17家企业实施综合治理。通过重点工程累计实现氮氧化物减排1.7万吨,挥发性有机物减排0.4万吨。在各地柴油货车通行主要路段累计建成机动车道路遥感(黑烟)监测抓拍设备72个。完成柴油车路检路查1万5千辆次,非道路移动机械排放抽测1千9百台次,加油站油气回收监督性检测991家。通过以上施策,我省2023年度城市环境空气质量持续巩固。
我就回答这些,谢谢!
贵州广播电视台记者:围绕高质量发展大局,贵州在生态环境保护方面有哪些保障措施为发展增添动能?
省生态环境厅环评处四级调研员杜尚怿:
感谢这位记者朋友的提问。一直以来,我们都围绕高质量发展大局,坚持绿色引领,优化服务保障方式,以高品质生态环境厚植高质量发展“底色”。
一是强化提前介入,降低项目投资风险。持续做好环境影响“预评估”工作,通过“三线一单”公众数据查询平台开展生态环境空间管控预判分析,帮助项目选址避让生态保护红线,指导业主单位主动选择先进生产工艺和成熟的治污措施,从源头上预防环境污染,降低投资风险。2023年至今年一季度,对全省6177个项目开展了查询和预评估。
二是优化审批和项目管理,提高审批效率。强化多部门信息联动,建立重大项目环评服务清单,通过专人跟踪服务、定期开展调度、强化环评技术支撑等措施,及时跟踪解决环评手续办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保障项目健康落地,充分发挥环评审批服务在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和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过程中的关键作用。今年一季度,全省4067个重点工程和重大项目中,已办理环评手续有576个,登记备案5个。2023年至今年一季度,全省共审批建设项目环评文件2797个,指导建设单位完成登记表备案10563个,审查规划环评29个。
三是下放审批权限,支持区域发展。印发《贵州省省级生态环境部门审批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建设项目目录(2023年本)》,将汽车制造、机场、城市轨道交通等17类项目环评审批全部下放贵阳市、黔东南州、黔南州、黔西南州生态环境局审批。支持“强省会”、民族地区发展战略。
今年以来,我们进一步优化监管与服务,增添高品质生态环境“亮色”,持续为开创经济兴、百姓富、生态美的多彩贵州新未来注入绿色发展新动能。
一是打造生态环境分区管控2.0版本,更精准服务规划编制和项目建设。深入贯彻落实中办、国办《关于加强生态环境分区管控的意见》,全面衔接“三区三线”、国土空间规划和“十四五”各项规划,完成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三线一单”更新评估调整,同步优化完善“三线一单”系统平台,为重大项目提供更精准服务。积极运用更新成果,指导5个市(州)优化国土空间规划。
二是深化“放管服”,不断释放改革效能。制定印发《省生态环境厅关于进一步优化政务服务提升行政效能推动“高效办成一件事”实施方案》。深化落实《贵州省生态环境厅助推经济高质量发展十条措施》,对全省重大产业、重大建设项目做好分类审批和服务,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严格落实“一件事一次办”,实现建设项目入河排污口设置论证与环境影响评价、排污许可同时开展、送审、审批,推动“一窗通办2+2模式”改革走深走实。优化制造业和传统行业改造项目环评审批服务。对钢铁、有色金属、石化化工、建材、轻工、纺织、中药等传统行业升级改造项目开辟环评审批“绿色通道”,加快环评审批进程。充分发挥省级技术优势,加强对基层、小微企业技术帮扶。
三是全力保障“富矿精开”,加强全省重点产业链项目支撑保障。更新《贵州省重点行业产业生态环境管理政策服务指南》,为全省重大项目做好政策和技术支撑。围绕打造“六大产业基地”、“富矿精开”产业重大项目和重点产业链项目,建立健全覆盖全省各重点行业、重点区域、重点流域的专家库,建立帮企治污技术咨询服务保障团队。全面衔接“三区三线”和国土空间规划,将采矿权、划定矿区、探矿权、油气采矿权纳入重点管控单元,指导精细开矿。
四是强化项目批后管理和服务。印发《关于切实加强建设项目环境保护“三同时”及自主验收监管工作的通知》,指导地方生态环境部门、建设单位统筹好高质量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抓好建设项目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守好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
我就回答这些,谢谢!
省委宣传部(省政府新闻办)新闻发布处副处长康军:
今天的现场提问就先到这里。如果大家还有什么感兴趣的问题,可以会后与省生态环境厅联系作进一步采访。
今天的新闻发布会到此结束,再次感谢四位发布人,也谢谢各位记者朋友,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