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filterTitle(`《贵州日报》推出第二十八期“悟思想伟力·看实践创新”特别报道`) }}

发表时间:2024-08-14

来源:贵州日报天眼新闻

不断做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篇大文章

镇远古城

【编者按】

2021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贵州时,明确要求贵州“不断做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篇大文章”。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加快完善落实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体制机制。近年来,贵州牢记嘱托、感恩奋进,把衷心拥护“两个确立”、忠诚践行“两个维护”落实到守好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的行动上、体现在生态文明建设出新绩的成效上,提出奋力开创经济兴、百姓富、生态美的多彩贵州新未来的奋斗目标和发展愿景。生态环境质量实现历史性改善,经济发展方式加快绿色转型,生态环保理念发生根本性转变,生态文明制度实现系统性提升。本期专刊,聚焦贵州全面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贵州重要讲话精神,着力打造生态文明建设先行区,加快在生态文明建设上出新绩,不断做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篇大文章的生动实践。

【总书记的话 】

优良生态环境是贵州最大的发展优势和竞争优势。要牢固树立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导向,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加大生态系统保护力度,科学推进石漠化、水土流失综合治理,不断做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篇大文章。

——2021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贵州时指出

【我们的实践 】

为美丽中国增绿添彩

黔贵大地层峦耸翠,江河碧澜,处处绿意盎然,生机勃勃。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必须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加快完善落实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体制机制。

贵州是长江、珠江上游的重要生态安全屏障,全省上下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殷切嘱托,深学笃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牢牢守好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全方位开展生态文明建设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实践,走出了一条护生态之美、谋赶超之策、造百姓之福的绿色发展新路。

以生态修复补齐绿色发展短板

微风拂过,松桃自治县九龙湖碧绿的湖面泛起圈圈涟漪。“几年前没这么美,湖面大片黑色水域,看着很糟心。”正在湖边散步的居民吴静见证了湖水由污变净,“经过治理后,九龙湖完全变了样!”

九龙湖污染水体综合治理工程初战告捷,是贵州锰污染治理取得阶段性成效的一个缩影。“生化法”被生态环境部评为2023年度环境保护科学进步奖一等奖。

“武陵之巅”梵净山,是黔金丝猴和7000余种野生动植物栖息的家园。在梵净山生态廊道项目点上,去年栽种的枫杨、猕猴桃等树种的树枝树叶生长延绵,成为野生动物种群间迁徙繁衍的绿色通道。

这两年,随着武陵山区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的实施,野生动植物生存环境空间持续改善,珍稀野生动物在梵净山区现身频率明显增加。

山水林田湖草沙是生命共同体。贵州坚持统筹一体化生态修复,使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不断提升,一场山水绿色巨变正在黔山贵水间悄然发生。

以绿色发展牵引经济社会发展

青山为证、绿水作凭。满目苍翠的贵州大地,不断续写着“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的生动故事。

39年前,平均海拔2300米的海雀村,“开荒开到山尖尖,种地种到山边边”。如今,海雀村森林覆盖率从不足5%增长至77%。生态好了,水源留住了,村里发展起特色产业,种香菇、中药材,发展乡村旅游等,当地群众增收渠道越来越宽,年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8633元,外出务工人员开始回乡创业。家家户户住上大平房,一半以上人家开上小汽车,部分村民开办民宿,靠着万亩林海资源吃上旅游饭,海雀人的日子越过越滋润。

海雀村的故事,是贵州坚持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的精彩缩影。

今年6月,开阳县、水城区、凤冈县等10地获得首批省级林业碳票,涉及林地1.3万余亩,监测期碳减排量12.37万吨。

把绿色化、低碳化贯穿高质量发展全过程各方面,贵州不断提高“含绿量”,降低“含碳量”:碳达峰碳中和“1+N”政策体系基本构建,煤化工、磷化工等传统产业“老树发新芽”,“富矿精开”“电动贵州”加速培育绿色增长新动能,旅游产业、林下经济、生态农特产品加快拓宽“两山”转化路径……全省绿色经济占比46%,“十四五”能耗强度累计下降8.93%,完成总体目标的68.7%,居全国前列。

以深化改革夯实绿色发展保障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中,生态文明建设是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在新发展理念中,绿色发展是一大理念;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目标中,美丽中国是一个重要目标……

2023年12月15日,省委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会议要求,要深化生态文明制度创新,奋力在提升生态系统质量、污染防治攻坚、绿色低碳转型、拓宽“两山”转化路径、创新绿色制度、弘扬生态文化上出新绩,为美丽中国建设作出贵州贡献。

