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日报》聚焦贵州息烽:新乡贤回归工程架起乡村振兴人才回乡返乡桥梁

2022-02-14 10:23来源:农民日报

  2月14日,《农民日报》刊发《架起乡村振兴人才回乡返乡桥梁——贵州省息烽县实施新乡贤回归工程见闻》,聚焦贵州省息烽县近年来大力实施新乡贤回归工程,深入开展"百名新乡贤助乡村"行动,涌现出一批热爱家乡、造福桑梓的新乡贤,助力乡村振兴。具体报道如下:

  近年来,贵州省息烽县大力实施新乡贤回归工程,深入开展"百名新乡贤助乡村"行动,推动"产业强乡""和谐安乡""教育兴乡""文明育乡""生态立乡",涌现出一批热爱家乡、造福桑梓的新乡贤,助力乡村振兴。

  产业强乡百姓富

  青瓦白墙温暖着冬日的寒意,平整干净的道路延伸至村里的每家每户,在石硐镇大洪村,村民正在家门口的包装车间将猕猴桃按等级分框装篮。

  然而,谁能想到该村曾经因交通不便、水资源缺乏、产业基础薄弱等被列入国家级贫困村。

  2015年,舒红怀揣着建设家乡的梦想,出资3000万元成立贵州中康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带领家乡人踏上了脱贫致富之路。

  这些年,中康公司自建猕猴桃园区4800亩,带动石硐镇猕猴桃产业发展1万余亩,实现区域内建档立卡贫困户403户1155人脱贫,2000余农户增收致富。

  作为新乡贤中的杰出代表,2021年4月,舒红入选息烽县首批"新乡贤"。同年6月,息烽县新乡贤会第一次会员大会召开,舒红成功当选为息烽县新乡贤会会长。

  在舒红等新乡贤的引领下,石硐镇有效促进"人才回归,资本回流",共计引进农业经营主体57家,实现产业结构调整4.4万余亩,累计提供就业岗位2000余个,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16年的5900元增加至2020年的1.27万元,真正实现了"回引一人、发展一业、改变一村"的美好愿景。不久前,石硐镇被认定为第十一批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

  和谐安乡生活美

  烟波缭绕水波动,雾霭迷蒙山林静。青山苗族乡绿化村恍如世外桃源,处处彰显着和谐之美。游客罗光毅在《后寨散记》这样写道:"很难想象,一个远离城区的苗乡村落,竟建造得像园林。有山靠着,有水依着,有亭台,有回廊,有花架,有百日菊衬着亭台回廊艳艳地开着……"

  "2018年,为实现家庭和睦,邻里和气,村寨和谐的良好社会氛围,我和村党支部书记黄桂兰一拍即合,决定在绿化村推行‘三和村寨’模式。"县级新乡贤许发举告诉记者。随后,在村民代表大会上,村民自发提议修改和完善原来的村规民约。

  中寨片区群众在村规民约的引领下,制定了好寨民"十条",分别从爱党爱国、邻里和气、爱护生态等十个方面相互监督、自我约束、共同遵守。

  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退休的许发举带领一批老干部、老教师、老支书、老模范组成的"五老"工作队努力发挥余热。目前,累计开展爱心帮扶100余次,使用关爱基金48.9万元,受益青少年2157人次。

  "在深入开展‘三和村寨’创建行动以来,绿化村实现了无群众参加传销活动,无群众参加邪 教组织,无命案发生,无新增吸毒人员,无到乡以上部门上访的群众,营造了‘三和’的良好社会氛围。"乡党委书记田霞说道。

  教育兴乡风尚好

  "同学们,请有序通过,不要在马路上嬉闹。"每天上下学高峰期,在西山镇小学、中学校园门口周边,总能看见一群戴着袖标的志愿者忙碌的身影。

  近年来,西山镇立足教育兴乡,广泛凝聚新乡贤力量,探索推行"教育+新乡贤""老校长下乡"等新模式,推动乡村教育质量有效提升。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远远地便传来教室里朗朗的读书声,走近看,县级新乡贤王艳香正在为二十多个孩子上课。

