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家凯:聚焦高质量发展 着力产业链延伸

日期:2021-09-08 来源:贵州日报 字号:【     浏览量:

 

新型工业化以高端化、绿色化、集约化为基本特征,是贵州坚定不移推进工业强省战略之后提出的“十四五”工业发展之路,体现了新发展理念,符合国家高质量发展的根本要求,是加快推进贵州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举措。

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现动力转变。新型工业化的快速发展离不开投资规模的扩大,强化资本密集型企业发展,但要解决深层次的矛盾,必然要实现投资驱动向创新驱动的转变,积极参与高端产业主导权的竞争。这就要求深化工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大对汽车、医药、铝、建材、有色金属等传统企业技术创新、技术改造的力度,加快完善电子信息、大数据、数字经济等为主体的创新驱动为动力的工业体系,依托优质企业组建创新联合体或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建立健全服务创新发展的运作模式与工作机制。

坚持规模质量并重战略,实现目标转向。新型工业化的发展必须要发挥规模效益,强调规模优先,在工业总产值、企业数、战略性新兴产业占比、研发投入占比、累计投资等方面实施倍增行动,尽快摆脱因规模小难以提升经济效益的困境。聚焦新型工业产业链,发扬产业链精神,加快补足产业链短板,建强产业链薄弱环节,以产业链打造为核心实现产业集群化、企业集团化、园区特色化、产品高端化发展。加快培育“专精特新”企业、小巨人企业和单项冠军企业,构建梯度培育格局,推动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强化质量提升,聚焦国际标准、国家标准和标杆企业标准,稳步提升产品质量,持续提升地方产品生产国际化、质量标准国际化水平,推动产品结构升级,实现产品结构从初级到中高端的转变、价值链从低端到中高端的跃升。

坚持协同推进发展战略,实现模式转型。推动新型工业化与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旅游产业化的协同发展。加快推进大数据、信息化与工业发展的深度融合,不断提升工业数字化水平。产学研用协同创新,高度重视通用和共性技术的创新,加大高校新工科、新文科、新医科、新农科建设,提升高校、科研机构、职业院校竞争前沿技术的共性技术的供给能力,加快推进产教融合与校企合作,转变人才培养模式,提升复合型人才供给能力和水平。市场决定资源配置方向,推动发展模式转型,坚持市场在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政府切实扛起厚植土壤、优化环境、做好服务等方面的主体责任,协调推进不同领域之间的融合发展。

坚持绿色制造引领战略,实现方式转换。守牢生态和发展两条底线,切实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坚持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大力发展绿色制造为先导的新型工业化,推动工业绿色低碳循环转型。聚焦清洁高效电力、新型建材、生态特色食品、大数据电子信息、先进装备制造等十大工业产业,推进产品生命周期的绿色化,发展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产业,推动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持续协调与优化。强化以绿色供应链为引领,推动绿色园区、绿色工厂、绿色企业建设,加大环保督查力度,构建完善的绿色生产与制造体系。加大推进绿色金融体系建设,强化金融创新对新型工业化的支持力度。

坚持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实现机制转化。用好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带来的新机遇,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包容性发展。持续推进营商环境改善,实施“大招商,大开放”,加大对优质新型工业化生产要素的引进力度,塑造人才创业、发展的良好生态环境,加大优质制造企业的引进力度,带动发展传统企业转型升级。建设好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经济开发区,加大闲置土地、厂房等资源整合力度,发展总部经济和楼宇经济,聚集新型工业企业总部。借助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契机实现内联外达,加快推进贵州企业主动融入粤港澳大湾区、成渝双城经济圈,积极参与国际产业高端竞争。

(作者为贵州绿色发展战略高端智库特聘研究员)



(一审:贺雷;二审:李志伟;三审:王剑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