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说贵黄高速像一条金项链,它串起了一路的风景,而最抢眼的明珠,分别是黄果树、红枫湖和龙宫。
走贵黄高速,路过的第一个景点就是红枫湖。可以说红枫湖是离贵阳市最近的景点。从贵阳市区到红枫湖仅用时30多分钟,也就是说打个盹、抽根烟的功夫,便到了目的地。
红枫湖是湖内岛屿最多的高原岩溶湖泊,湖中有岛屿100多个,独特的岩溶地貌,迷人的湖光山色,被人们称誉为高原明珠。红枫湖并不是一个自然湖泊,而是人工改造而成的。
1958年,红枫湖筑坝修建水电站,形成人工湖泊。一开始,红枫湖并不叫红枫湖,只因湖边有座红枫岭,岭上及四周长着枫香树,每到深秋时节,满山红叶似火,红叶碧波,燃烧的激情与蓝色的湿冷,构成了一幅动人心魄的油画,红枫湖这个美丽且诗意的名字由此诞生。
如今人们游红枫湖,观赏的不仅仅是蔚蓝的湖水,和那一个个被湖水环抱、半掩水中形状各异像珍珠一样的岛屿,还有跨湖而过的红枫桥。
红枫湖。(资料图片)
红枫湖上的“三兄弟”,带着时代烙印
在红枫湖上,在花渔洞地界,在相距不到一千米距离的地方,分别建着三座大桥,人称红枫湖上“三兄弟”。
三座大桥不仅建造年代不同,而且桥型、风格和样式都有着天壤之别,无不深深烙印着时代的痕迹——
夹在两桥中间的桥最老,叫老花渔洞大桥。这当然是因地域而起的名字,如果从造型和功能上看,叫人字公路桥较为贴切。老花渔洞大桥于1981年8月建成,大桥竣工通车后,分布于红枫湖四周的簸萝乡等几个乡村与外界的通道得以打通,一时成为当地经济发展的主动脉。
改革开放的东风持续强劲地吹拂着贵州高原大地。随着贵阳至黄果树专用公路建设项目的启动,作为控制性工程的花渔洞大桥,于1986年8月15日在红枫湖上动工修建,这是在红枫湖上建设的第二座大桥,与老花渔洞大桥仅百米之隔,人称花渔洞上的“桥老二”。
1986年,被贵州人称为“建桥年”,贵阳至黄果树汽车专用公路破土动工。为修建贵黄专用公路,贵州省想尽办法,勒紧裤腰带,投资经费达3.03亿元!
这个数字在21世纪的今天并不是一个多大的数字,可是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别说3亿,即使是3000万对很多中国县市和省份来说都不是一个小数目,甚至是一个让人不敢想象的天文数字。
所以,不能因为那个时候的投资数额不大而小瞧贵黄专用公路,它可是我国西部地区最早开工建设的高等级公路。贵黄专用公路经过四年的建设,1991年5月1日正式竣工通车,建桥期间始终受到从中央到省委、省政府的高度关注。
尤其是跨越红枫湖上的花渔洞大桥,是专用公路的控制性工程。为修好这座建在红枫湖上的大桥,设计师们借用了赵州桥的样式风格,全桥不用一块石料,全为钢筋混凝土结构,双向两车道。这座桥在贵州几千年建桥史上,绝对算得上里程碑式的突破。
当该桥正式建成时,交通运输部专门发电致信祝贺,《人民日报》载文赞誉。该工程荣获交通运输部(1978至1993年)“全国十大公路工程”称号。
为此,不少兄弟省份到贵州参观学习,以期借鉴贵黄专用公路建设的成功经验。
红枫湖上“三兄弟”。何永忠摄
关于修建高速公路,在20世纪80年代,对于还不富裕的中国来说,绝对是一件了不得的事情,一度出现“中国要不要修高速公路”的争论。贵黄汽车专用公路的成功实践,给予了那些心存疑虑的人一个无可争辩的有力回答,高速公路建设不是可有可无,它对于推动社会经济发展,改善人民的生活,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尝到修建专用公路甜头的贵州,理应在专用公路建设上再接再厉、乘势而上,在高速公路建设上大有作为。可恰恰相反,他们自贵黄专用公路通车后,反而放慢了速度,高速公路建设一度进入了徘徊不前的缓慢发展时期。
