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filterTitle(`《贵州日报》推出第三十一期“悟思想伟力·看实践创新”特别报道`) }}
来源:贵州日报
让旅游业更好服务美好生活
【编者按】
习近平总书记对贵州旅游业发展特别关心、寄予厚望,每次视察贵州和参加贵州代表团审议,都对贵州旅游工作作出重要指示。近年来,贵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把旅游业发展作为“省之大计”,充分发挥比较优势,围绕资源、客源、服务“三大要素”,用好自然珍宝、文化瑰宝,深入实施旅游产业化“四大行动”,围绕打造世界级旅游目的地,加快打造一批世界级旅游景区,大力推进一流旅游城市建设。在2024国际山地旅游暨户外运动大会开幕之际,本期专刊聚焦贵州发挥资源优势,做足精深文章,加快文旅深度融合推动旅游业转型升级,不断推进谱写旅游高质量发展“民生篇”,将旅游业建设成为支柱产业、民生产业、幸福产业,推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行稳致远的生动实践。
【总书记的话】
着力完善现代旅游业体系,加快建设旅游强国,让旅游业更好服务美好生活、促进经济发展、构筑精神家园、展示中国形象、增进文明互鉴。
——2024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对旅游工作作出重要指示
【我们的实践】
旅游,让生活更美好
乡村旅游焕新突围,城市夜游场景丰富,“博物馆热”带动文化之旅……随着旅游逐步成为越来越多百姓的日常消费,人们更加追求个性化、多样化、有文化味的旅游产品和便捷周到的旅游服务。
今年以来,贵州着力打造“黄小西,吃晚饭”旅游拳头产品,不断创新文旅体新玩法以及地标性的消费场景。同时,围绕游客需求做足精细化服务文章,不断强化空地对接完善“支支串飞”产品体系,努力推出“小车小团”服务品牌,实现多个代表性景区的无缝对接;持续扩大优惠政策整体协同效应,“四免一多一减”等入黔旅游“大礼包”,使得全省旅游市场加速升温;特色餐饮、品质住宿等服务水平不断提升,有力带动相关行业较快增长。贵州正以丰富多元的文旅产品满足大众的精神文化需求,全方位服务大众美好生活。
加速升温 扩大内需促消费
今年夏天,青云市集、黔灵山公园、甲秀楼、青岩古镇……盛夏的贵阳游人如织,火热的夏季旅游是上半年旅游业较快增长态势的延续。
旅游消费是最终消费、多层次多样化消费和可持续消费。有测算显示,旅游业每收入1元带动相关产业收入4.3元。随着旅游消费需求不断释放、持续升级,旅游消费在居民消费支出中的占比持续增加,旅游已成为促进消费、扩大内需的重要领域。据贵州省2024年上半年经济运行情况新闻发布会公布的数据显示,上半年,全省累计接待游客、旅游总收入分别同比增长9.6%和12.4%。住宿业营业额增长5.0%,限额以上经济型连锁酒店增长6.5%;餐饮业营业额增长8.3%,限额以上饮料及冷饮服务增长41.1%;1-5月,民航旅客吞吐量1111.82万人次,同比增长17.6%;规模以上服务业中旅行社及相关服务营业收入同比增长31.3%;上半年,全省限额以上消费品零售额增长10.8%;限额以上体育、娱乐品类零售额同比增长5.4%。
特色美食 探索舌尖新意
9月4日,据马蜂窝平台发布的中秋出行大数据显示,贵阳在今年中秋小长假关注度最高的美食目的地前10名中排名第3,以吃为核心的“味蕾游”为贵阳城市旅游发展注入全新活力。
“丝娃娃、洋芋片、羊肉粉、小裹卷、辣子鸡、烤小肠,数不过来了,我太爱贵州的美食啦,是一座好玩又好吃的城市。”来自北京的游客李霏霏已是5次来贵州旅游的常客,对贵州各地美食如数家珍。
美食,不仅是果腹的菜肴,也是彰显各地风物特色、人文底蕴的城市名片。为满足游客多元化的美食文化需求,丰富游客在地游玩体验。贵阳构建了以社区、街区和商圈为主体的城市游玩线路,陆续打造了青云路、曹状元街、太平路、新印厂、民生路、富水路、友谊路等兼具文化味与烟火气的街区,网友还根据这些特色美食街排列组合成“太富有”“太有钱”“太青民”3条美食线,让游客在多元化美食消费场景中,深入感受当地的人文气息。
在李霏霏看来,当传统的老美食街摇身一变成为了文旅生活消费聚集地,这里拥有的不仅是美食,还能体验各类沉浸式娱乐活动,好吃的同时满足好玩,美食旅游在文化的氛围中更能焕发出无穷魅力。
