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缠绕着山,山拥抱着水,山水相遇处,美丽乡村如画卷,万顷稻田碧波翠,果蔬飘香绿意浓······
这样一幅夏日村景,让人不禁慨叹:曾经“路隘林深苔滑”的铜仁,经过近年接续奋斗,早已换了人间,呈现出“路宽林茂粮丰”的黔东新貌。
山乡巨变映初心。我市坚持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聚焦围绕“四新”主攻“四化”主战略和“四区一高地”主定位,抢抓新国发2号文件重大机遇,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开创了“三农”工作新局面。
2021年,全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543.58亿元,同比增长9.6%,排名全省第2;其中:农业产值335.44亿元,增长10.2%;林业产值47.23亿元,增长8.3%;畜牧业产值114.84亿元,增长8.8%;渔业产值13.11亿元,增长10.3%;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32.96亿元,增长9.1%。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291元,同比增长10.7%,排名全省第3,田畴沃野迸发出蓬勃的生机与活力。
美丽乡村更宜居
山顶树木盖帽,山间果树缠腰,山脚新楼新貌,山涧溪流欢跑······这里,是万山区高楼坪乡青年湖村的黄家寨。
10多年前,黄家寨村民走黄泥路,住老房,环境脏乱差。这些年,青年湖村不断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因地制宜培育观光设施农业、休闲旅游业、特色养殖业等特色产业,描绘出一幅生态宜居的新画卷。
“现在,家家住上小楼房,道路宽又平,荷塘好几个!”盛夏时节,村民陈刘洪琼在家门口唠家常,幸福的笑脸、爽朗的笑声,定格成温馨的画面。
刘洪琼的心声,不仅是对家乡蝶变的赞誉,更是我市全力推动美丽乡村建设的生动剪影。
美丽乡村建设要百花齐放。
依托生态底色、立足群众视角,我市坚持“原生态、低成本、有特色”的乡村建设理念,创新乡村建设工作机制,努力实现“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
到梵净山村品特色小吃,去寨沙侗寨看如画风光,赏古韵建筑,听侗族大歌绕梁三日,余音不绝······有风景、有特色,这是当下乡村实实在在的改变。
良好的人居环境,是广大群众的殷切期盼。
——铺好农村路。“十三五”以来,全市实施新改建农村公路33027公里,9个区县先后成功创建“四好农村路”全省示范县,4个县先后成功创建全国示范县,示范县个数排名全省第一;2021年5月,铜仁市成功创建“四好农村路”全省示范市。
——供好农村水。“十三五”以来,全市农村集中供水率达96%、自来水普及率达95%、供水保障率达95%;“各项指标均超过‘十三五’农村饮水安全规划目标”。
——盖好农村房。“十三五”以来,全市累计实施农村危房改造140980户,完成农村因灾受损房屋修缮8715户,实施农村老旧住房透风漏雨整治48528户。
……
乡村面貌变化喜人,各项荣誉纷至沓来:江口县太平镇荣获“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称号;碧江区获通报表扬全国村庄清洁行动先进县;江口县太平镇快场村的"垃圾兑换超市"获国家推广,并入选澳门2019年"澳门国际环保合作发展论坛及展览"贵州馆展示内容。
既要乡村美,也要乡风“美”。
铜仁市紧扣“美丽乡村·文明家园”建设主题,已建成10个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68个实践所、410个实践站,实现了市、县、乡三级全覆盖。
让村民“唱主角”,我市创新乡村治理新模式,推行“积分制”管理模式,常态化开展“美丽庭院”“文明家庭”等评选活动,激发村民参与积极性。
眼下,“文明在行动·满意在铜仁”新时代精神文明熠熠生辉,文明之风拂遍乡野,文明之花盛开乡村。
农业发展更高效
农业稳,则天下安。铜仁始终坚持把粮食安全放在首位,切实加大耕地保护力度,深入实施重要农产品保障战略和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保证粮食供给安全。
2021年,通过积极制定规划,优化布局,加大良种培育力度,促进农业提质增效、农民持续增收。全年粮食作物播种面积388.06万亩,同比增长0.2%;粮食总产量252.22万吨,同比增长7.4%;实现农业总产值年均增长7%左右,“小种子”成长为大产业。
