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要有全局观,对各种矛盾做到了然于胸,同时又要紧紧围绕主要矛盾和中心任务,优先解决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以此带动其他矛盾的解决,在整体推进中实现重点突破,以重点突破带动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整体跃升,朝着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奋斗目标不断前进。”以全局观去考察社会关系的矛盾运动,就会形成辩证把握全部社会生产和生活的总体方法。总体方法是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中用来辩证处理现代社会关系“总体的运动”中整体与部分关系问题的重要思想方法,是其在《资本论》中所说“辩证方法”的应有之义。重温马克思在《资本论》及其手稿中对总体方法的相关论述和具体运用,能够为我们在新时代更好地应对和处理各种局部和全局、当前和长远、重点和非重点的关系等复杂问题提供理论支撑。
在“总体的运动”中把握现代社会和生产
在《资本论》及其手稿的中文译本中,“总体”和“整体”是同一序列、含义相近、集中体现马克思全局观的理论范畴。其中,“整体”范畴更加强调事物的结构性,而“总体”范畴更加强调事物的过程性。依托这两个范畴,马克思站在全局高度,运用总体方法,将“现在的社会”视为“一个能够变化并且经常处于变化过程中的有机体”,并将这种有机体的发展视为一个趋向总体的发展过程。这种发展过程遵循的是“辩证法的总体的运动”规律。正是在这一矛盾运动过程中,部分在有机整体中获得了新的性质。例如,马克思在讨论协作问题时就提出,参加协作的人是“一个工作机体的肢体”,协作是生产过程的社会结合,在其中会产生一种新的力量对比,不仅“提高了个人生产力,而且是创造了一种生产力,这种生产力本身必然是集体力”。
马克思不仅将现代社会视为有机整体,还将现代生产看作由不同环节有序构成的生产总体的运动,认为“生产总体的运动——不同于这一总体的独立器官的运动”。马克思指出,生产、分配、交换、消费“它们构成一个总体的各个环节,一个统一体内部的差别……一定的生产决定一定的消费、分配、交换和这些不同要素相互间的一定关系……不同要素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每一个有机整体都是这样”。马克思反复运用这种从全局观察问题的总体方法,将生产中的每一个独立要素都同生产总体相关联,将每一种经济现象都看作生产总体运动过程中的一个特定阶段和环节。但是,马克思又没有将整体与部分、总体与环节的区别绝对化,而是认为其区分是相对的;他不仅强调总体、整体对于环节、部分的优先性,而且强调它们作为对立面的统一性。
在“总体的运动”中把握人类社会历史发展
在处理一个有机整体内部不同环节和部分之间的关系时,马克思并没有将它们相提并论,而是认为总有一些主导的环节和部分作为“一种普照的光”决定其他诸环节和部分的表现形式及其之间一定的关系。在分析不同有机整体之间的关系时,马克思同样善于抓住关键。在揭示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规律时,马克思运用总体方法独创性地把握住两个重要整体。其中一个是被马克思命名为“生产方式”的有机整体,即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体。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性质就是由生产方式这一整体决定的——生产方式从总体上决定着一定社会的生产组织形式和资源配置方式,又对一定生产关系的基本性质和主要特征起着决定作用。为了深入探究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发展规律,马克思又将其纳入人类历史的总体运动过程中来加以考察并揭示出其两大特征——“社会生产规定的物化和生产的物质基础的主体化”和“剩余价值的生产是生产的直接目的和决定动机”——并将两者视为资本主义社会自身历史发展进程中互为条件和互为因果关系的有机整体。
在揭示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规律时,马克思运用总体方法独创性地把握到的另一重要整体是“经济的社会形态”。它体现着社会的物质关系和思想关系的有机统一。马克思在揭示市民社会的异化本质时将资本主义“经济的运动”等同于“私有财产的运动”,在政治经济学批判中又进一步将私有财产理解为人与人之间利益关系的化身,在此意义上经济的社会形态的发展直接表现为一种人类史过程。但在总体方法的观照下,历史运动在马克思的眼中呈现为一种历史总体的运动,对其进行考察时所涉及的自然史和人类史构成其不可分割、彼此相互制约的两个方面。因此我们看到,在《资本论》中马克思对人与人的关系的“历史的运动”规律的把握从没有离开过生产力、机器和劳动等人与自然关系的因素,这与他批评以往的历史观“把人对自然界的关系从历史中排除出去了,因而造成了自然界和历史之间的对立”的观点是完全一致的。而他本人则在生产劳动中发现了将两者统一起来的基础,并将人的思想和目的都归结为这些客观关系的矛盾运动的具体体现,经济的社会形态的发展由此又呈现为一种自然史过程。
在“总体的运动”中树立“一盘棋”思想
通过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以及与之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交换关系的总体运动规律进行分析,马克思意识到总体的运动要连续顺利进行就必须保证统一整体内部诸环节或部分之间保持相互协调和动态平衡。在从全局出发考察资本运动规律时,他提出,一方面,不同生产领域之间要达到必要的平衡和相互联系、要建立一定的限度和比例,只有在不断地消除现存不协调的运动中才能实现;另一方面,为保证社会资本再生产过程的顺利进行,就必须保证社会资本运动中“作为整体来看的再生产过程的平行性”和“生产流程的逐步升级的相继性”两个方面的统一性。这说明,马克思不仅注意到整体内部空间性、结构性的协调关系,同时也注意到总体发展中时间性、过程性的协调关系,并将两者置于总体的运动过程中统一把握。
中国共产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执政党,一贯倡导从全局出发考虑问题。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善于运用总体方法来进行战略谋划,在治国理政的具体实践中对总体方法进行了创造性运用。其总体方法中体现的全局观要点在于:其一,全国一盘棋,协调发展。强调“一定要从整体出发,树立‘一盘棋’思想”,“更加注重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其二,既看局部又看全局。强调“既不能以局部代替整体、又不能以整体代替局部”。其三,以局部促进全局。强调“需要正确把握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的关系,立足全局”。这些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从理论和实践上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提供了科学的方法论指导。
(作者:高云涌,系黑龙江大学哲学学院教授,本文系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资本逻辑与新时代历史唯物主义的创新发展研究”〔18BZX028〕的阶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