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6日20时,以“七一勋章”获得者、“时代楷模”、全国道德模范、遵义市播州区草王坝村原党支部书记黄大发为原型创作的主旋律电视剧《高山清渠》在CCTV1黄金强档首播。
该剧是在中组部党员教育中心策划指导下,由中共贵州省委组织部、中共贵州省委宣传部联合出品。讲述了黄大发为改变家乡贫困缺水的面貌,带领全村人经过36年不懈努力,靠着锄头、钢钎、铁锤和双手,在绝壁上凿出一条长9400米、地跨3个村的“生命渠”,结束了草王坝长期缺水历史的故事。
《高山清渠》剧照
黄大发所居住的遵义市播州区平正仡佬族乡团结村(原草王坝村),曾经是一个严重缺水的地方,由于深处大山腹地,山高岩陡,雨水一落地,就顺着空洞和石头缝流走,根本留不下来。村里人去最近的水源地挑水,来回最少也要走两个小时。
因为缺水,地里种不出水稻,当地只能种一些耐旱的苞谷,碾碎后蒸熟了吃,村民们称其苞谷沙。对于这样的苦日子,很多人干脆认命,可黄大发却不这样想。
1935年出生于草王坝的黄大发,自幼父母双亡,四处流浪的他,吃的是百家饭,住的是滚草窝。
1958年,23岁的黄大发光荣入党。同年,他被推选为草王坝大队长。
为拔掉缺水的“穷根”,意气风发的黄大发立下誓言,一定要想办法通上水,让大家吃上白米饭。
他经过多次实地探勘,发现几公里远的螺蛳河是理想水源,只要想办法把河里的水引过来,问题就解决了。
然而,残酷的现实摆在眼前。原来,螺蛳河虽然只有几公里远,但这几公里并不是平坦大道,中间隔了三重大山。看着眼前的大难题,有人曾劝他放弃。
“我一定要把水引过来。”黄大发心里暗暗打定了主意。
从上世纪60年代开始,他带领村民们修水渠。没有任何修渠技术,测量靠竖起几根竹竿用眼睛瞄;没有水泥,沟壁直接糊上黄泥巴;没有起重设备,就在腰间拴根草绳下到悬崖峭壁用锤子凿。
由于缺乏资金、技术和劳动力,用黄泥巴敷成的渠壁难经风雨,水渠修修补补十几年,在上世纪70年代被废弃,水还是没能流进草王坝。
“哪怕用命去换,我也一定要把渠修通。”黄大发不服气,更不放弃。他不停奔走,上世纪90年代初,县里为水渠项目立项并拨来资金,第二次修渠开始了。
黄大发带着200多人的队伍进山,为了抢进度,他们不分昼夜寒暑,每天坚持苦干到天黑,才打着灯笼火把手牵手地回家。
水渠一尺一米延伸,清澈的河水每向前流一寸,草王坝人的梦就更进一步。终于在1995年端午节,这条主渠长7200米,支渠长2200米,绕三重大山、过三道绝壁、穿三道险崖的大渠竣工。
从此,乡亲们把这条水渠取名为“大发渠”。
大发渠
此后,黄大发继续全力带领乡亲致富,村里陆续通路、通电。
如今的团结村,水稻产量已突破80万斤,全村现有核桃5200多亩、柚子650亩、辣椒2000亩,牛羊养殖大户超过30户,村民再也不愁吃;以前的穷山沟变成了旅游景点,不少村民把闲置的房屋打造成了乡村旅馆、农家乐;正在修建的遵义至仁怀高速公路还专门为团结村预留出入口。
一审:丁 ?z
二审:李 蓓
三审:彭奇伟
相关新闻
电视剧《高山清渠》今晚登陆CCTV1黄金强档首播 2022-07-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