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第51个世界环境日(6月5日)到来之际,5月31日下午,贵州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与省生态环保厅联合举行新闻发布会,发布“2021年贵州省生态环境状况公报”。省生态环境厅厅长杨同光,省生态环境厅大气环境和应对气候变化处处长王家齐,土壤生态环境处处长翁敬,生态环境监察专员、生态环境执法监督处负责人李斌出席发布会并回答了媒体记者的提问。
据贵州省生态环保厅厅长杨同光介绍:2021年,贵州省坚持精准科学依法治污,污染防治攻坚取得新成效,生态文明制度建设取得新成果,全省生态环境质量总体保持优良,人民群众生态环境获得感明显增强,为“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开好局、起好步奠定了坚实基础。
全省地表水水质总体为“优”。主要河流监测断面水质优良比例97.7%(达到Ⅲ类及以上水质类别);主要湖(库)监测垂线中92.0%达到Ⅲ类及以上水质类别;23个出境断面全部达到Ⅲ类及以上水质类别。
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为“优”。9个中心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保持在100%,74个县城(含贵安新区)145个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
全省环境空气质量总体优良。9个中心城市AQI优良天数比例平均为98.4%;9个中心城市环境空气质量均达到《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二级标准;88个县(市、区)AQI优良天数比例平均为98.6%;88个县(市、区)环境空气质量均达到二级标准。
全省9个中心城市昼间区域平均等效声级为53.8分贝。9个中心城市昼间道路交通噪声平均等效声级为68.3分贝;9个中心城市功能区声环境昼间监测点次达标率平均为100%,夜间监测点次达标率平均为91.5%。
全省环境电离辐射水平处于本底涨落范围。环境电磁辐射水平低于《电磁环境控制限值》(GB8702-2014)规定的公众曝露控制限值。
2022年,重点抓好以下七个方面的工作:
深入贯彻落实省第十三次党代会和新国发2号文件精神。按照省第十三次党代会确定的“生态环境再上新台阶”的奋斗目标,将新国发2号文件涉及到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4个方面24项具体政策措施用好用足,从改善提升自然生态系统质量、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健全生态文明试验区制度体系、积极推进低碳循环发展等方面制定具体工作措施抓落实,使全省优良生态环境优势持续巩固提升,长江、珠江上游生态安全屏障更加牢固。
深化污染防治攻坚。紧盯污染防治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深入打好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攻坚和固废治理、环境风险防控五场标志性战役,重点实施白酒、锰、磷、生活污水、生活垃圾、危险废物、工业园区七个专项攻坚行动,系统性解决突出环境污染问题和城镇、农村环保基础设施建设短板问题,集中力量攻克老百姓身边的突出生态环境问题,推动污染防治在重点区域、重要领域实现新的突破。
强化生态环境问题排查整改。持续推进中央层面反馈问题和省级督察发现问题整改,加强与群众沟通,提升信访件办理满意度。深化生态环境执法监督,聚焦重点行业、重点区域、重点问题,深化从严排查整治专项行动,全面推行“三三制”现场检查工作法,重点推进我省长江流域工业污染、生活污染、面源污染、水域生态破坏等问题排查,主动发现和整治一批突出问题。
推动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积极应对气候变化,以火电、建材等行业为重点,统筹开展减污降碳深度治理,促进企业加快绿色低碳转型升级改造,完成国家下达的碳排放强度下降目标。开展低碳试点示范建设。严把“两高”(高能耗、高排放)项目准入关口,全面推行清单管理、事前介入服务、全程跟踪服务、台帐管理、“三线一单”、“预评估”6项措施,优质服务重大项目建设,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推进重点行业清洁生产改造,选取工业园区或企业集群探索开展整体审核,对重点行业开展强制性清洁生产审核。
推进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以赤水河、乌江流域沿线和“三州”民族地区为重点,深化开展生态示范创建。受理命名一批省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适时启动一批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创建工作。持续开展“绿盾”自然保护地强化监督,确保“绿盾2017-2021”发现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40个重点问题整改销号达100%。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启动《贵州省生物多样性保护战略行动计划》编制,完成乌江流域生态状况评估。
深化生态文明制度改革。加强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建设,制定实施环境治理政务失信记录机制,建立完善环保信用评价制度,完善环境污染强制责任保险措施,探索推进生态产品价值市场化实现机制、生态补偿制度、绿色金融等课题研究。在贵阳市、六盘水市试点开展排污许可与环境影响评价制度衔接、排污许可与入河排污口设置衔接制度改革,加快构建以排污许可为核心的固定污染源监管制度。强化生态环境治理支撑保障,推进《贵州省赤水河酱香白酒生产环境保护条例》等环境立法工作,加强生态环境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及推广应用。
加强生态环境保护铁军建设。坚决扛起生态环境保护政治责任,全面加强干部队伍建设,提升执法监管水平和专业工作能力。坚持从严基调,突出改进作风,坚持铁腕治污,密切联系群众,提升问题发现整改能力,注重在污染防治一线锻炼干部,持续打造一支“政治强、本领高、作风硬、敢担当,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的贵州生态环境保护铁军。努力在生态文明建设上出新绩,奋力打造生态文明建设先行区,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相关新闻
全面深改围绕六大领域立柱架梁夯制度 深刻改变中国 2016-12-29 | |
全面深改三年:渐入佳境 次第开花 2016-12-29 | |
【深读深改】架梁立柱夯制度 改革进入施工高峰期 2016-12-29 | |
【2016年商务工作年终综述之一】深化流通供给侧改革 加快现代市场体系建设 2016-12-1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