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智成城专栏(总第5期):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贵州生动实践

日期:2023-07-17 来源:贵州日报 字号:【     浏览量:


2926b847-6db7-4b57-8f17-8ae19a9a8136.png

编者按

《贵州日报》2023年7月12日第6版众智成城专栏刊载了由贵州绿色发展战略高端智库首席专家李裴,贵州财经大学中国西部绿色发展战略研究院院长张再杰撰写的题为《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贵州生动实践》的理论文章。文章认为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标志着我们党对生态文明的认识提升到了一个全新的高度,对我国开展生态文明建设具有根本性指导作用。作为生态文明建设先行区,贵州在学习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上有着生动的实践。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标志着我们党对生态文明的认识提升到了一个全新的高度,对我国开展生态文明建设具有根本性指导作用。作为生态文明建设先行区,贵州在学习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上有着生动的实践。

深刻把握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内涵意蕴。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在继承马克思、恩格斯关于生态文明发展的科学理论论述基础上,吸收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生态资源文化,形成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文化根基,根据当代中国现实环境与生态实践发展的融合提出了生态决定文明兴衰、生态环境也是生产力、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挥生态文化引领作用、完善生态文明制度建设、以系统思维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等主要理论论断,系统阐释了人与自然、保护与发展、环境与民主、国内与国际等关系,是党领导人民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取得的标志性、创新性、战略性重大理论成果,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治国理政实践创新、理论创新、制度创新在生态文明建设领域的集中体现。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把绿色和发展看成是一个有机整体,强调必须坚持系统观念,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方法来理解和实践,不能片面看待。绿色发展是新发展理念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创新发展、协调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相辅相成、相互作用,是全方位变革、构建高质量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必然要求。究其要义,是要辩证处理好人与自然,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保护和发展等关系。伟大思想指引伟大实践。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科学指引下,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发生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

坚持“两条底线”是贵州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重要体现。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十分关心贵州发展,对贵州生态文明建设格外关注,多次作出重要指示。从“守住”到“守好”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习近平总书记对贵州生态文明建设不断提出更高要求。贵州在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谋划守好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的过程中,体现了两大思维特点:一是充分运用辩证思维谋划经济发展的特点,二是充分运用底线思维谋划生态文明建设的特点。一方面,守好发展这条底线,核心是如何守住增长、收入、脱贫、安全四条底线。经济发展是质和量的有机统一,推动高质量发展,既要有质的有效提升,又要有量的合理增长,两者有机统一、相辅相成,质的提升为量的增长提供持续动力,量的增长为质的提升提供重要基础。贵州只有更好统筹经济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才能为巩固脱贫攻坚、同步全面小康成果,有效衔接乡村振兴、促进共同富裕提供坚实保障。另一方面,守好生态这条底线,核心是如何守住山上、天上、水里、地里四条底线。首先,如何守好山上这条底线,让贵州大地常绿。习近平总书记要求贵州要因地制宜开展植树造林,牢牢守住守好贵州这片宝贵的生态环境。其次,如何守好天上这条底线,让贵州空气常新。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空气质量直接关系到广大群众的幸福感。第三,如何守好水里这条底线,让贵州碧水常流。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水是生存之本、文明之源。第四是如何守好地里这条底线,让贵州土壤常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全面落实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突出重点区域、行业和污染物,强化土壤污染管控和修复,有效防范风险,让老百姓吃得放心、住得安心。通过守好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全面响应老百姓过去盼温饱现在盼环保、过去求生存现在求生态的愿望,才能更有效地推动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

贵州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生动实践。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指引下,贵州把守好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作为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深入实施大生态战略行动,切实做到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一起守、两个成果一起要。贵州从“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到“生态文明建设先行区”,生态文明建设“四大举措”协同推进:一是“生态大战略”深入实施,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因地制宜选择好发展产业,加快推进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绿色化,把“绿色+”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各方面;二是“生态大文章”系统书写,坚持山、水、空气、土壤一体管护,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三是“生态大保护”严格落实,用好森林保护“六个严禁”和环境保护“六个一律”两把“利剑”,强化林业生态红线保护和环境污染防治“两个问责”,严厉打击环境违法行为;四是“生态大品牌”持续唱响,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作为国际性论坛,持续优化与国家多个相关部门共同举办论坛的合作机制,建立与国际组织常态化合作机制,完善成果转换应用机制,建成全国生态文明对外展示窗口和绿色发展国际交流与合作的新高地,成为展示中国生态文明建设成果的重要平台。通过持续不断的努力,贵州打通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的双向转换通道,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协同共进,守住了山青的底线、让山头常绿,守住了天蓝的底线、让空气常新,守住了水清的底线、让碧水常流,守住了地洁的底线、让土壤常净,筑牢了长江、珠江上游重要生态安全屏障,切实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和优美生态环境。2022年,贵州森林覆盖率连续增幅、实施退耕还林面积、综合治理石漠化面积、国家储备林建设融资和放款规模均居全国第一,全省有4处世界自然遗产地,数量居全国第一,贵阳市观山湖区、遵义市仁怀市和余庆县等10个地方创成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新时代的多彩贵州,绿水青山正成为全省人民的“幸福不动产”“绿色提款机”“健康信用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