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仁市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2021-12-24 09:56来源:贵州日报

  铜仁市大力发展生态茶、蔬果、食用菌等绿色产业,为脱贫攻坚、乡村振兴提供了产业支撑。图为茶农正在采摘春茶。龙元彬 摄

  铜仁广大党员干部深入乡村振兴一线。图为驻村干部帮助群众建设美丽家园。吴智刚 摄

  巍巍武陵山脉,延绵起伏八百里,铜仁静卧其腹地深处。千百年来,黔东各族儿女困羁于茫茫大山,世世代代叹息着贫困命运与生活艰辛。

  数据显示,2014年铜仁贫困发生率高达24.78%,有90多万人未脱贫,占全省贫困人口的12.44%。贫困人口多,贫困程度深,脱贫攻坚任务艰巨。

  五年来,铜仁市坚持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严格落实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全市10万名干部奔赴脱贫一线,战晴天、斗雨天,抢时间、抓进度,补短板、强弱项,千方百计移穷山、战贫困。

  时至2020年末,铜仁94.29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10个区县全部摘帽、1553个贫困村全部出列。铜仁彻底撕掉千百年来绝对贫困的标签,为书写中国减贫奇迹的贵州篇章作出了铜仁贡献、展现了铜仁担当。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后,铜仁不等不靠、先行先试,积极探索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路径办法,全力以赴在乡村振兴上开新局。

  同心协力尽锐出战交出党和人民满意答卷

  看着游客排队品尝自己的“豆腐汤圆”,德江县共和镇焕河村民张晓芬感叹万千:“过去得背着农特产走三四个小时山路去集镇销售,现在不用出村就有游客上门来购买。”

  焕河村地处深山,昔日交通不便,山高路远,村民买卖难。如今通村、通组、连户路纵横交错,村里依托传统古村落发展乡村旅游成为“网红村”,全国各地游客慕名而来,村民在家门口就能销售农特产品。

  山还是那座山,路却不再陡峭遥远;人还是那群人,生活却已发生翻天覆地的喜人变化。经过5年的攻坚克难、战贫斗穷,一幅交通便捷、产业兴旺、环境宜人的乡村画卷呈现眼前。

  五年来,铜仁市聚焦“一达标两不愁三保障”“三率一度”目标任务,全力打好“四场硬仗”,着力“四个聚焦”,深入开展“五个专项治理”,脱贫攻坚取得了决定性成果。

  五年里,该市始终把做好脱贫攻坚工作作为头等大事,主要领导亲自督战亲自抓,各区县扛牢责任不松劲,职能部门立足本职聚合力,驻村干部冲在一线当“尖兵”,贫困群众自立自强谋脱贫,同心协力向贫困堡垒发起总攻。

  该市坚持市县联动工作机制,强化党政一把手负总责的责任制,层层签订责任书,构建责任明晰、各负其责、合力攻坚的责任体系,形成市、县、乡、村四级党组织书记一起抓,一级抓一级、逐级抓落实的工作格局。

  尽锐出战,迎难而上。该市广大党员干部立下军令状、高挂作战图,脱贫攻坚指挥员、督战员、宣传员深入主战场,驻村帮扶攻坚队、尖刀班、作战连身临主阵地,以咬定青山不放松、不破楼兰终不还的韧劲和决心战贫斗穷。

  聚焦“五个一批”,打好“四场硬仗”,铜仁围绕解决“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基础设施建设、易地扶贫搬迁等工作,铺开作战图,挂上时间表,用心用情用力推进脱贫攻坚工作。

  倾注真情实意,投入真金白银,着力真抓实干,铜仁向党和人民交出了一份满意战贫答卷。时至2020年末,铜仁94.29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10个区县全部摘帽、1553个贫困村全部出列,彻底撕掉千百年来绝对贫困的标签。

  精准施策创新方式开创脱贫攻坚铜仁做法

  12月21日,中国共产党铜仁市第三次代表大会开幕。铜仁市委书记陈昌旭在党代会报告中说:“五年砥砺奋进,历程波澜壮阔,特别令人自豪的是,我们为书写中国减贫奇迹的贵州篇章作出了铜仁贡献、展现了铜仁担当。”

  过去五年,铜仁坚持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严格落实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不断创新“做法”“打法”,确保全面夺取消除贫困新胜利,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

  时间回溯到五年前。2016年10月28日,铜仁市大扶贫战略行动推进大会上,陈昌旭表示:“面对最难攻克的堡垒,需要倾注真情实意,投入真金白银,着力真抓实干,采取超常规的举措集中火力攻坚。”