什么是高速公路?在20世纪90年代初,高速公路在我国不仅是一个新名词,而且还是一个新事物。按照交通运输部关于高速公路的定义,高速公路指:能适应平均昼夜小客车交通量为25000辆以上,专供汽车分道高速行驶,并完全控制出入的公路。各国对高速公路命名不同,但要素基本相同,具有4车道以上、两向分隔行驶、完全控制出入口、全部采用立体交叉的公路。
贵黄专用公路之所以取名为专用公路,就是因为它还不完全符合高速公路的基本定义。按照高速公路的基本条件,在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贵州实际上还没有一条真正意义上的高速公路。
然而在20世纪90年代,我国大多数省份进入了高速公路建设快速发展的兴盛时期,尤其是1998年我国政府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之后,中国公路建设投资数量大、开工项目多,修建高速公路热潮在全国全面兴起。
而贵州在20世纪80年代修建了贵黄专用公路后,则进入了高速公路建设缓慢发展时期。几番努力,几番准备,经过几番论证,贵阳至遵义专用公路终于启动,这是贵州继贵阳至黄果树之后修建的第二条专用公路,真可谓“千呼万唤始出来”。
然而贵遵专用公路进行得并不顺利,受资金、征地、技术等因素制约,建设速度十分缓慢,一条不长的专用公路修建用时达五六年之久。
此时的广东、浙江、湖北等省,在时间就是金钱的理念驱动下,大踏步开始了高速公路建设。
2002年,随着沪瑞国道主干线公路(贵州境)清镇至镇宁高速公路开工建设,第三座大桥在美丽的红枫湖上诞生。
红枫湖大桥在老花渔洞桥的南面,与老桥相距不足170米。高高的桥墩上写着“红枫湖大桥”五个金光闪闪的大字,在蓝天白云与蓝宝石一般湖水的映衬下熠熠生辉。
新的红枫湖大桥为单塔斜拉桥,全长654.18米,桥面宽28米(不含布索区宽度),双向四车道不设人行道及中央分隔带。主桥结构为双索面斜拉桥,塔高96.8米,桥跨185米。红枫湖大桥为独塔斜拉式桥,是贵州第一座不对称独塔双索面预应力混凝土斜拉桥。
美丽的红枫湖,因为有了红枫湖大桥而更加引人注目。坐在游船上远远看去,红枫湖与桥交相辉映,就像一个妙龄的少女打着一把雨伞,亭亭玉立于湖面之上。
红枫湖大桥
红枫湖大桥的春天,工程师忘不了
谈起红枫湖大桥建设,站立在黔西南自治州兴义市马岭河大峡谷一侧的赵钦高级工程师,一会儿讲马岭河大桥的建设经历,一会儿讲红枫湖大桥建设的往事。
赵钦是贵州遵义人,1993年考入贵州工业大学,1997年毕业后分配到贵州桥梁公司。身高一米七左右的赵钦,说话爽直,快言快语。他之所以对红枫湖大桥记忆深刻,那是因为红枫湖大桥是他当技术员后参与建设的第一座斜拉桥,而马岭河大桥是他担任项目主管后建设的第一座斜拉大桥。
虽然红枫湖大桥无论从桥的高度和跨度,以及建桥的难度都无法与马岭河大桥相比,但红枫湖大桥在当时却是贵州省第一座斜拉大桥,意义非同小可。红枫湖大桥从2001年开始征地,2002年2月正式动工兴建。
赵钦之所以把开工日子记得如此清楚,关键是那年春天来得特别早。二月份的红枫湖边,杨柳的枝条被春风吹出了翠嫩的新绿,伸到湖面上的杨柳枝条不知疲倦地摇曳着婀娜的身姿,那细弱的线条,像无数少女纤细的手臂,摇醉了一池春水,摇醉了人们的心境。成群结队的野鸭在湖里觅食,它们时不时引颈高歌,欢快的曲调荡起阵阵涟漪。
红枫湖春天的樱花。(资料图片)
那时,赵钦刚踏进社会的大门,到单位上班没有多长的时间。他十分庆幸自己参加了红枫湖大桥的建设,青春的激情让他对建桥人的未来充满了向往,美丽的红枫湖让他时常陶醉于湖光山色与生活的美好。
工作虽然辛苦,可他坚持每天天一亮就起床,到工棚一侧的湖边走一走,看杨柳叶由翠绿变成深绿,看花朵打苞到盛开,听湖水击岸,听野鸭歌唱,他觉得这样才没有愧对生活。
