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
张柯,1977年生,贵州大学党委委员,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青年长江学者,国家“万人计划“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中宣部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贵州省核心专家,贵州大学现象学与德国古典哲学研究中心主任,贵州省高校哲学学科学术带头人,中国现象学专业委员会委员,国际舍勒协会会员,德国哲学专业委员会理事,中华全国外国哲学史学会理事,德国耶拿大学访问学者,人大复印报刊资料重要转载来源作者,《尼采著作全集》中文版编委会编委。出版专著、译著九部,发表学术论文五十余篇。
出版信息:
丛书名:中国现象学文库·现象学研究丛书
出版社:商务印书馆
出版年:2023年12月
页数:487页
字数:39万字
ISBN:9787100224338
内容简介:
本书致力于对海德格尔的“德国古典哲学阐释”做出统一把握和深入思考。海德格尔对德国古典哲学(包括康德、费希特、谢林、黑格尔哲学)的阐释是繁复的,但并非杂然发生,而是共同归属于一种整体评判,都是这种整体评判在不同向度上的呈现。海德格尔以“基础问题”(存在与人之关联)为主脉展开的对德国古典哲学的整体评判,是海德格尔从传统思想中汲取资源并由此对传统思想进行创造性转化的一种思想实践,它不仅使海德格尔自己的思想道路得以生成并持续推进,而且使德国古典哲学的意义与远景焕然一新。
目录:
导 论 整体评判的基础、维度与意义
第一节 海德格尔的“德国古典哲学阐释”是一种整体评判
第二节 整体评判植根于基础问题
第三节 整体评判的维度、基准点及运作机制
第四节 探基与启思:整体评判的路径与意义
第一章 海德格尔思想的基础问题
第一节 海德格尔思想“基础问题”的实质含义
第二节 海德格尔思想“基础问题”的生发根源
第二章 基础问题与整体评判的统一根据
第一节 基础问题与历史性的内在关联
第二节 “神学—哲学”的转化机制:解构性奠基
第三章 整体评判的最初萌芽
第一节 海德格尔“康德阐释”的肇始与变化
第二节 变化中的关键因素:历史性切近
第三节 海德格尔“黑格尔阐释”的启动与指向
第四章 “存在与时间”的道路
第一节 “形式显示”的实质含义
第二节 “形式显示”的实际任务
第三节 “实在性”问题的深化
第五章 整体评判思路的成熟
第一节 “莱布尼茨阐释”的推动
第二节 形而上学的基础问题
第三节 立场与方法的成熟
第六章 整体评判中的康德哲学之定位
第一节 海德格尔“康德阐释”的基本主张
第二节 海德格尔“康德阐释”的内在演变
第三节 康德哲学的极限性
第七章 整体评判中的费希特哲学之定位
第一节 对费希特哲学的最初评判
第二节 对费希特哲学的再次评判
第三节 费希特哲学的极限性
第八章 整体评判中的谢林哲学之定位
第一节 海德格尔对《自由论文》的接受
第二节 海德格尔思想之转向与谢林哲学之定位
第三节 谢林哲学的极限性
第九章 整体评判中的黑格尔哲学之定位
第一节 对《精神现象学》之主旨的理解
第二节 自身意识与基础问题
第三节 黑格尔哲学的极限性
第十章 整体评判的理论总结I:存在之终极学的概念释义
第一节 存在之终极学的三个关键问题
第二节 存在之终极学的概念表述
第三节 存在之终极学的含义分析
第十一章 整体评判的理论总结II:存在之终极学的基本内容
第一节 存在之终极学的三个代表性阶段
第二节 三个代表性阶段的内在关系
第三节 存在之终极学的双重定位
第十二章 整体评判的理论总结III:存在之终极学的根本意味
第一节 对基础问题之追问路径的深化
第二节 对整体评判之关键难题的解答
第三节 对传统哲学与未来思想之统一性的沉思
结 语
参考文献
后 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