民宿集群 静享山光水色
安顺普叉村,一个有着六百多年历史的布依族古村落,这里距离贵州黄果树瀑布景区仅5公里,坐落着一家精品度假民宿——匠庐·村晓,它也是国内首例整村改造民宿项目,被誉为“小而美的避世民宿集群”。
沿民宿内小道前行,可以看到依山而建的石头民居建筑群,浓郁的布依族风貌和村落散布的层级美感扑面而来。除了能够体验住在山里的美妙,还能在此感受以布依族蜡染、扎染、生态美食、篝火等在地文化与当代文旅服务需求的巧妙融合。
在大力发展旅游业的当下,无论是休闲游还是深度游,酒店住宿时间在旅途中的占比在不断延长,能让游客“玩得好、吃得好、住得舒服”,成为打造世界级旅游目的地的重要因素,也是吸引越来越多游客前往的重要竞争力。
伴随着中国民宿产业历经20年的发展,过去10年,贵州民宿找准后发机遇,成为全国民宿产业发展速度最快的省份。截至目前,全省现有民宿经营主体总量约1.2万家,国家甲级旅游民宿5家、乙级旅游民宿4家,等级民宿163家,万峰林、梵净山、黄果树等十大民宿集群初具规模,涌现出卧龙山隐、峰兮民宿、梵静山舍等一批本土旅游民宿品牌。
快旅慢游 畅行美好旅程
“石齿如锯,横锋竖锷,莫可投足。”400年前,徐霞客对贵州地貌发出黔山贵水近在脚下,却天堑难越的感慨。
可曾想,今日的贵州已条条公路串联,座座桥梁架起,昔日“地无三尺平”变成“黔路是坦途”。借助密织的交通网络,贵州大力布局整合沿路沿桥景点,做强桥旅、航旅、路旅等交旅融合产品,让贵州境内旅游带成为一条条“玉带串珠”式的生态之路、旅游之路、发展之路。
在黔西南州,62.5公里长的兴义环城高速途经楼纳、则戎、敬南、洒金等多个村寨,串联起当地10余个景点,成为贵州旅游高速环线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安顺黄果树石头寨,一条长5.6公里、宽5.5米的美丽农村路,将黄果树旅游区南部片区的6个村寨与景区相串联,激活了当地乡村生态观光游,形成美丽农村路的经济示范走廊;在铜仁,经江口县城驶上一条美丽公路“如意大道”连接江口县、松桃自治县、印江自治县,该道路又被称为梵净山环线公路,如同纽带般“划”出了以梵净山为龙头的黔东旅游经济圈。
结合交通格局和旅游资源,贵州推出“支支串飞·干支联动”航旅产品,省内多个支线机场开通空中快线,让游客省时省力、飞阅贵州,快速抵达各大知名景点。目前,已开通支支串飞航线8条、干支航线5条。此外,针对旅途中更加灵活便捷的出游,贵州还打造“小车小团”服务品牌,实现多个代表性景点的无缝对接,以更符合个性化需求的定制服务提升游客满意度和体验感。
【专家的解读】
把丰厚旅游资源转化为强劲发展动力
贵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旅游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和全国旅游发展大会精神,围绕资源、客源、服务“三大要素”,依托文旅资源优势,将旅游产业化作为“四化”重要一环,切实用好贵州自然珍宝、文化瑰宝“两个宝贝”,统筹富民增收与游客多元化旅游需求,大力推进市场主体培育、业态升级、服务质量提升、盘活闲置低效旅游项目攻坚“四大行动”,周密部署、多措并举,丰富优质旅游产品供给,精心策划“黄小西,吃晚饭”,创新推出“村超”“村BA”“红飘带”等文旅新热点,加快建设世界级旅游目的地,全力推动贵州旅游业高质量发展。
强化顶层设计推动旅游产业化。积极实施旅游产业化基础性保障顶层设计,提升产业配套政策。近年来,贵州先后出台提升旅游产业化、旅游服务质量、旅游产业投资方案、扶持中小型旅游企业等政策文件,编制《贵州省“十四五”文化和旅游发展规划》等,形成了推进旅游产业化的坚实基础。统筹推进“四大文化工程”,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传承和统一监管利用水平不断提升,公共文化服务建设体系更加完善,文艺精品创作服务保障体制机制不断健全,为加快形成推动贵州文旅高质量发展的新质生产力提供了基本保障。深化国有文旅企业体制机制改革。推动文投集团、演艺集团等出台细化改革方案,理顺企业管理体制,规范事业产业关系,深化内部改革,不断推进改革任务。金融手段推进经营主体培育。制定了《关于加强金融支持文化和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搭建了旅游供应链金融服务平台,助力轻资产经营主体融资发展,截至2024年4月,平台已累计入驻涉旅企业1701家,完成16家涉旅企业资金支出10734.49万元。同期全省新增涉旅经营主体1.9万户,新增规上(限上)涉旅经营主体124户,完成18个重点景区“三权分置”改革,积极推进各市州组建旅游集团。马蜂窝国内总部落地贵阳,填补贵阳文旅头部平台企业空白。
