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filterTitle(`深刻理解“两个结合”的丰富内涵`) }}
来源:贵州日报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的讲话中强调,“两个结合”是我们在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得出的规律性认识,是我们取得成功的最大法宝。由此可见,“两个结合”充分展现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开创和发展过程中,贯穿党的道路、理论、制度、文化发展的始终。
“两个结合”筑牢了道路根基,赋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独特性。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给饱受痛楚的中国人民带来了希望。中国共产党诞生后,基于我国文化传统、历史命运、基本国情的特殊性,始终坚持“两个结合”的理论自觉、实践自觉,带领中国人民独立自主地探索出一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所开创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是别的什么社会主义,而是符合中国实际、反映中国人民意愿、顺应中国和时代发展进步要求的科学社会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和中华五千多年文明史中得来的。中华文明悠远博大,从具有深厚历史底蕴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认识中国,能更好看现实中国、观未来中国。“两个结合”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有了更加丰富的积淀、厚重的底蕴和更加宽阔悠远的历史纵深,筑牢了道路根基。
“两个结合”实现了理论飞跃,激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创造性。在党的百年奋进光辉历程中,我们党之所以能够完成一个个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根本就在于坚持“两个结合”。只有坚持“两个结合”,才能与时俱进地推动理论创新,彰显强大的真理力量与实践伟力,实现一次次飞跃。我们党在“两个结合”过程中以前所未有的历史、文化、思想主动精神,使我们的理论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基础上展现出中国之特色、时代之特色、民族之特色。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创立,为我们在新时代走好“赶考之路”、回答好“复兴之问”,应对中国之变、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提供了根本遵循,树立了坚持“两个结合”和理论创新创造的典范。这一思想始终坚持立足现实的中国、植根历史的中国,把马克思主义精髓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华有机贯通,将历史中国的深厚底蕴熔铸到现实中国的伟大实践中,开辟了新境界,实现了新飞跃。
“两个结合”推进了制度创新,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一个国家选择什么样的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是由这个国家的历史文化、社会性质、经济发展水平决定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不是凭空捏造、主观臆想的,也不是简单移植别国经验、照搬照抄别国制度体系,而是立足本国实际,从长期的革命、建设、改革的伟大实践形成的,是“两个结合”的产物,是理论、实践、制度创新相统一的成果。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蕴藏着丰富哲学思想、价值观念、政治智慧等,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创新提供了重要思想源泉,展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坚持“两个结合”,在更广阔的文化空间中,我们才能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探索制度创新,坚持用马克思主义引领制度建设方向,不断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两个结合”巩固了文化主体性,激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创新性。民族自信自强的根本依托就在于文化主体性。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文化主体性高,才能增强文化自信、自觉,实现精神上的独立自主,自觉投入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培育和创新实践中。我们党历来重视文化建设,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注重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继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坚持独立自主,守正创新,不断巩固中华民族的文化主体性。创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就是当代中国文化主体性的最有力体现,有力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扎根中国大地、同中华文明的鲜明特性相互贯通,为增强我们党的文化自信与文化主体性提供了实践根基和文化根基。
(作者:贵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李传兵 肖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