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filterTitle(`贵州省政府新闻办举行2023年贵州省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创建情况新闻发布会`) }}

发表时间:2024-01-12

 

图片

 

2023年贵州省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创建情况

新闻发布会现场

 

图片

省委宣传部(省政府新闻办)新闻发布处副处长 康军:

 

女士们、先生们、记者朋友们:

大家上午好!欢迎出席省政府新闻办新闻发布会。今天我们举行“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 推动贵州高质量发展”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介绍2023年贵州省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创建情况。

 

出席今天发布会的有:省生态环境厅党委委员、副厅长罗鸿翔,省生态环境厅自然生态保护处处长陈刚,黔西南州普安县委副书记、县长黄其兴,贵阳市白云区人民政府党组成员、副区长陈光明。他们将向大家介绍2023年贵州省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创建情况并回答记者朋友们关心的问题。

 

下面先请罗鸿翔副厅长作介绍。

 

图片

图片

 

省生态环境厅党委委员、副厅长 罗鸿翔:

 

女士们、先生们,各位记者朋友:

 

大家好!欢迎参加今天的新闻发布会,非常感谢记者朋友们长期以来对贵州省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建设的关心和支持。今天,我们以公告形式命名了2023年全省14个贵州省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创建单元。下面,我就全省生态示范创建工作向大家作简要介绍。

 

2023年,全省各级各有关部门始终自觉地把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创建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建设等生态创建细胞工程作为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有效抓手和载体,扎实推进生态示范创建工作,并取得积极成效。贵阳市、清镇市、湄潭县、荔波县、贵州省赤水河流域茅台酒地理标志保护生态示范区等5个地方获得国家级命名,是我省开展生态示范创建工作以来荣获命名数量最多的一年。截至目前,全省共有21个地方分别获得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和全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命名,34个地方分别获得贵州省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和贵州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命名。

 

在推进生态示范创建工作方面,我们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

 

一、坚持以创促建,生态文明示范创建体系加速构建。将生态文明示范创建工作纳入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出新绩、打造生态文明建设先行区,以及贯彻落实新国发2号文件、部省合作协议等重大事项统一安排、统一部署,制定印发创建指南、管理规程等文件,构建省、市、县三级创建工作体系,科学指导各地找准创建途径和模式,有计划、有步骤推进创建工作。全省9个市(州)均成立生态文明示范创建组织机构,制定创建规划。贵阳市、遵义市和毕节市编制了整市创建规划。贵阳市成为全国第三个成功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的省会城市。

 

二、坚持以创促保,区域生态环境优势持续巩固提升。在生态文明示范创建过程中统筹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指导各地以更高标准打好大气、水、土壤、固体废物污染防治和环境风险防控等5场标志性战役,深入推进白酒产业、磷污染、锰污染、生活污水、生活垃圾、危险废物和工业园区环境治理7个专项攻坚行动,不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巩固提升生态环境优势,以高水平保护助推高质量发展。

 

三、坚持以创促改,突出生态环境问题有力整改。紧盯生态制度、安全、空间、生活、文化等六大生态体系建设质量,建立相关约束性和参考性指标,参照生态环境部做法,落实“一票否决”制度,倒逼中央生态环保督察反馈问题、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警示片披露问题和自然保护地问题整改。

 

四、坚持以创促转,“两山”双向转化渠道持续拓宽。探索建立健全生态保护补偿、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和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从推进生态产品价值核算、开展试点建设等方面,支持各创建单元因地制宜探索“两山”转化路径,形成了生态修复、生态农业、生态旅游、生态工业、生态金融、生态补偿等多种实践模式,为全国“两山”实践提供了经验借鉴和参考样本。

 

下一步,我们将深入贯彻落实全国、全省生态环境保护大会精神,坚持补短板、创模式、树典型、重巩固,持续提升生态文明示范创建水平,为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贵州提供有力支撑。

 

一是持续完善示范创建体系。围绕“十四五”期间不低于50%的县(市、区)获得国家级或省级命名的目标,结合开展美丽幸福河湖创建等工作,健全完善生态文明示范创建体系,加大创建工作力度,推动更多的地方开展创建工作,构建起目标多样化、主体多样化、成果多样化的示范创建体系和格局。

 

二是持续放大示范创建效应。支持各地用好创建品牌,聚焦生态产品价值实现、促进绿色低碳发展,创新拓宽“两山”双向转化渠道,大力发展林下经济、森林康养、生态旅游等产业,做深做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下半篇文章”,让生态优势成为发展优势、生态财富变成经济财富。

 

三是持续扩大示范创建覆盖面。及时总结凝练典型做法和成功经验,依托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等平台,加大成果宣传力度,充分展示和推广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优秀实践案例,多层次、全方位宣传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贵州生动实践,讲好美丽贵州故事。

 

我就介绍这些,谢谢大家!