积极助力旅游产品多元化供给。优势资源推进文旅业态升级。贵州聚焦“9+2+2”特意性旅游资源逐一制订升级方案,梳理汇总世界级旅游资源38项。加快推进荔波小七孔、黄果树、赤水丹霞等建设世界级旅游景区,创建正安吉他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国家级旅游休闲街区2家、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3家,服务文旅、体旅、酒旅、交旅、康旅、研旅等多样化特意性资源开发的一系列政策与新业态融合。如黄果树景区推出夜游黄果树、桥梁科技研学等;荔波樟江推出踏瀑戏水、古风汉服展演及非遗剧本娱乐等;赤水丹霞打造夜间消费街区,赤水河谷推出洞穴民宿;万峰林通过国家5A级旅游景区景观质量评审,打造了桨板驿站;西江千户苗寨建设索道;启动花江峡谷大桥、赤水、贵南高铁沿线等旅游规划。加快“六要素”业态布局提升。住宿方面,出台《关于促进贵州民宿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首批政策清单和等级划分标准,实施贵州民宿发展三年行动计划,新增注册民宿经营主体2100多家,全国甲级民宿5家、乙级4家,新评定等级民宿163家。新增五星级饭店3家、四星级饭店9家,新增品牌连锁酒店63家,总数达706家(包含星级饭店以及连锁酒店,携程平台统计数据),酒店连锁化率从21.11%提升到21.36%。新建、提升露营基地44个。餐饮方面,在景区内外推出黔菜美食店90家、黔菜单品标准40个,发布贵州首批特色美食120道(中英文版),发布美食旅游指南和旅游美食地图。购物方面,完成贵州特色旅游商品购物店(专柜)门店形象提升改造20家,在中国旅游协会主办的2023年中国特色旅游商品大赛上取得4金12银的好成绩。娱乐方面,推动《多彩贵州风》《贵秀》等30个旅游演艺项目提质升级,新增10个剧本娱乐项目进景区。交通方面,对外贵州借助空中、陆地航线优势,紧抓入境流量。2024年夏秋航季贵阳机场新增国内航点12个,新增国际航点4个。支支串飞航线方面,换季后共运营“支支串飞”航线14条,为游客提供便捷的空中桥梁。目前,贵州机场已形成“一枢纽十支线”11个机场布局,加快推动了“航空+旅游”融合发展;对内贵州新增异地租车网点13个,172个高速服务区、“9+2+2”特意性旅游资源景区实现充电桩(车位)全覆盖,3A级以上景区通三级以上公路占比达72%,解决最后1000米景区交通问题。创新科技赋能文旅供给业态。贵州利用大数据优势,积极推进省级相关管理部门联动,提升主管部门数字化管理服务能力与企业数字化水平。贵州全省旅游监控平台接入景区140家、监控视频1900路,“9+2+2”特意性旅游资源景区及20家4A级景区,都已启动相应的数据应用系统。目前贵州已按照“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社会参与”的原则,启动由省文旅部门牵头,联动省大数据局推进“旅游产业互联运营体系”项目,为对内打破政府内部数据条块分割,对外嫁接头部文旅OTA平台,夯实数字文旅高质量发展模式底座,以科技赋能实现贵州文旅资源共享。
围绕资源、客源、服务“三大要素”,提升国际化多彩贵州文旅消费新市场。2023年以来,贵州旅游业加快恢复、强劲增长、持续领跑。自然珍宝与文化瑰宝优势彰显。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满足人民过上美好生活的新期待,必须提供丰富的精神食粮”“让人民享有更加充实、更为丰富、更高质量的精神文化生活”。