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中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的中央,为了在全球视野中更好地总结“中国道路”的经验,需要深入研究“中国道路”“中国理论”和“中国话语”及其逻辑关系。面向“中国道路”建构“中国理论”和“中国话语”,是进行划时代的总体性理论建构,这一理论建构不仅具有中华民族首创意义,而且具有世界历史意义。
中国道路具有世界意义
中国道路所具有的世界历史意义,早已超出现有的、流行的“理论框架”的解释范围,需要从更为宏大的历史视野来解读和审视。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新”在走自己的路、“新”在以人民为中心、“新”在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有机统一 、“新”在和平崛起、“新”在具有世界胸怀。从世界文明发展史的视角看,“中国道路”成功拓展了实现现代化的路径,为人类文明发展与进步提供了一种新的路径选择。这是近代以来特别是中国共产党诞生以来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接续奋斗、勇于创新所创造出来的光明之路。中国道路的成功实践彰显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光明前景。
阐释中国道路不能囿于表层逻辑,而要提升到人类文明新形态高度,揭示内在的“文明逻辑”。作为后发国家,我们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始终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不断推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中国进行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在一国之内将一个“一穷二白”的农业国变为工业国,是让所有人摆脱绝对贫困的伟大实践。中国今天取得的发展成就,既是中国人民艰苦奋斗的成绩,也为广大发展中国家实现现代化发展提供了路径选择。我们如以历史的视角来审视中国道路取得的成绩,今日的中国正在引领世界文明发展的新方向,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创造的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是中国为世界和人类作出的“文明性贡献”。
今日中国的发展令世人惊叹,要想理解和认清中国,明晰中国道路的具体脉络是破解中国发展奇迹的关键密码。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创造了“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两大奇迹。在改革开放大门开启后,中国经济实现了快速增长,进入了持续高增长阶段。到2000年,中国成为世界第六大经济体。到2010年,中国超过日本并连年稳居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综合国力持续提升,2016年、2017年、2018年经济总量连续跨越70万亿、80万亿和90万亿元大关,占世界经济总量的比重超过15%。2020年,在新冠肺炎疫情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交织作用中,中国经济逆风飞扬成为全球唯一实现经济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百年波澜壮阔的征程中创造了经济快速发展的奇迹,持续多年对世界经济增长提供正向动力,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动力之源。
用中国话语阐发中国理论
一个民族要走在时代前列,就一刻不能没有理论思维,一刻不能没有正确思想指引。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因为马克思主义行。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行,就在于中国共产党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并用以指导实践。
中国道路是“中国理论”的前提和基础。正是实践的发展和道路的拓展倒逼理论的创新。中国崛起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理论”不能缺席。中华民族实现“强起来”,离不开“中国理论”的支撑和引领。中华民族复兴需要“中国理论”。这是一个需要理论而且一定能够产生理论的时代,这是一个需要思想而且一定能够产生思想的时代。一切有理想、有抱负的学者都应该立时代之潮头、通古今之变化、发思想之先声,积极为党和人民述学立论、建言献策,担负起历史赋予的光荣使命。
用“中国理论”揭示中华民族由“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的文明逻辑。“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从中国话语视角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具有原创性的话语贡献。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本质上就是中国和中华民族实现强起来的理论,是强国时代所需要的理论——“强国理论”。对于中国马克思主义学者而言,理论任务是:加快构建中国特色马克思主义哲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今天,在构建中国特色马克思主义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中,应当在充分吸收和借鉴现代西方文明积极成果的同时,又承继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传统价值体系的精髓,为建构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中国方案,为人类新文明创生提供“中国智慧”。
为什么会有“中国理论”和“中国话语”的需求?归根结底是中国道路即中国发展的现实需要,是中国道路不断拓展的自然结果。“在解读中国实践、构建中国理论上,我们应该最有发言权,但实际上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在国际上的声音还比较小,还处于有理说不出、说了传不开的境地。”习近平总书记在谈及构建中国话语体系时,强调要“打造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这为我们构建中国话语体系指明了基本路径。“融通中外”意在秉持“不忘本来”,突出民族特色、中国风格,同时要注重“吸收外来”,尊重话语体系构建的自身逻辑和发展规律,坚决不走僵化封闭的道路。中国话语本质上是中国道路的理论表达,我们应基于中国独特传统和现实语境,基于中国自身历史和现实规定性的思想理论体系,进行相关概念的原创性表达、定义与诠释,从而用中国话语阐发中国理论。
中国话语彰显发展自信
中国话语是对中国道路的理性概括,是对“中国理论”的解码,本质上是现代化发展路径的中国表达。“中国话语”的使命是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向世界展现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走出了一条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彻底打破了西方在话语和制度上对“现代化”“文明”的垄断地位。
用中国话语阐明“为人类文明作贡献的中国”,关键是科学阐明中国话语与中国理论的内在关系。中国不仅是全球规则与规范的追随者、使用者和遵守者,而且要努力成为全球规则与规范的倡导者和制定者。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明确指出:“党领导人民成功走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实现现代化是中华民族和世界上许多民族共同的追求。工业革命以来,西方发达国家主导的现代化道路成为大多数发展中国家模仿的对象。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党领导人民立足于中国国情走自己的路,从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探索,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逐步找到了一条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对于这条道路探索的艰辛和取得的成绩,承载着中国人民的自觉与自信。可以说,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为构建中国理论和中国话语提供了新契机。而随着中国的发展,随着构建中国话语体系的不断成熟,中国理论与中国话语必将深入影响国际传播话语格局,中国故事与中国方案将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有力支撑。
总而言之,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完全有信心对人类社会发展提供有力的中国方案,也完全有信心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予以充分彰显。
(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话语体系研究”(21AKS001)阶段性成果)
(作者单位:厦门理工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