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践行嘱托十年间】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三个词、十场会,全民共赴“绿水青山”

2022-08-03 09:34来源:多彩贵州网

  盛夏的江口县太平镇绿树成荫,位于梵净山下的莲花大道一路蜿蜒,串起中国第一土家村“云舍村”、江口湿地公园、太平风情小镇、寨沙侗寨等多个景区,沿途陆续开了500余家旅游餐饮和民宿酒店。

  2021年10月14日,江口县太平镇被国家生态环境部授予全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称号。

  这是2021年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发布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模式与典型案例”之一。近些年来,坚持“绿色经济”,推进“生态法治”,争创贵州样板,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擦亮了贵州的生态招牌。

  共识:坚持“绿色经济”护好绿水青山

  作为中国唯一以生态文明为主题的国家级国际性论坛,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自2009年举办以来,已成功举办十届。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坚持“绿色经济”可持续发展之路,早已是“全民共识”。

  在2021年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论创新与实践探索》主题论坛上,展示了我国在“两山”实践创新方面的工作和研究成果,推动“两山”实践与绿色发展区域合作,发布《“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模式与典型案例(第一批)》,分享“两山”实践创新基地的成功经验与典型模式,为各地开展“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探索作出示范、提供经验。

贵阳市始终坚持“绿色经济”可持续发展之路

  作为国家首批、西部唯一的生态文明试验区,贵州深入实施大生态战略行动,不断做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篇大文章。从2017年至今,贵州共有5地被生态环境部命名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在生态文明建设上走在了全国前列。

  合作:推进“生态法治”庇护生物多样性

  每年9月初,北方的鸳鸯陆续飞到贵州石阡鸳鸯湖国家湿地公园越冬,次年4月初又陆续北归,这里是中国最大的鸳鸯越冬地;

  黔金丝猴从30年前的400只到现在700多只,被誉为“地球独生子;

  珍稀的黑颈鹤每年有五分之一的数量会到贵州威宁草海过冬。

  良好的生态环境造就了贵州生物的丰富度。目前贵州已知生物物种24547种,最具有代表性的贵州特有种,如贵州疣螈、雷山髭蟾等均列入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保护生物多样性,除了维护良好的自然生态系统,需深入推进生态文明法治建设。

生态的贵州,是珍稀动物的庇护所

  2021年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生态文明法治: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生物安全治理”主题论坛上,国内外立法、司法以及生物多样性研究的专家学者共同探讨、提出建议,形成《生物多样性保护法治建议》。贵州与武汉大学环境法研究所签订了《生态文明法治建设战略合作协议》。武汉大学环境法研究所所长秦天宝表示,这有利于进一步深化生态文明法治方面的立法交流,构建环境司法信息共享和协调合作机制,搭建环境司法案例、司法经验的多元化共享平台。

  借鉴:共享“领先经验”争创贵州样板

  “海南试验区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为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强化刚性约束。推动生产生活方式绿色转型,为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探路寻方。”

  2021年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十四五’深化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主题论坛”上,来自国家发展改革委和贵州、福建、江西、海南等各省发展改革委的有关负责人及科研院校的专家学者交流生态文明以及生态文明制度的好经验、好做法。

62.1%的森林覆盖率,筑牢贵州绿色屏障

  2016年,贵州获批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

  截至2020年底,贵州推行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以来,34项核心制度成果全面完成,其中13个方面、30项改革成果列入国家推广清单。

  以论坛为纽带,贵州奋力在生态文明建设上出新绩,不断在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作出应有贡献。

  在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中,贵州坚持改革创新,试点先行,打造长江珠江上游绿色屏障建设示范区、西部绿色发展示范区、生态脱贫攻坚示范区、生态文明国际交流示范区,率先出台首部省级层面生态文明地方性法规——贵州省《生态文明建设促进条例》,率先将河长制纳入水资源保护条例等地方性法规,实现所有河流、湖泊、水库河长制全覆盖。多管齐下系统保护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实现了全省绿色经济占GDP比重达42%,森林覆盖率达62.1%。

  本网记者:黄晓云

  一审:段 洪

  二审:肖 露

  三审:彭奇伟

  四审:黄 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