贵州紧紧围绕资源要素,多管齐下、多措并举,持续丰富旅游生态和人文内涵,通过节会赛事、影视剧、路边音乐会等多元融合方式,推动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双向赋能,推出了民俗节庆、文化演艺、体育旅游、红色旅游等10类特色优势产品,在推进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过程中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文旅新需求,“村超”“村BA”“红飘带”等文旅出圈带动消费火爆,吸引无数省内外游客驻足打卡和体验消费;贵阳实施夜食、夜游、夜购等八大“夜筑城”工程,青云路步行街获评省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构建起全新文旅夜间消费场景和模式等。做好“客源”文章,多措并举强营销。针对省内、川渝、两广、两湖等传统客源市场,推出自然山水观光、民族文化体验、城市休闲、乡村度假等旅游产品;针对长三角、京津冀、东北、西北等国内新兴客源市场,推出“荔波+中国天眼+黄果树+西江苗寨”等线路产品;积极利用RCEP政策优势发挥国际山地旅游联盟、6个贵州海外营销中心作用。针对港澳台及日韩、东南亚三大地区,推出生态观光、乡村度假、特色研学、洞穴探险等定制旅游产品。树立行业标杆,服务品质新提升。贵州近几年来以世界级旅游目的地为发展方向,大力提升服务品质,做好服务文章。举办旅游星级饭店、A级旅游景区、导游、旅游商品、民宿管家、旅游餐饮、讲解员等7个旅游行业技能大赛,选树60个行业标杆,发挥标杆引领作用组建标杆团队。开展非遗、导游、旅行社、乡村旅游、民宿等专题培训2000余人次,培训文旅干部1500人。在机场、高铁站、服务区、景区等400余个点位设置旅游咨询和志愿服务点,开展志愿服务9.28万人次。完善景区内外标识标牌、旅游厕所、充电桩等;开通县内各景区间及省内各景区间的旅游直通车,推动高铁、飞机、自驾车实现“零换乘”;完善住宿餐饮配套,引进高品质酒店、餐饮品牌入驻,提升服务品质。
(作者:贵州财经大学工商管理学院教授 龚娜)
坚持旅游为民旅游带动完善现代旅游业体系
黄果树瀑布景区游人如织。 杨楹 摄
今年5月17日,党中央首次召开以旅游发展为主题的重要会议——全国旅游发展大会,习近平总书记对旅游工作作出重要指示,这为推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作出了全面部署、指明了前进方向。省委十三届五次全会提出,坚持守正创新、提质增效、融合发展,建立健全打造世界级旅游目的地协同共抓机制,围绕资源、客源、服务“三大要素”,用好自然珍宝和文化瑰宝,健全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完善现代旅游业体系。贵州坚持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加快打造世界级旅游目的地。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出现了立体多彩惊艳的“贵州现象”,贵州成为全国文化和旅游发展最快和最受关注的省份之一。
着力形成协同共抓局面。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旅游是不同国家、不同文化交流互鉴的重要渠道,是发展经济、增加就业的有效手段,也是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重要产业”。近年来,贵州紧紧围绕资源、客源、服务“三大要素”,调结构、育产业、增动力,不断丰富旅游生态和人文内涵,加快推动旅游产业化实现新突破。建设了一批富有文化底蕴的世界级旅游景区和度假区,打造了一批文化特色鲜明的国家级旅游休闲城市和街区,不断推进贵州旅游品牌体系建设,贵州旅游业逐步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今年1至5月,贵州规模以上服务业中旅行社及相关服务营业收入增长31.3%。贵州深刻领悟习近平总书记对贵州旅游业的殷切期望,在深刻领会“公园省”定位中追求更高目标,在“旅游产业化”战略中谋划更实举措,在“实现旅游业高质量发展”使命中创造更好效益,形成“共建世界级旅游目的地”的协同共抓局面,贵州把衷心拥护“两个确立”、忠诚践行“两个维护”体现到思想和行动上,体现在推动贵州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实际成效上。实践证明,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引领下,贵州流量变成旅游“留量”和经济“增量”,成为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个新引擎。
