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贵州财经大学中国西部绿色发展战略研究院院长 张再杰
2020年春节期间,武汉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迅速向全国蔓延。此次疫情对经济的宏观、中观和微观的影响是空前深远的,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各地各部门在扎实做好抗击疫情的同时,要积极思考如何减少疫情对经济的冲击,充分吸取“非典”时期经验和教训,利用各种积极有效的措施,打好短期、中期、长期“组合拳”,变被动为主动,加快推进产业转型升级,有效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
夯实短期应急措施,“防疫情扩散和助人员流动相结合”为经济发展减损。按照2003年防非典时的做法,疫情得到根本抑制后的短期内要做好应急措施,迎接返程复工复产,为产业一线和企业主体减损。目前疫情得到有效的控制。这段时间,防止疫情传播就是减少经济直接损失,既要有效筛查疫情传播者,把好民工入城关、人口流动关,又要积极疏导人员流动,积极促进企业复工复产。交通、交警部门要主动出击,疏通交通要道;各地不得采取封闭高速公路、阻断国省干线公路等措施,保障春运期间公路基本通行顺畅;更不能简单采取堆填、挖断等硬隔离方式,阻碍农村公路交通,确保农民工顺利返程,保障区域之间人员流动,促进企业复工复产,尽快恢复经济正常运行,在确保疫情控制的前提下最大限度较少经济损失。
作好中期应对策略,“减税降费增补与项目储申建相结合”为经济发展助力。要做好中期应对策略,把减税降费增补与项目储申建相结合。一方面,特殊时期要做好扩大赤字的一切准备,加大财政政策支持力度,加大疫情相关财政支出,扩大财政兜底范围,加大药物研发、疫情救治、卫生防疫物资及相关一线医护人员补助,同时根据实际情况,适当减免民航、公路客运、水路客运和出租汽车等受疫情影响严重的部门增值税,适度降低餐饮、电影、旅游等企业所得税,降低企业养老、医疗、社保缴费率,降低企业负担,为经济发展助力。另一方面要积极做好项目储备,发改、交通、卫生等部门要根据疫情发生情况,针对薄弱环节和重点区域,对城市农贸市场、物流运输、基层医疗、疫情防治、医疗器械制造等需要加快项目储备和对接申报;农村地区重点要结合巩固脱贫攻坚、全面小康成果的产业扶贫、卫生医疗、人畜饮水、环境整治等项目设计,补充和完善年度项目申报,提前组织和实施相关项目建设,为行业经济增长提供良好条件,以刺激需求、稳定就业、完善基础设施,提高经济潜在增长率。
坚定长期发展战略,“深化改革与经济转型相结合”为经济发展赋能。当前,国家正在谋划“十四五”期间国民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规划,经济层面在完成转型升级的同时,高质量发展将成为引领性的要求。长期看,要逐渐降低刺激性经济政策,发挥市场决定性作用,建立与高质量发展相适应的现代经济体系,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切实推动经济转型和产业升级,为我国长时期经济高质量发展赋能。一方面,要在中美双方就市场开放达成共识基础上,争取更多国家支持,推动国内非竞争领域开放等改革,巩固经济发展的国际环境。另一方面,此次疫情后要进一步促进政府职能转变,推动治理方式更透明,提升国家治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同时全力促进经济结构转型升级,切实提升科技创新力,加强医疗技术成果转化应用,生产生活业态将朝着智能化发展,夯实实体经济发展基础;助推加快线上化发展,催生居家隔离和避免人口大规模流动的线上消费、线上教育、在线办公、视频会议等工作生活新业态快速发展。
(本文为贵州省绿色发展战略高端智库系列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