  当年该市出台脱贫攻坚定点帮扶工作方案,积极探索“真情实意、真金白银、真抓实干”“因地制宜、因势利导、因户施策”“定点包干、定责问效、定期脱贫”的“三真三因三定”工作原则。

  采取超常规的举措攻坚,铜仁立足实际启动“跨区域易地扶贫搬迁”工程,决定把松桃、思南、印江、德江、沿河、石阡等地居住在深山区、石山区的12.55万贫困人口,集中搬迁至条件相对较好的碧江、万山两个主城区和大龙开发区、铜仁高新区。

  五年里,铜仁累计有29.36万人搬出大山,其中跨区县搬迁12.55万人为全省之最,真正实现从“一方水土养不活一方人”到“换一方水土富一方人”的精彩跨越。

  铜仁还在脱贫攻坚工作实际中总结出“76554”工作方法——

  “七个补”,即开展查缺补漏、亡羊补牢、取长补短、勤能补拙、合力补位、将功补过、激励补赏“七个补”,全面补齐脱贫摘帽短板;

  “六个不”,即强化自强不自卑、期待不等待、依靠不依赖、包干不包办、苦干不苦熬、借力不省力,有效激发了群众内生动力;

  “五个看”,即看贫困户屋里摆的、身上穿的、柜里放的、床上铺的、锅里煮的精准识别工作机制,有效防止出现漏评、错评、错退;

  “五个一致”,即做到墙上挂的、袋里装的、嘴上说的、系统录的、客观有的一致,切实增强了精准管理力度,确保精准管理系统数据与实际情况、“一户一档”完全一致;

  “四个好”,即开展党的政策好、人居环境好、社会风气好、干群关系好“四个好”宣传活动,激发群众的感恩意识,提高群众满意度。

  “76554”工作方法被纳入国务院扶贫办《中国减贫奇迹怎样炼成——脱贫攻坚案例选》。

  此外,一线干部关怀激励机制、防贫监测预警机制等在全国推广,东西部扶贫协作“善港模式”等成为全国典型。铜仁市连续五年脱贫攻坚成效考核综合评价为“好”,铜仁市委荣获“全国脱贫攻坚先进集体”。

  不等不靠先行先试乡村振兴开新局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后,铜仁迅速行动,先行先试,积极探索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路径办法。

  铜仁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先后制定出台了《关于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实施意见》《铜仁市扶贫资金项目及资产监督管理办法(试行)》“1十5”行动方案等系列文件。

  同时,该市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成立了市县两级乡村振兴领导小组和指挥中心及其办公室,由党政主要领导任双组长,并抽调专人具体办公;进一步完善市领导联系区县、区县领导联系乡镇(街道)的制度,不断压紧压实工作责任。组建10个市派驻区(县)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督导组,继续选派5000多名驻村第一书记和驻村干部,助推“四个不摘”善作善成。还出台《关于进一步调整优化完善干部结对帮扶工作的通知》,实现脱贫户、边缘易致贫户、突发严重困难户结对帮扶全覆盖。

  为巩固脱贫成果,该市狠抓老百姓特别是脱贫户和监测户收入和就业、扶贫项目资产管理、“3+1”保障、防返贫动态监测管理、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等重点工作,不仅教育、医疗、住房、饮水安全得到全面保障,而且还制定出台防贫预警监测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实施意见,紧盯脱贫不稳定户、边缘易致贫户和突发严重困难户3类人群,健全完善发现、响应、帮扶、调度、考问机制,认定监测对象1.1万多户4.4万多人,2021年新增认定监测对象均已制定帮扶措施。并与东莞市开展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合作,积极推动“4+”模式落地见效,不断推动两地协作工作走深入实。

  为确保乡村全面振兴,该市强化规划先行,出台《铜仁市“十四五”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规划》,制定了“到2025年,全面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五大振兴’取得突破性进展,乡村面貌发生显著变化,乡村发展活力充分激发,乡村文明程度得到新提升,农村发展安全保障更加有力”的目标任务,努力探索出一条西部地区乡村振兴之路,力争在全国全省形成一批有一定影响力的具有铜仁特色的乡村振兴样板。

  乡村振兴,离不开产业支撑。该市着力培育壮大10个特色优势产业,大力发展林下经济,健全完善利益联结机制,创新探索集体经济发展“六共”机制,提出“一强二富三创”发展目标,明确376个村作为示范点,以点带面示范推动农村产业振兴,持续助推群众增收致富。同时不断强化人才支撑,不断强化乡村治理,不断强化人居环境整治和乡风文明建设等,奋力在乡村振兴上开新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