 

图片

省委宣传部(省政府新闻办)新闻发布处副处长 康军:

 

接下来进入问答环节,请记者朋友们就关心的问题提问,提问前请通报一下所在的新闻机构。

 

图片

图片

 

中新社贵州分社 记者:请介绍一下开展生态示范创建对贯彻落实“降碳、减污、扩绿、增长”要求,提升生态环境质量,有哪些具体体现和示范效应?谢谢!

 

图片

 

省生态环境厅自然生态保护处处长 陈刚:

感谢您的提问。近年来,贵州省坚持把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创建作为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重要载体,积极探索“两山”转化模式,打通“两山”转化通道,打造了一批生态文明建设先进典型,全省生态环境质量持续稳定,以生态示范创建助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示范效应显见。

 

“降碳”,稳步推进生态产品价值实现。一是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2023年,完成38家发电行业企业碳排放核查与配额核算工作。探索开展“重点排放单位二氧化碳排放污染生态补偿”试点,15家火电企业完成协议签订、涉及购碳金额192万元。下达省级专项资金1950万元,支持各地开展低碳社区、乡村、学校等低碳试点项目36个。二是全力服务经济高质量发展。制定出台助推全省经济高质量发展具体措施,建立4158个重大项目环评服务清单,对5069个项目开展预评估,审批建设项目环评文件2235个、涉环保投资108.75亿元。三是积极倡导绿色低碳生产生活方式。组织开展六五环境日、全国生态日、全国低碳日等系列社会宣传活动,开展“守护黔山秀水共建生态文明”2023年贵州环保行活动,建成全省首个“省区共建”省级生态文明宣传教育馆,积极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遵义市用足红色资源,坚持用“红绿融合”方式筑牢“金山银山”,形成生产、生态、生活“三生”融合的“生态+”转化模式,生态示范创建走在全省前列。花溪区引导银行抢抓“碳中和、碳达峰”战略,实施绿色信贷战略,贷款余额超45亿元;江口县厚植绿色生态屏障,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梵净抹茶、健康饮用水2个主导产业向10亿级企业迈进。

 

“减污”,凸显绿色底色更加鲜明靓丽。一是强化大气污染防治攻坚。开展空气质量管控“一对一”精准帮扶指导,先后对10家水泥企业实施超低排放改造,19家企业开展挥发性有机物污染治理,率先在全国开展重点区域降尘考核,强化建筑施工达标排放监管。二是强化水污染防治攻坚。推进24条重要支流入河排污口溯源,开展武陵山区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修复和综合治理,实施草海生态系统全要素调查及精准诊断项目,排查发现的30处县级城市黑臭水体完成整治24处,对县级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整治成效进行“回头看”,排查发现的99个问题整改完成57个。三是强化土壤污染防治攻坚。加强土壤污染源头管控,建立优先监管清单地块235块;完成了485个行政村环境整治和生活污水治理和17条农村黑臭水体整治,对38个国家地下水环境质量考核点位开展监测,水质状况总体保持稳定。四是强化固废污染防治攻坚。对106座无主尾矿库污染防治措施及环境风险开展现场调查,持续推进577个历史隐患问题整改、整改完成率达98%。五是强化环境风险防控攻坚。完成全省25条重点河流“一河一图一策”应急响应方案编制。常态化推进“打非治违”,深入开展生态环境突出问题和环境安全风险隐患从严排查整治专项行动,排查企业20156家次,发现环境风险隐患3559条,完成整改3528条。“五场攻坚战”的纵深推进,9个中心城市和88个县级城市环境空气质量平均优良天数比率98.6%,细颗粒物(PM2.5)平均浓度23.4微克/立方米;119个地表水国控断面优良水质断面比例99.2%,247个地表水省考断面水质优良比例98%,无劣Ⅴ类水体;主要河流出境断面水质优良率100%,县级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

 