今年以来,贵州启动新一轮八大流域横向生态保护补偿,成为全国首个实行水质、水量双补偿的省份;首批省级林业碳票签约交易,有效破解地方林业碳票局限难题;全省首单省级林业碳汇(碳票)用于生态损害赔偿案件交易完成,拓展生态环境损害替代性修复新路径……

在机制创新、制度供给、模式探索上大胆改、深入试,贵州一项项改革举措开花结果,为美丽中国建设不断创新贵州方案、贡献贵州智慧。

从脆弱生态到绿满黔山,贵州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在生态文明建设上出新绩”的殷切嘱托,勇当开路先锋、争做示范标兵,以生态文明建设为突破口展开对中国式现代化的生动演绎,美丽贵州焕发勃勃生机。贵州将不断在提升生态系统质量上出新绩、在污染防治攻坚上出新绩、在绿色低碳转型上出新绩、在拓宽“两山”转化路径上出新绩、在创新绿色制度上出新绩、在弘扬生态文化上出新绩,努力开创经济兴、百姓富、生态美的多彩贵州新未来。

 

【专家的解读 】

坚决扛起生态文明建设重大政治责任 走经济兴、百姓富、生态美的绿色发展新路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全局工作的突出位置,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发生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的变化。2014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贵州代表团审议时指出,绿水青山既是自然财富,又是社会财富、经济财富。

贵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贵州工作的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作为根本遵循,坚决扛起生态文明建设重大政治责任。在思路谋划上,始终将生态文明建设放在事关全局的突出位置,把生态美作为多彩贵州新未来的主要奋斗目标之一,把“在生态文明建设上出新绩”作为“四新”主目标的重要内容,把“绿色化”贯穿“四化”主抓手的方方面面。在工作推进上,始终将生态环境保护牢牢抓在手上。省委常委会会议、省政府常务会议每季度至少1次研究部署生态环境保护和污染防治攻坚工作。出台《贵州省生态文明建设先行区实施方案》,明确提出“大力提升自然生态系统质量、巩固提升生态环境质量、加快推动产业绿色发展、统筹有序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创新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健全生态文明试验区制度体系、大力弘扬生态文化”七个方面36项重点任务,并细化明确49项重点任务清单。在责任落实上,坚持以上率下、高位推动。出台《贵州省生态环境保护责任清单》《关于推动职能部门进一步做好新时代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实施意见》,细化明确各级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生态环保责任;省、市、县三级政府分别成立生态环境保护委员会,建立实施重大案件会商督办等17项行政司法联动衔接配合制度;建立全面设点、全省联网的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建立不同层次、形式多样的跨区域联防联控机制。

生态环境质量实现历史性改善。2021年春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亲临贵州视察,赋予贵州“在生态文明建设上出新绩”的重大使命,要求贵州“持之以恒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国发〔2022〕2号文件赋予贵州“生态文明建设先行区”的战略定位。多年来,贵州始终坚持以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核心,以打造生态文明建设先行区为引领,持续推进生态环境质量实现历史性改善。一方面是纵深推进生态环境治理。深入打好大气、水、土壤、固体废物、环境风险防控五场战役,全面推进赤水河流域白酒产业、磷污染、锰污染等七个专项攻坚行动,立足新形势新问题,大力实施城乡生态环保设施补短板、工业固废综合治理、重点河湖污染治理和秸秆综合利用“四大攻坚突破”,落实长江流域“十年禁渔”要求,生态环境质量持续保持优良、稳居全国前列,县级以上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达98%以上,主要河流出境断面水质优良率达100%;深入实施国土绿化行动和石漠化综合治理攻坚行动,累计完成营造林面积4952万亩,全省森林覆盖率近十年提高了15个百分点以上、达到63%,连续增幅位居全国第一;累计治理石漠化1.35万平方公里,石漠化综合治理面积居全国第一,水土保持率提高到74.42%;另一方面是扎实推进突出问题整改。强化例行督察与专项督察、督察整改与监管执法、中央督察与省级督察“三个结合”,有力有序推进督察问题整改。目前,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及“回头看”完成整改任务165项,2018年至2023年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警示片披露问题整改完成77个。在省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发现问题中,第一轮整改完成154个,第二轮整改完成233个,第三轮整改完成2096个。

