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贵州网讯 5月31日10时,贵州省政府新闻办在贵州饭店国际会议中心一楼第五会议室举行“贵州省2021年生态环境状况公报新闻发布会”新闻发布会。贵州省生态环境厅土壤生态环境处处长翁敬回答了贵州日报记者的提问,问答如下:
记者:众所周知,贵州省矿产资源丰富,其中汞、锰、锑等矿种在全国居领先地位。由于历史原因,矿产资源采冶过程中遗留了大量铅锌、汞、锑、锰等废渣,为解决历史遗留问题,请问我省采取了哪些措施?取得了哪些阶段性成效?
翁敬:近年来,全省各级各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坚持低成本控风险的原则,采取原位修复治理的技术路线,率先在全国全面启动历史遗留废渣治理,取得了积极成效,废渣环境风险得到基本管控。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
一是系统全面摸排调查。按照历史遗留废渣来源和类型,将全省分为黔西北铅锌废渣、都柳江流域锑污染重金属废渣、以及黔东汞污染重金属废渣三大治理区域,系统全面开展调查,编制治理规划或实施方案,清楚掌握重金属历史遗留废渣分布和废渣量,为修复治理夯实基础。
二是合理确定技术路线。在前期试点工程的基础上,按照“风险可控制、成本可接受”原则,制定印发《贵州铅锌矿采冶废渣污染场地原位(综合治理)修复工程指南》,明确以原位修复为主的技术方法对历史遗留废渣进行治理(俗称“包饺子”工程),主要通过散渣收集、渣体平整、挡渣墙修建的方式规整废渣堆体;通过黏土防渗、耕植土覆盖、乔灌植物种植结合的方式,对渣体进行表面防渗,对治理区域进行生态恢复;通过修建周边截洪沟、场内排水沟,最大可能减少地表径流对治理区域的冲刷及浸入,进一步切断历史遗留废渣中残留污染物持续进入周边环境的途径,防控周边土壤恶化趋势。此外,还根据治理点水文地质等情况,设置地下水监测井及渗滤液收集池,定期开展监测,动态掌握历史遗留废渣风险管控成效。
三是积极争取资金支持。按照生态环境部项目储备指南有关要求,我省全面系统谋划和包装储备项目,积极申请中央土壤污染防治资金支持。“十二五”以来,全省争取中央土壤污染防治资金约15亿元,启动实施150余个历史遗留重金属废渣治理项目。同时,省级财政累计安排资金约7000万元,用于历史遗留废渣治理调查、评估等工作。
当前取得的工作成效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废渣环境风险得到管控。截止2021年底,全省累计完成重金属历史遗留废渣治理项目127个,治理面积6552亩,治理废渣约5262万吨,废渣治理率达到90%。原位封存铅、锌、汞、锑、铊等重金属量约67万吨,保护废渣周边1km范围内耕地约32万亩。七星关区、赫章县、钟山区、独山县、三都县、万山区、碧江区、丹寨县重点区域重金属历史遗留废渣得到基本管控。
二是探索取得了一些成功经验。我省形成了《贵州铅锌矿采冶废渣污染场地原位(综合治理)修复工程指南》等一批具有地方特色、可复制推广应用的技术规范,全省重金属污染治理成果、铜仁万山梅子溪“包饺子”工程案例得到生态环境部的充分肯定。
三是帮助群众获得了实惠。坚持废渣治理与乡村振兴、旅游发展和为民办实事相结合。在充分与当地村民沟通的基础上,有的因地制宜将项目进场道路与村民便道结合,方便村民出行;有的在保证环境安全的基础上,将治理达标的废渣区域建成休闲娱乐和锻炼场地,为村民提供便利;有的待生态恢复后,结合村寨特色积极发展旅游等产业,实现生态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双赢;还有的项目结合水质保护和防洪要求同步加高加固河堤,实现流域污染治理和防洪双赢。
下一步,我们将及时总结排查整治经验,继续深入开展历史遗留重金属废渣排查工作,积极储备项目争取中央支持,加大治理力度,彻底解决我省历史遗留废渣突出环境问题,切断重金属向周边土壤、水环境的迁移途径,为让群众“吃得放心”作出更多的贡献。
相关新闻
全面深改围绕六大领域立柱架梁夯制度 深刻改变中国 2016-12-29 | |
全面深改三年:渐入佳境 次第开花 2016-12-29 | |
【深读深改】架梁立柱夯制度 改革进入施工高峰期 2016-12-29 | |
【2016年商务工作年终综述之一】深化流通供给侧改革 加快现代市场体系建设 2016-12-1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