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2011年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视察贵州,看望慰问各族干部群众,关怀激励各项事业发展。足迹遍布黔山秀水,干部群众备受鼓舞。特别是2021年春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来到贵州,鼓励贵州“闯新路、开新局、抢新机、出新绩”。极大地激发了贵州干部群众干事创业的激情。
又是一年新春,总书记的殷殷嘱托在耳畔依然那么清晰,让我们心里溢满温暖和感动。鼓舞激励着全省干部群众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
多彩贵州网推出“总书记和我面对面”“黔山秀水气象新”“山乡巨变入画来”等“沿着总书记的足迹”系列主题报道,充分反映贵州一年来持续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贵州系列重要指示精神的生动实践。
起于乌蒙之巅三岔河、六冲河滚滚东流,在黔西化屋基汇流,形成乌江干流。千百年来,绵延千余公里的乌江滋润着黔中大地、哺育了贵州各族儿女,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这条“黄金水道”是依河生存居民的本能,也是3800余万人民逐梦新征程的必然。
2021年春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赴贵州考察调研,首站就选在了化屋村,并在乌江畔明确提出“守住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的要求,这也是他一直以来对贵州的殷切嘱托与期盼。
守得青山在,游人如织来
“以前靠沿江打渔为生的,现在都开起民宿、搞起旅游了。”2021年国庆长假,记者孙天敏携家人回乡探亲,环境好、游客多是她最直观的感受。
六冲河与三岔河交汇,于化屋村附近形成东风湖
“我家在上游的错界河段,乘船到化屋只要半个小时。”孙天敏回忆,十多年前,河流沿线没有公路,沿线风光虽美,居民却多住茅草房,河水也因粗放式网箱养鱼而被污染,出去打工是许多年轻人不得已的选择。
磷石膏渗漏、网箱养鱼、生活废水无序排放,乌江一度是贵州八大水系水质达标率最低的河流。
2009年,践行“生态立省”理念,贵州在三岔河流域试行河长制。同年,总磷、氟化物重度超标的乌江“34号泉眼”,被列为全省十大污染源1号工程开始治理。
2012年11月,贵阳市采用PPP模式,全面启动实施乌江支流南明河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工程。
2017年,《贵州省水资源保护条例》发布施行,贵州成为全国首个地方法规中明确推行河长制的省份。
2018年,贵州创新提出磷化工行业“以渣定产”,加速磷化工企业的技术创新与绿色转型。
2020年底,3.35万亩网箱养殖被取缔,乌江干流渔船全部上岸。
南明河复清(王京 摄)
五级河长制、四级双总河长制推行,从源头到出口对生产生活污水的治理,使得水清山秀的乌江美景再现。
2018年10月,南明河上首现迁徙期的苍鹭。
2020年,乌江干流水质已达到Ⅱ类标准。
2021年,化屋村累计接待游客近54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超2.5亿元,并获得了2021年“中国美丽休闲乡村”“全国文化和旅游系统先进集体”等荣誉,旅游热度持续高涨。
乌江流域治理成效渐显,是贵州践行“两山”理念的成果。化屋村的蝶变则是贵州以“大生态”助推“大旅游”、迈向乡村振兴的一个缩影。
江山多秀发,唱响林下经
山川纵横、水系交错、岩溶地貌广布,长期以来,石漠化、水土流失始终困扰着贵州生态建设。
甘溪国家森林公园(来源:黔南旅游)
2011年5月,时任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国家副主席的习近平来到贵定县甘溪林场,作出“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还要在更高境界上做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重要指示。
之后的10年里,通过开发森林旅游,甘溪林场走上了林业产业化之路。
从贫困林场发展为全国十佳林场、国家森林公园、国家生态文明教育基地。自2011年起,甘溪林场零火险、零火灾,森林覆盖率从80%提高到了94.6%,成为了黔南州生态功能最完善、森林资源最丰富的林区之一。
2013年11月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关于《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说明中指出,山水林田湖是一个生命共同体,人的命脉在田,田的命脉在水,水的命脉在山,山的命脉在土,土的命脉在树。
营林固土,丰产安民。“十三五”期间,贵州累计完成营造林面积2988万亩、低质低效林改造530万亩、中幼林抚育3000万亩,全省森林覆盖率达到60%以上,森林蓄积量达到5.7亿立方米,2020年全省林业总产值达3378亿元。
贞丰县珉谷街道顶肖村发展3000余亩林下菌产业(汪贵宝 摄)
在营林造林的同时,完善林下生态、发展林下经济正是践行“两山”理念的重要抓手。
因地制宜布局特色林产业,竹、油茶、花椒、皂角多点开花;深耕林下经济,竹荪、天麻、石斛等林下产业蓬勃发展。
2021年,黔东南州高位推进林下经济、兴仁市“八个一机制”发展林下菌药、锦屏县“五林经济”模式3个典型案例入选国家林草局《林下经济发展典型案例》,林下经济正成长为助推贵州乡村振兴的生态富民产业、明星产业。
步稳笃行人,奋发出新绩
在贵州推进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时刻,国务院印发《关于支持贵州在新时代西部大开发上闯新路的意见》,明确提出要持之以恒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这为贵州在生态文明建设上出新绩提供了政策支持,流入了强劲动力。
近年来,“蓝天保卫战”“碧水保卫战”“净土保卫战”“固废治理战”“乡村环境整治战”,随着一场场污染防治攻坚战打响,贵州在山水林田湖草沙综合治理不断取得实效。
截至2021年,贵州实施100多项生态文明制度改革,在绿色屏障建设、生态评价考核、生态产业发展、司法保障、生态扶贫等领域实现多个全国“率先”,30项改革成果列入国家推广清单。率先建立地方党委、政府及相关职能部门生态环境保护责任清单。
乌江源百里画廊(聂小勇 摄)
2021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期间,一场主题为“守底线、出新绩——贵州践行‘两山’理念闯新路”的成果展在贵阳国际会展中心举行。
“贵之业·发展绿色经济”“贵之居·建造绿色家园”“贵之脊·筑牢绿色屏障”“贵之韵·培育绿色文化”等八个板块让贵州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取得的成果展现在世界面前。
从“生态立省”战略提出,到“大生态”战略实行,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贵州人民一步一脚印、一步一台阶,持续推进生态环境建设,一条有别于东部、不同于西部其他省份的绿色发展新路正越走越顺、越走越稳。
“黄金水道”乌江焕新机
2021年11月16日,14艘满载磷矿石的货船由开阳港出发,驶向重庆涪陵。“黄金水道”上,一路碧水青山,一路满载希望。
本网记者:肖露 郭红宇
一审:罗亚楠
二审:林萌
三审:王幸韬
相关新闻
贵州:巩固脱贫成果 衔接推进乡村振兴 续写千年之变传奇 2022-02-03 | |
贵州:围绕“四新”主攻“四化” 奋力答好高质量发展试卷 2022-02-0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