“扩绿”,解决了一批突出生态环境问题。截至目前,第二轮中央生态环保督察58个问题已完成整改51个,2018年至2022年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警示片披露我省80个问题已整改完成75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40个重点问题已全部完成整改销号,整改销号率100%。全省森林覆盖率增幅、新一轮退耕还林量、石漠化综合治理面积和“世界自然遗产地”数量居全国第一,城市绿色经济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46%,绿色已成为多彩贵州最鲜明、最靓丽的底色。荔波县因地制宜发展生态旅游特色产业,探索生态优势向发展优势转变的有效路径,让绿水青山真正成为广大民众的“幸福不动产”“绿色提款机”。湄潭县坚持以茶产业为主导,提高产品附加值,成功打造“品牌塑造型”全国“两山”基地。清镇市持续开展生态修复,完成18条小流域5.9万h㎡的岩溶面积和1.9万h的水土保持与石漠化治理,矿山地质修复925万h,15个国家级绿色矿山建设如期完成,扩绿成效明显。

 

“增长”,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绿色转型。全省各级自觉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牢固树立“两山”理念,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厚植绿色底色,以生态示范创建为抓手助推经济社会高质量协调发展,在生态文明建设上出新绩的信心更足。贵阳市坚持以高水平生态支撑高质量发展,走“生态立市、绿色发展”战略,持续聚力绿色生产、促进绿色消费、倡导绿色生活、践行绿色文明,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从2013年的76.2%提升至2022年的100%。雷山县以扩容提质为核心,走出了一条少数民族贫困地区的“民族文化护绿转金”的“生态延伸型”“两山”转化实践路径。观山湖区以“生态观山湖”为目标,走出了一条“大生态+大数据”创新绿色发展之路。花溪区将“生态本金”源源不断地存入“绿色银行”,是存足“绿水青山”本金,取出“金山银山”利息的典型代表。观山湖区、花溪区也是我省双双获得国家级示范区和全国“两山”基地两块“国字号”金字招牌的典型样板。

 

我就回答这些,谢谢!

 

图片

图片

 

央广网 记者:我们看到,黔西南州普安县茶源街道此次获得“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命名授牌,请问普安县如何以此为契机助推乡村振兴、产业发展?

 

图片

 

黔西南州普安县委副书记、县长 黄其兴:

感谢这位记者朋友的提问。普安县以县域茶源街道为样本,科学统筹生态、生产、生活“三生”空间,全力推动农业现代化、旅游产业化,实现了产业兴旺、生态宜居、治理有效、乡风文明、生活富裕的目标,有力有效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一方面坚持规划引领,优化生活空间,持续提升公共服务能力。一是围绕规划建设、发展定位、产业布局高质量规划,正确处理生态、生产、生活之间的关系,优化搬迁群众生活空间。二是围绕提升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后扶质效,在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实施便民、安民工程,让搬迁群众稳得住、能发展。三是围绕公共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社区服务“四个要素”,强化居住区公共服务功能。

 

另一方面坚持创新探索,构建绿色产业体系,打通“两山”转化通道。一是将产业扶贫作为脱贫之基、富民之本、致富之源,促进生态农业转型升级。茶源街道充分借助茶产业优势,在安置区周边新建万亩茶园基地,借船出海、借梯登高,实现荒山变茶山、贫农变茶农、山区变景区的跨越。二是坚持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加快生态建设与经济发展相融合。在充分考虑山地特色“适应性”的基础上,全面推进茶源街道产业升级,全街道山地经济发展步入高效、现代化轨道,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奠定了坚实基础。三是将山地天然特点转化为产业要素,为山地特色赋能,促进产业“接二连三”。在抓好规划布局的基础上,进一步做好山地高效农业产业扶贫的顶层设计,按照厚植生态优势,强化产业支撑,以“优一、强二、扩三”的产业发展思路,挖掘山地潜力,唱好“山”字经,做好特色茶,围绕茶产业、轻工业延链补链强链厚链,形成“茶+旅游”“茶+物流”等劳动密集型产业集群,助推产业发展,助力乡村振兴。

 

我就回答这些,谢谢!

 

图片

图片

 

贵州日报 记者:此次贵阳市白云区获得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命名,能否介绍下白云区在创建工作中采取了哪些措施?下一步在深化生态文明建设上有什么新的打算?谢谢!