在赵钦的记忆中,当年建设红枫湖斜拉桥的一切都是新的:设计理念是新的,工艺是新的,采用的技术也是新的,就连使用的原材料也是新的。当年用的水泥是定制的525高标号水泥,沙子是专门从岳阳购买的标准河沙,确保了桥梁建设的质量。
红枫湖大桥是一个隧洞连接两座大桥的连体工程,过完红枫湖大桥,迎面是一座不高不大的岛屿,为了保护完美的山体,大桥的设计者,采取了隧道贯通的方法,而隧道的西出口还是红枫湖。
为保护一波湖水,设计者同样没有采取开山取石筑路的简易方法,而是架起了一座钢筋砼箱型拱桥。如此一来,连接两座大桥的小岛,既像一个大人左右手各牵一个孩子,只不过左手牵的是一个撑着遮阳伞的女孩,右手牵的则是一个顽皮的男孩;又像一个农人从田野归来,肩挑扁担时身前身后的两只箩筐。
现代与传统、简洁与大气相结合的造桥设计,在小岛两端构成了绝妙的水上风光,给波光潋滟的湖面增添了些许鲜活与灵动。
红枫湖大桥经过两年的建设,于2004年9月底正式竣工,一座坚固实用、华丽漂亮的红枫湖大桥以崭新的姿态迎接国庆节。
花渔洞彩虹桥。(图源:天眼新闻)
花渔洞大桥“退休”了,彩虹桥来了
老花渔洞大桥太老了,建于20世纪90年代初的花渔洞大桥也越来越无法满足社会和经济发展的需要。花渔洞大桥为桁式组合拱,长150米,1993年建成。它的通车一度缓解了老花渔洞大桥通车的压力。
二十多年过去了,受当时经济条件限制建设的花渔洞大桥,根本无法满足贵州经济建设和人民群众出行的需要,受时代设计理念的局限,那种落后的桁式拱桥,虽然发挥了它应有的作用,但随着经济发展的需要,人们对美的渴望的需要,从某种意义上讲,花渔洞大桥已经落后于时代,无法满足社会和经济发展的需要,更无法与美丽的红枫湖交相辉映。
2018年贵州省委、省政府决定在花渔洞大桥的基础上,新建一座既实用又美观的彩虹桥。
花渔洞大桥采取当今比较时尚的提箱式设计,在原桥的桥面上架起了形如半月的桥拱,桥拱拉起桥面。如此设计,既美观,又腾空了桥面下的空间;既不占用新的耕地,又不破坏红枫湖两岛之间的风景。老桥的桥面在拆除时,依托新架的钢管拱,采取分段式切割,既不需要实施爆破,又保护了红枫湖的天然生态。
花渔洞彩虹桥。(图源:天眼新闻)
如何拆旧桥建新桥?
修建了世界最高混凝土桥塔、被誉为天空之桥的平塘特大桥的贵州省交通规划勘查设计院股份有限公司和贵州桥梁建设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再一次强强联手,实现了在老桥桥址上拆旧桥建新桥这一一举两得的建设创举。
这种巧夺天工的建桥方法,在崇尚桥、钟情桥的贵州得以出现和诞生了!
如今新建的花渔洞大桥,在红枫湖雨后晚霞升起的时候,它就像一轮升在水面上的月牙,动人心魄的倒映在碧波荡漾的湖面上;当月光与星光满天的时候,它又像一颗亮透了的一弯半月落在湖光山色之中,让人心动沉醉。
花渔洞老桥是红枫湖上历史的记忆,它南北两边分别是红枫湖斜拉桥和花渔洞彩虹桥,一个像撑着雨伞立于湖边的妙龄少女,一个像倒映在湖水里的俊朗少年。这种诗意与自然的融合,无不为红枫湖增添了美妙与神韵。
如今,桥在贵州的巨大作用,不仅在于方便了人民出行,推动社会经济发展,关乎民众的生计,还在于建设者们以神来之笔,为多彩的贵州增添了新的无限光彩。
(选自《人间飞虹》)
作者:钟法权
编辑:王琳
编审:喻丹
相关新闻
“桥”见贵州 2022-01-20 | |
“‘桥’见贵州”来了!让《人间飞虹》跟您摆一摆贵州桥的那些事儿…… 2022-01-18 | |
“桥”见贵州 2022-01-19 | |
预告:“‘桥’见贵州”来了!让《人间飞虹》跟您摆一摆贵州桥的那些事儿…… 2022-01-1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