经济发展方式加快绿色化转型。2015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贵州时强调,要正确处理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在生态文明建设体制机制改革方面先行先试,把提出的行动计划扎扎实实落实到行动上,实现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协同推进。贵州不断厚植高质量发展的生态优势,实现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协同并进。一是碳达峰碳中和稳妥推进。成立以省委书记、省长为双组长的双碳领导小组,编制印发《贵州省碳达峰实施方案》及能源等20个分领域碳达峰实施方案,构建了全省碳达峰碳中和的“1+N”政策体系,大力开展碳达峰十大行动。“十四五”以来,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累计下降8.2%,规模以上工业单位增加值能耗累计下降13.6%,超额完成年度进度目标,下降率位居全国第5,有力支撑全省经济高质量发展。二是绿色经济蓬勃发展。实施绿色经济倍增计划,因地制宜发展生态利用型、循环高效型、低碳清洁型、环境治理型绿色经济“四型”产业,2023年绿色经济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46%。大力推进国家大数据综合试验区建设,连续8年举办数博会,华为、腾讯、苹果等大数据领军企业落户贵州,一批本土大数据企业快速成长,2023年数字经济占比达42%,增速保持全国前列。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和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国家5A级旅游景区达9个,绿水青山成为贵州旅游的金字招牌。在国家2022年高质量发展综合绩效评价中,贵州绿色发展指数相比新发展理念其他发展指数得分率最高。三是生态产品价值加快转化。实施赤水市、大方县、江口县、雷山县、都匀市5个县(市)省级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发布《生态系统生产总值(GEP)核算技术规范》(DB52/T 1608—2021)和5个试点县(市)生态系统生产总值(GEP)核算报告。成立贵州产品交易中心,建成省级林业碳票综合服务线上平台。制定林业碳票登记及交易管理规则。大力推进生态示范创建,全省55个单元创成国家级和省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

生态文明建设创新成果突出。一方面是生态文明理念发生根本性改变。贵州已连续7年开展巡河巡林。把生态文明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创办全国首个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网站,创刊全国第一本生态文明综合性政经评论类刊物《生态文明新时代》,出版生态文明画册,撰写生态文明试验区改革探索实践书籍,打造多层次、全方位、立体化的专业宣传平台。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作为国家级国际性论坛,已成功举办十二届,习近平总书记两次向论坛年会致贺信,联合国秘书长多次致信或发表视频祝贺,论坛已成为向国际社会传播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重要平台、世界了解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窗口,向世界响亮发出了生态文明建设的“中国声音”。另一方面是生态文明制度实现系统性提升。全方位开展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累计实施200多项生态文明制度改革,单株碳汇精准扶贫机制、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改革、跨省域横向生态补偿、环境污染强制责任保险等多个试点工作走在全国前列,13个方面30项改革成果列入国家推广清单,逐步建立完善产权清晰、多元参与、激励约束并重、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为完善国家生态文明制度体系探索路径、积累经验。全国率先颁布省级和市级层面生态文明建设地方性法规,相继制修订《贵州省生态文明建设促进条例》《贵州省大气污染防治条例》《贵州省水污染防治条例》《贵州省噪声污染防治条例》《贵州省固体废物污染防治条例》《贵州省生态环境保护条例》《贵州省赤水河流域酱香型白酒生产环境保护条例》《贵州省乌江保护条例》等地方性法规100余部;率先创建全国首个环保法庭,成立生态环保检察机构,公检法配套的环境资源专门机构实现全覆盖。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指出,要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新征程上,贵州将继续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以及习近平总书记视察贵州重要讲话精神,坚持以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主题,以打造生态文明建设先行区为目标,牢牢守好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进一步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积极推进美丽贵州建设,使优良生态环境成为贵州最大发展优势和竞争优势,走出一条经济兴、百姓富、生态美的绿色发展新路。

(贵州省生态环境厅  执笔:梁隽)

 

加快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明确将聚焦建设美丽中国、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作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的重要方面,部署了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的重点任务和重大举措。党的十八大以来,贵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切实践行习近平总书记赋予贵州“在生态文明建设上出新绩”的重要指示,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筑牢长江、珠江上游生态安全屏障,科学推进石漠化综合治理,构建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不断做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篇大文章,努力建设国家生态文明建设先行区,为中国式现代化交出一份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贵州答卷。

2021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贵州考察调研时强调,优良生态环境是贵州最大的发展优势和竞争优势。要牢固树立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导向,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加大生态系统保护力度,科学推进石漠化、水土流失综合治理,不断做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篇大文章。

2022年初,《国务院关于支持贵州在新时代西部大开发上闯新路的意见》出台,正式赋予贵州生态文明建设先行区的战略定位,要求贵州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筑牢长江、珠江上游生态安全屏障,科学推进石漠化综合治理,构建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不断做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篇大文章。

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贵州积极服务和融入国家战略。2022年11月,贵州省委、省政府印发《贵州省生态文明建设先行区实施方案》,制定36项重点任务、49项重点任务清单,从提升生态系统质量、推动产业绿色发展、创新生态建设机制等方面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先行区持续走深走实。