 

图片

 

贵阳市白云区人民政府党组成员、副区长 陈光明:

谢谢您的提问。近年来,白云区围绕“产业新城 品质白云”发展愿景,牢牢守好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聚焦“增绿、降碳、节能、环保”,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

 

我们主要采取了四个方面的措施:一是持续提升绿色能级。白云区过去是工矿白云、城郊结合部,工业城区“老破旧”、生态面貌“脏乱差”是固有印象,我们坚持以强城镇提品质为主阵地、以强环境优生态为主路径,把改善生态环境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今年白云区荣获“省级生态文明示范区”称号,曾经的“铝城”成为如今的“绿城”,过去的“工矿白云”成为现在的“品质白云”。二是持续推进绿色转型。“一铝独大”是过去白云区产业发展的典型特征,以铝及铝加工为主的传统制造业在全区工业产业结构占比顶峰时高达70%,随之带来的是高污染、高能耗、高排放,我们抢抓贵州铝厂“退城进园”机遇,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大力推进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2023年绿色经济占GDP比重预计达49.1%、与去年相比提升1.4个百分点,获得国家级绿色工厂认定企业达5户,发展方式实现加快向绿色低碳的蝶变。三是持续提质绿色治理。我们深入实施大生态战略行动,先后投入30余亿元开展水环境综合治理,麦架河、小湾河、宋家冲河等重点流域综合治理成效持续巩固,靛山、青山等生态修复全面加强,稳定消除区域内劣V类水体和黑臭水体,4个省控水质监测断面实现100%达标,七彩湖公园和瀚蓝焚烧发电厂被列入2023年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生态文明建设示范点,泉湖公园被列入贵阳市“千园之城”示范性公园之一,已成为市民休闲娱乐、体育健身的好去处。四是持续彰显绿色宜居。我们坚持生态惠民、生态利民、生态为民,以“300米见绿、500米见园”为目标,大力推进公园城市建设,着力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生态城市,全区新增城市绿地面积5万平方米,城镇生活污水日处理能力提升至15万吨,城市生活污水处理率达99.2%,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达100%,空气优良率达99.2%,森林覆盖率达46.16%,让人民群众在绿水青山中共享自然之美、生命之美、生活之美。

 

通过持续努力,我们的生态文明建设取得了一些成效,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生态治理显成效。第二轮中央环保督察交办的71件信访件全部办结销号。全区空气质量优良率达99.2%,4个省控断面地表水水质、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为100%,农村污水处理设施正常运行率达91.1%,城乡“黑臭水体”动态清零,城市建成区医疗废物无害化处置率为100%,宋家冲河水质达地表水三类标准,大路河、大泥窝河水质达地表水四类标准。二是生态修复出成色。青山铝土矿、胜辉采石场生态修复成果持续巩固,林下经济全产业链利用林地4.3万亩,林下经济全产业链产值4亿元。严厉打击私挖盗采、乱砍滥伐、非法侵占林地等行为,开展生态环境执法2123人次,立案8起。严守耕地保有量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红线,完成耕地保有量恢复1442.72亩,就地恢复永久基本农田319.58亩。三是绿色经济提质量。聚焦绿色经济发展行动,统筹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大力推进绿色生产、绿色生活、绿色消费、绿色文明,新建装配式建筑面积约43.57万㎡,新建装配式建筑面积占比为44.56%。

 

下一步,我们将持续巩固创建成果。以生态城市为引领,聚焦北部中心城市定位,科学布局生产、生活、生态“三生”空间,分批打造麦架河、泉湖等美丽幸福河湖,逐步形成“三心三屏四廊”生态安全格局,全力构建绿色生产空间、打造宜居生活空间、保护美丽生态空间;以生态治理为基础,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聚焦固废治理、乡村环境整治战和园区污染防治,扎实推进生态治理工作;以生态保护为底线,提升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以生态经济为动能,发展绿色农业、绿色工业、绿色服务业;以生态文化为底蕴,树牢生态思维,发挥生态优势,共建生态家园;以生态制度为保障,坚持建制度、强推进、严监管。

 

我就回答这些,谢谢!

 

图片

省委宣传部(省政府新闻办)新闻发布处副处长 康军:

 

今天的现场提问就先到这里。如果大家还有什么感兴趣的问题,可以会后与省生态环境厅联系作进一步采访。

 

今天的新闻发布会到此结束,再次感谢四位发布人,谢谢各位记者朋友。再见!

一审: 杨娅

二审: 汤成伟

三审: 李蓓

四审: 吴政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