岑巩:农民成“网红” 山货出“深闺”

2022-07-26 16:44来源:黔东南微报

  无人机追踪马蜂、“树洞”养殖蜜蜂、无防护割蜜.....每天独自在大山深处穿行,周春雄单调的生活常态,通过手机镜头连接到网络,在网上十分火爆。

  思?D镇铜古田村,蜂农周春雄无防护查看蜂群状况杨艺摄

  “现在抖音有8000多粉丝了,每条短视频的播放量都在1万次以上,其中徒手抓马蜂的视频浏览量达到了360万次。”40岁的周春雄是岑巩县思?D镇铜古村一位地地道道的农民,依托铜古田村山大林密、野花繁盛的资源优势,2016年,周春雄选择了在村里当一名“养蜂人”,勤于专研,精心管护,很快,周春雄就从养蜂行业的一名“门外汉”变成了“土专家”,托起了“甜蜜”致富梦。

  目前,周春雄养殖了100多箱蜜蜂,年产蜂蜜1500斤左右,年收入10多万元。其中通过网络渠道销售蜂蜜200余斤,收入2万余元,远销海南、新疆等地。

  蜂农周春雄(右)在操作无人机追踪马蜂杨艺摄

  “现在就是想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坚持,以真实独特有趣的短视频内容,争取成为拥有50万粉丝的‘网红’,赚取更多流量,吃上‘直播饭’。”周春雄说,养殖蜂蜜效益不错,但平时一般都是做熟人生意,销路有限,不敢扩大养殖规模。依托“网络快车”释放的网红效应,能够集中营销流量,将优质农特产从“深在闺中”变成“大众热捧”,在推进养殖规模进一步扩大的同时,也促进了农产品向高品质升级。

  目前,周春雄已探索出了“树洞养蜂”新模式,通过利用梧桐树等材料作蜂窝养殖中蜂,自制饵料引诱蜜蜂的天敌马蜂,用无人机追踪马蜂找其巢穴,在保留蜂种的前提下对马蜂进行适量的捕捉,促进生态养殖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使古老的“树洞养蜂”生态传统酿蜜技法得到传承,用“甜蜜”产业筑就了绿色发展之路。

  蜂农周春雄在操作无人机追踪马蜂杨艺摄

  岑巩古称思州,地处云贵高原向湘西过渡的斜坡地带,属亚热带温润季风气候,境内群山叠翠、溪河交错、四季分明、雨热同期,独特的地理和气候环境孕育出了思州柚、思州绿茶、思州水晶米、思州土蜂蜜等丰富的优质特色“山珍”。

  “山珍”如何走出山门变“黄金”?岑巩县依托资源优势,聚焦农特产品种养殖新模式和数字经济新业态,把发展农村电子商务作为助力乡村振兴、推动产业升级的重要载体,在建好管好用好农村公路的同时,不断健全农村基础网络设施,构建“仓储配送一体化运作平台”,开展一系列以网络直播、小视频等内容为主的电商人才培训和孵化项目,培育了一批互联网时代的“新农民”和新型电商创业“网军”,他们充分利用手机“新农具”,把流量变现为“新农资”,将直播转化为“新农活”,让农产品变好商品,让好收成变好收入。

  思?D镇铜古田村,蜂农周春雄用“树洞”养殖蜜蜂杨艺摄

  “过硬的产品质量是农特产品电商化发展的关键,加速农产品标准化和品牌化进程,以短视频和直播带货为依托,集群打造同类产品‘爆款’,才能把生态资源变成真金白银。”岑巩县工信局相关负责人王铁肩说,岑巩县坚持以绿色发展理念为引领,走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协同的绿色发展之路,加快推动优势特色产业网络化、电商化、数字化,不断拓展生态产品价值实现通道。

  目前,全县获得食品生产许可证有11个食品类别27家企业。其中粮食加工品6家,茶叶及相关制品5家,蔬菜制品3家。“思州柚”获得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称号,思州柚、苗疆茶树菇、复坤大米入选黔东南“苗侗山珍”区域公共品牌,“思州”牌绿茶获贵州省名牌产品称号,猴子坡牌有机青白茶获第十四届中国国际有机食品博览会金奖。思州柚、思州绿茶、黄桃干、茶树菇等20余款农特产品实现了网上销售,通过线上线下齐发力,全县优质农特产品俏销市场。

  思?D镇铜古田村一角周春雄摄

  “下一步,我们打算依托龙头企业生产经营行为,整合全县食品生产加工资源,采取‘龙头企业+基地+电商平台+农户’的组织方式,以统一标准、统一检验、贴牌生产、产销联合的方式,培育更多区域公共优势品牌,打造新时代本土网红,发挥直播带货优势,进一步提升农特产品的市场竞争力。”王铁肩说。

  一审:杨娅

  二审:汤成伟

  三审:彭奇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