  2016年,王艳香通过改装自家"四合院",一人独自撑起全村学前儿童的教学任务,破解了困扰村民多年的学前教育问题。

  2019年6月,投入近40万元的田冲村幼儿园建成使用,在全村党员干部群众的再三挽留下,王艳香选择继续留守。同年9月,在上级政府的关心支持下,田冲村恢复了客运班车的运行,彻底解决了孩子上学接送难问题。

  "亏得王老师,不然每天接送娃儿耽误农活不说,来回还要跑10公里。"冯世珍老人说道,"班车开通后,我们老百姓进城也方便了许多。"

  今年推荐县级新乡贤时,大家一致推荐了王艳香。

  文明育乡民风淳

  作为文明育乡示范点,养龙司镇依托半边天文化,围绕"环境绿化美、庭院干净美、外观协调美、居室整洁美、家庭和谐美、书香氛围美"创建目标,积极鼓励新乡贤在文明建设中发挥示范引领作用,不断推动文明乡风深入人心。

  "回想旧日苦,方知今日甜,从前工农做牛马,如今工农当主人……千年铁树开了花,劳动人民当了家……"堡子村新乡贤贺云梅正组织群众编排金钱杆,通过舞蹈的形式倡导村民争做"感恩、守法、诚信、孝顺、奋发、文明"的"六个农民"。

  2019年11月,贵州娘子军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入驻堡子村,在负责人黄丹的带领下,不仅打造了美丽的娘子庄园,还打造了一支带动群众致富的"娘子军"。

  作为"最美巾帼创业、最美岗位标兵、最美巾帼英雄"模范典型的县级新乡贤黄丹,充分发挥妇女在社会家庭中的独特作用,以良好家风带动淳朴民风,2021年获得贵州妇联颁发的"乡村振兴最美家庭"。

  憧憬未来,养龙司镇党委书记吕志强信心满满,"只要我们继续传承和发扬‘巾帼风范、敢为人先’的时代精神,坚持文明我先行,相信我们乡村振兴的步伐会越走越快、越走越好。"

  生态立乡环境优

  水清岸美、鸟飞鱼跃,冬日暖阳的乌江,倒映着湛蓝的天空与逶迤的青山,船行过,阵阵水波荡漾,宛若一幅水墨画。船上是定期前来巡河的乌江常态化管理员——鹿窝镇老窝村新乡贤会成员刘永康。刘永康过去曾在江边网箱养鱼,3年前响应政策号召第一时间拆除了网箱。

  2019年8月,他主动申请应聘成为乌江常态化管理员。"我们乌江常态化管理员和民间河长一样,一旦发现问题,都可以联系相关部门解决。"刘永康说。

  鹿窝镇森林覆盖率高达69%。近年来,该镇践行绿色发展理念,通过发挥新乡贤引领作用,"生态立乡"这块牌子越擦越亮,先后获得全国"绿色名乡""新时代·中国最美绿水青山生态强镇""中国绿色发展特色乡镇"等称号,华溪村、鹿龙村等5个村荣获"国家森林乡村"称号。

  "快来帮忙抓鱼啦!"近日,在三友村李廷兵家的鱼塘边,现任鹿窝镇新乡贤会监事李兵正在组织大家帮助其打捞生态鱼。

  据悉,该镇依托得天独厚的生态资源,从原来的网箱养鱼改为稻田养鱼,养殖规模达330余亩。目前,鹿窝镇正在全力打造"鹿鸣翠谷·梦里水乡"田园综合体,着力彰显生态底色。

  新乡贤回归工程架起了人才回乡返乡的桥梁,息烽县在认真探索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将继续完善"新乡贤回归工程"制度体系,健全各类人才服务乡村振兴长效机制,努力谱写新时代乡村全面振兴新篇章。

  来源农民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