乡村要振兴,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是关键。铜仁市因地制宜发展生态茶、生态畜牧、食用菌等6大主导产业,着力培育生态茶、生猪、家禽、蔬果、食用菌、薯类、中药材、牛羊、蜂蜜、特色林业十大百亿级特色产业集群,形成了“一县一业、一乡一特、一村一品”的发展格局。
好山好水引来好项目,孕育好产业。
中国中化现代农业有限公司、正邦集团等一批优强企业落户铜仁。我市培育了江口贵茶、铜仁农夫山泉、碧江好彩头、印江梵天菌业、松桃嘟嘟食品、松桃圣迪乐村种鸡等生态特色食品龙头企业······
走进松桃圣迪乐村种鸡养殖公司盘信养殖场,和想象中不同的是,鸡舍里面凉爽舒服,干净整洁无异味。“我主要工作是清理灰尘、鸡毛、检查鸡的健康状况等,每个月有5千左右的收入。”养殖员周胜秀说。
2020年,在良好合作的基础上,双方深度合作,成立贵州梵净蛋谷食品有限公司,共同打造集蛋鸡养殖培育、饲料加工、蛋品加工、市场销售等为一体的全产业链项目——“梵净国际蛋谷”。建成后,实现地方生态家禽产业链总产值100亿元以上,带动村级集体经济组织300个以上,直接解决劳动就业5千人以上,辐射带动就业2万人以上。
产业要发展,人才是关键。
培育电子商务人才,为特色产品销售插上“互联网科技+互联网人才”,组织各区县电商创业脱贫带头人、种养殖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等开展电商培训和项目孵化。
同时,培育一批“带产业、懂技术、会经营”的农村本地人才,大力实施村干部“五个体系”建设、村干部学历素质提升工程、农村综合改革人才培训、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三年提质增效行动等人才计划,积极搭建乡土人才培育平台。
先后组建75支农技服务先锋小分队,开展产业发展技术服务,建立1726名人才服务产业发展机制;组建市级技术巡回服务团、县级技术服务队、乡级技术服务小分队567人。
支持返乡创业,积极培育农村实用型人才;围绕特色产业建立健全人才评价激励机制······
给舞台、给激励,希望的田野犹如磁石,吸引了越来越多人扎根乡村,服务“三农”,现代化农业、绿色农业、休闲农业等,也如雨后春笋般纷纷崛起。
农民生活更富足
夏日,青石小径探幽源,村社群山掩映间。在江口县云舍村清风习习,众多游客在古朴村寨游玩打卡。
云舍村是原始自然村落土家云舍,通过以梵净山景区为依托,对云舍村进行统一规划、打造后,走出了一条旅游富农新路。目前村民都端上了‘生态碗’、吃上了‘旅游饭’,当地村民也告别了“守着金山过穷日子”的尴尬处境。
“家家住别墅,户户搞旅游,人人有存款,生活越过越滋润喽!”村民杨慧娇喜笑颜开。
耕读文化体验,红色研学游,康养旅游······在铜仁,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农村经济新业态泉涌井喷,为乡村振兴注入新活力。
从绿中寻商机,向青山要效益。
“我们这里什么都没有,就剩好水了!”江口县德旺村村民吴芳坐在村口指着门前流过的山泉水感叹道。
近年来,江口县依托丰富的水生生物多样性资源,大力发展冷水鱼为主的生态渔业,走出了一条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新路,从而实现了生态美、产业强、百姓富的有机统一。
“我在这基地每月可以挣到3000块钱,家里日子过得宽裕多了。”舒齐针是江口县凯德街道凯市村的村民,自2018年6月小龙塘冷水鱼养殖场建设并发展水产养殖至今,她在此稳定就业,收入也比原来增加了许多。
自发展生态渔业至今,冷水鱼产业不仅发展越来越好,也带动了当地的经济与就业。仅在江口县的3处养殖基地,就稳定解决当地群众就业120人,每年解决临时就业3000人次;长期带动群众1200户4200人增收致富。
与此同时,铜仁市紧紧围绕“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按照山地特色高效农业发展的总体要求,以农业园区“扩容、提质、增量、景区化建设”为重点,逐步走出了一条“农业园区化、园区景区化、农旅一体化”具有铜仁特色的现代农业之路,产业发展取得明显成效。
昔日黄土地,今朝“绿希望”。在铜仁,绿色群山成为农民的幸福靠山,美丽乡村“望山、见水、有乡愁”,大家鼓起了钱袋子,过上了好日子······
一审:杨娅
二审:汤成伟
三审:彭奇伟
相关新闻
本周,贵阳北至铜仁六盘水加开6趟城际动车组 2022-07-12 | |
铜仁市人民政府最新人事任免 2022-07-08 | |
贵州支持铜仁市打造国家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 2022-07-04 | |
【视频】铜仁中南门:夜空闪现“最亮的星” 2022-07-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