坚持以污染防治补齐绿色发展短板。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坚持系统观念,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对突出生态环境问题采取有力措施。党的十八大以来,贵州坚持推进生态建设和污染防治,注重综合治理、系统治理、源头治理,促进污染防治的扩绿兴绿护绿并举,对破坏环境行为“零容忍”,让绿色发展成为“硬约束”,不断增强以绿色理念引领绿色发展的领导力和行动力。实践表明,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作为“十四五”乃至今后更长时期的重要举措,意义重大、影响深远。只有正确处理好重点攻坚和协同治理的关系,始终坚持用最严格制度最严密法治保护生态环境,坚持以污染防治补齐绿色发展短板,才能将生态价值转化为经济价值,绿水青山才能成为人民群众的“幸福不动产”“绿色提款机”“发展加速器”。

坚持以生态建设彰显绿色发展底色。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通过高水平保护,不断塑造发展的新动能、新优势,着力构建绿色低碳循环经济体系,有效降低发展的资源环境代价,持续增强发展的潜力和后劲。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已进入加快绿色化、低碳化的高质量发展阶段,要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党的十八大以来,贵州针对自然生态脆弱实际,把生态建设摆在突出位置,在生态建设上攻坚突破,开展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生态修复力度空前,资源保护全面加强,“世界自然遗产地”数量全国第一,筑牢了长江、珠江上游的生态安全屏障。实践表明,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只有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坚持把生态文明理念贯穿现代化建设全过程各方面,把绿色低碳发展作为解决生态环境问题的治本之策,用绿色发展牵引经济社会发展,才能实现绿色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转变,厚植起高水平保护与高质量发展的底色。

坚持以生态经济激发绿色发展活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生态文明建设是关乎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决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换取一时的经济增长。党的十八大以来,贵州坚持正确处理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保护的关系,利用优良生态环境这一最大发展优势和竞争优势,大力发展绿色低碳经济。2023年全省绿色经济占比46%。实践表明,生态文明建设是关乎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决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换取一时的经济增长。只有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切实以生态经济激发绿色发展活力,才能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实现百姓富与生态美的统一。

坚持以深化改革夯实绿色发展保障。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健全美丽中国建设保障体系”“完善绿色低碳发展经济政策,强化财政支持、税收政策支持、金融支持、价格政策支持”。党的十八大以来,贵州持续深入开展绿色发展、生态脱贫、生态旅游发展、绿色法治建设、绿色绩效评价考核等方面的制度创新试验,30余项生态文明制度改革成果列入国家推广清单,率先在全国开展自然资源统一确权登记试点;在全国率先建立生态文明建设目标评价考核办法,建立起我国首个地方党委、政府及相关职能部门生态环境保护责任清单;在全国率先出台省、市两级生态文明建设地方性法规及30余部配套法规,率先设置环保法庭并成立生态环境保护检察机构,实现公检法配套环境资源专门机构全覆盖。实践表明,生态文明制度具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特点,是推动绿色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事业前进发展的重要保障。只有坚持以深化改革夯实绿色发展保障,推进生态环境治理责任体系、监管体系、市场体系、法律法规政策体系建设,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才能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提供坚实的制度保障。

坚持以绿色文化厚植绿色发展氛围。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建设生态文明,是一场涉及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的革命性变革。要弘扬生态文明理念,培育生态文化,让绿色低碳生活方式成风化俗。党的十八大以来,贵州着力建立健全以生态价值观念为准则的生态文化体系,使绿色观念深刻融入主流价值观,在全社会形成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绿色文化普及和传播的范围越来越广,践行生态文明理念逐渐成为全社会共识,在全省形成爱绿、增绿、护绿的良好氛围。实践表明,生态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只有坚持以绿色文化厚植绿色发展氛围,培育弘扬生态文化,才能切实提高公众对美丽中国建设的认知和认同,推动绿色生活方式和绿色发展观的逐步形成,营造全社会共同参与美丽中国建设的良好氛围。

历史照亮未来,征程未有穷期。习近平总书记对贵州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指示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在贵州的生动体现,从谋全局和抓一域、普遍性和特殊性、认识论和方法论、利当下和谋长远相统一的高度,指出了贵州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使命、优势短板、方法路径、目标愿景。贵州作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先行区,要以持续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为重要契机,先行构建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加快完善落实“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体制机制,实现自身高水平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同时,努力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更为成功的典型案例和更加有益的地方实践。

(作者:贵州财经大学中国西部绿色发展战略研究院院长  张再杰 )

一审: 翁玉洁

二审: 张鸿杰

三审: 熊莺

四审: 孔祥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