推进文旅深度融合互助互促。2021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贵州视察时指出,贵州要丰富旅游生态和人文内涵,实现旅游业高质量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和旅游工作重要论述,特别是对贵州文化和旅游工作作出的系列重要指示,为贵州深刻认识文旅资源禀赋、科学谋划文旅发展战略、探索走出文旅发展新路,擘画了蓝图,明确了路径,提供了基本遵循。近年来,贵州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将文化融入旅游过程丰富旅游内涵,深入挖掘和用好文旅资源,依托旅游市场激活拓展文化资源,培育文旅融合发展新业态,重点推进“四大文化工程”建设,打造了一批以文化为内核、旅游为载体的新场景、新业态、新品牌。创新推动红色文化与科技融合发展,建成长征文化展示的“双子星”——“红飘带”和《伟大转折》演艺项目。2023年,贵州省接待游客人次、旅游总收入、游客人均消费额分别为2019年的113%、119%、105%,旅游业加快恢复、强劲增长、持续领跑。实践证明,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既是贵州旅游高质量发展的不二法门,也是高质量发展的必然结果。贵州在以丰富的自然资源和高品质文化内涵为特色提升旅行服务体验,持续深耕文化和旅游产业、推动文旅融合的实践中,进一步“发现贵州文化宝藏、表现贵州文化内核、变现贵州文化财富”,不断丰富和发展了贵州文旅融合内涵、持续释放旅游发展动能,促进文化和旅游优势互补,形成了发展合力。
努力提高人民群众幸福感。今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对旅游工作作出重要指示,擘画“诗和远方”美好图景,明确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让旅游业更好地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近年来,在推进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过程中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文旅新需求,以保障人民生活幸福为出发点,坚持发展优先:一方面通过推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进一步壮大旅游经济、扩大旅游就业群体、推动旅游创新创业、带动从业群众增收致富。另一方面丰富优质供给,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旅游消费需求,切实提升人民群众的幸福感。自2018年起,贵州连续7年举办多彩贵州满意旅游“痛客行”活动,全力打造行之顺心、住之安心、食之放心、游之舒心、购之称心、娱之开心的“六心”旅游环境,狠抓旅游安全和市场秩序。连续多年通过减免门票和高速公路通行费等入黔旅游“大礼包”方式,贵州旅游市场加速复苏并重回增长轨道。实践证明,贵州坚持旅游为民、旅游带动,加快完善现代旅游业体系,大力发展大众旅游、智慧旅游、绿色旅游、文明旅游,丰富了优质旅游产品和服务供给,完善旅游公共设施、推出了更多惠民举措。在贵州,旅游业成为扩大就业、富民惠民的有效手段,在富了当地群众口袋的同时,也提升了旅游服务质量,让游客在旅游中不仅欣赏美丽风景,也体验美好生活,游客乘兴而来满意而归,努力提升人民群众的幸福感,更好地满足了人民美好生活新期待。
(作者:贵州大学旅游与文化产业学院教授 金颖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