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是》杂志聚焦贵州:化屋村的好日子

2022-03-01 15:54来源:求是网

  3月1日,《求是》杂志刊发《化屋村的好日子》,聚焦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一系列精准脱贫政策推动下,化屋村人的日子越过越甜。易地扶贫搬迁实现了水电路三通,产业发展实现了收入水平稳步提高,生态保护让绿水青山变金山银山。全文如下:

  2021年2月3日,农历牛年春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在贵州考察调研时专程来到毕节市黔西市新仁苗族乡化屋村看望苗族乡亲,嘱咐大家要巩固脱贫成果,接续推进乡村振兴,把产业发展好,把乡村建设得更好。化屋村干部群众牢记嘱托、感恩奋进,用勤劳的双手创造美好生活,一幅乡村振兴的美丽画卷在苗寨生动描绘。

  甜美生活蒸蒸日上

  回忆起2021年2月3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看望他们一家时的情景,赵玉学仍难掩激动:"总书记来到我们家中,和我们一起包黄粑,还问了我们生活情况,他很关心我们老百姓,祝福我们日子越过越甜美。"

  赵玉学一家以前住在不通水、不通电、不通路的麻窝寨,在易地扶贫搬迁政策帮助下住上了二层小楼,水电路都通到了家。总书记的到来鼓舞着一家人努力创造更加甜美的生活,原本在外地打工的他,决定留在村里创业。2021年,赵玉学开起了农家乐,注册了"赵玉学黄粑"商标,生产销售竹叶黄粑,一年下来收入近20万元。"今年我打算扩大生产规模,把产业做大。"赵玉学说,"希望总书记再来化屋村看看,我们的生活越来越好了!"

  "20世纪80年代的化屋村人均耕地面积少,粮食短缺是常态,许多人家都要靠借粮维持,实在没吃的,就只有吃山上的野果充饥。"驻村工作队员杨国锋是土生土长的化屋村人,提及过去,他深有感触。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一系列精准脱贫政策推动下,化屋村实现了巨变。2017年,易地扶贫搬迁让34户154名苗族同胞告别了原来水电不通、交通不便、住房简陋的生活环境。"村民搬迁到安置点后,一部分外出务工,一部分到村里的合作社就业,一部分搞特色种植养殖、旅游服务、刺绣蜡染等产业。2021年,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9304元。"杨国锋告诉记者。

  化屋村之变,是"全面小康,一个少数民族也不能少"的生动写照。

  指尖技艺变指尖经济

  化屋村苗绣商店内,一件件精美的手工苗绣服装、特色小饰品琳琅满目;苗绣车间里工人飞针走线,忙着赶制订单。作为苗族民间传承的刺绣技艺,苗绣做工精细、工艺复杂,并以美观的构图、浓郁的民族风格、丰富的色彩闻名于世,被称为藏在深山里的"高级定制"。

  在化屋村考察调研时,习近平总书记勉励大家,特色苗绣既传统又时尚,既是文化又是产业,不仅能够弘扬传统文化,而且能够推动乡村振兴,要把包括苗绣在内的民族传统文化传承好、发展好。

  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让化屋村苗绣车间负责人杨文丽铭记在心。2021年,杨文丽成立蜡染刺绣公司,截至目前,共吸纳20余名苗族妇女稳定就业,还有70余名绣娘在家制作后以计件方式获取报酬,公司成立当年总销售额就达400多万元。

  "我家有四口人,我以前在家里带小孩,没有什么收入。现在能够在车间工作,每个月有3000元左右的工资,日子越来越好了。"在苗绣车间工作的村民张应说。

  图为化屋村扶贫搬迁安置点。贵州日报报刊社供图史开心/摄

  乡村振兴,产业振兴是关键。从种地为生到农家乐、民宿遍地开花,苗绣、黄粑等特色产业也在化屋村渐次兴起。

  绿水青山不负人

  化屋村口的乌江河面上,游船往来穿梭,水鸟翩翩起舞,水声、鸟鸣和游客的欢笑声相互交织,勾勒出一幅和谐画卷。

  在贵州考察调研时,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化屋码头,沿江岸步行察看乌江生态环境和水质情况,强调要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守住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努力走出一条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新路子。

  "过去,网箱养鱼、沿河捕捞等让乌江六冲河段受到严重污染",化屋村党支部书记许蕾说,"乌江变成了‘污江’ "。2018年,乌江全面禁渔,经过铁腕治污,如今重现了一江清水向东流的美景,六冲河化屋流域水质达Ⅰ级标准。

  坐拥绿水青山的化屋村,引得游客纷至沓来,让村民尤荣利看到商机。2018年,尤家三兄弟成立公司经营两艘观光游船。"最忙的时候,我一天跑了五趟,几乎没有休息过。"尤荣利说,两艘游船去年全年收入超过30万元。在经营游船的同时,三兄弟又看到了餐饮业的发展空间。2021年国庆前夕,三兄弟把家里简单装修,进行试营业,成效不错。今年,他们打算在餐饮上做精做好,为家乡的旅游发展创口碑。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数据显示,2021年化屋村接待游客人数接近54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超过2.5亿元。

  记者手记: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脱贫之后,要接续推进乡村振兴,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化屋村抓住产业振兴这个关键,大力推动苗绣等特色产业和乡村旅游发展,持续书写乡村振兴这篇大文章。"养在深闺"的苗绣走出大山,不仅传承弘扬了传统文化,还有力发展了文化产业;坚持绿色发展这个乡村振兴的必由之路,让老百姓尽享清水绿岸,为子孙后代留下可持续发展空间……化屋村干部群众把总书记的殷殷嘱托转化成前行的强大动力,把日子过成了很多人羡慕的样子。

  来源求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