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日报:聚焦新型城镇化进程

日期:2022-01-19 来源:贵州日报 字号:【     浏览量:

 

编者按

“十四五”时期,贵州提出加快推进以高质量发展为统揽、以城市群为主体、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将在城镇承载能力、城镇品质、城镇经济、城镇治理能力、城乡融合发展等方面实现“五个大提升”。本期理论周刊约请相关专家学者聚焦探讨推进新型城镇化进程。


加快建设社区社会治理共同体

李恒全 邹先菊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强调,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基层是一切工作的落脚点,社会治理的重心必须落实到城乡、社区。因此,如何在社区这一社会治理的基本单元加快推进社会治理共同体建设,业已成为新时代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的重要命题。

在推进基层社会治理能力现代化过程中,要重点将如何让社区变成“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作为切入点。其本质是对社会治理主体行为、关系和结构的重新建构,其所导向的治理主体之间相互关系是一种相互依存互利共生的“有机团结”模式。为此,需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推进新时代社区社会治理共同体建设。

在关系模式上,要积极促进不同治理主体之间的凝聚和整合。社会治理作为一项系统工程,其开展和实施不是哪一主体能够单独完成的,而是需要多元治理主体共同参与。目前,我国社会治理的主体可以分为政府主体、市场主体和社会主体。政府主体包括各级党委和政府机关,它是社会治理的主导力量。市场主体包括企业、消费者和各类行业组织,它是社会治理最主要的资源配置者。社会主体包括社会组织、公众和公民各种形式的自组织,它既是社会治理的对象,也是社会治理的主要参与者。多元主体共治要求政府主体、市场主体和社会主体之间紧密配合,要立足于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过程中的重点和难点,充分发挥不同主体的治理功能和优势,共同促进社会治理事业向前发展,共同推动社会治理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突破性进展。而推进社区社会治理共同体建设,则要求在推动社区多元治理主体形成共治的基础上,进一步增强各治理主体之间在利益、价值和情感方面的一致性,努力促进不同治理主体之间实现有机团结,增强统筹协调和资源整合,最终提升整个社区社会治理系统的凝聚力。

在目标导向上,要努力实现“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是建设社区社会治理共同体的目标导向。其中,“人人有责”是指社区不同社会治理主体在治理过程中均具有相应的责任,厘清各自在社区治理中的责任边界和角色定位;“人人尽责”是指社区社会不同治理主体要根据各自在建设社区社会治理共同体过程中所具有的责任奋发作为,通过有效调动不同治理主体参与社区治理的积极性,充分发挥不同主体在社区治理中的功能和优势,着力提升各治理主体之间的协同性、凝聚合力和共识;“人人享有”是指社区不同治理主体要着力使每一位社区成员均能享有社区发展的机会和成果,满足社区群众的基本生活需要,努力实现社区居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构成了社区社会治理共同体建设过程中三位一体的目标体系,三者分别从不同角度指明了新时代推进基层社区治理的努力方向,并为社区治理不同主体构筑起了紧密一致的目标联结和行动导向。

在建设思路上,要通过推动资源、权限和服务向基层社区下移来实现共同体的培育。基层的治理状况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进而关系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推进效果。要进一步推动社会治理和服务重心向基层下移,把更多资源下沉到基层,更好提供精准化、精细化服务。为此,一方面要将更多的人财物向基层社区倾斜以增强基层统筹使用各类资源的自主性;另一方面要进一步推动对基层社区的“放权赋能”。此外,还要在基层社区积极构筑直面群众需求的服务体系。要通过推动资源、权限和服务的下移,使城乡社区真正成为培育社会治理共同体的丰沃土壤。

(作者单位:贵州省社会科学院。本文为专项研究课题《改革开放以来党领导推进基层社区治理的实践经验及其启示研究》阶段性成果)



促进大健康产业高质量发展

李根


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大健康产业发展,相继出台了一系列关于加快发展健康产业的政策措施,为大健康产业带来了重大发展机遇,大健康产业正在加快成为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重要力量。

提升科技创新能力。一是加强基础医学学科建设。瞄准创新前沿领域,统筹医学科研院校资源,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努力在大健康领域科学前沿重要方向取得一批重大原创性科学成果。二是培育多元化科技研发创新主体。发挥具备研发能力的医疗机构及民间祖传药方所有者的创新主体地位和主导作用,建设医药企业、科研院所、高等院校、民间机构共同参与的产学研合作平台。三是加快技术成果转化应用。强化研发、生产、销售等关键环节产业协作,加快新技术新成果转化应用、推广及保护,为大健康产业提档赋能。

加大金融财税支持力度。一是落实财税优惠政策。通过奖励补助等方式加大直接财政投入,优化各级政府投资基金使用,全面落实税费优惠政策,严格推进健康服务机构按规定享受的税收优惠政策、行政事业性收费减免政策和价格政策,放大对大健康产业发展撬动效应。二是加大金融支持健康产业发展力度。支持符合条件的大健康产业企业进行股权融资、同业并购、发行债务等方式融资。三是加快发展健康保险。依托“一云一网一平台”,完成高水平公立医院及其特需医疗部分与健康保险公司的对接平台,实现医、险定点合作共赢。

保障大健康产业土地供给。一是将大健康产业用地纳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乡规划。做好大健康产业发展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乡规划的联动协调,并在国土空间规划中做好衔接落实。二是合理供应大健康产业新增经营性用地。鼓励在新增经营性用地供应中,根据区域卫生等规划实施评估情况,合理配建健康服务设施。三是盘活存量建设用地用于支持大健康产业发展。探索租赁等方式供地,采取协商收回、鼓励流转、协议置换、收购储备等方式推进用地再开发,促进土地资源集约利用。

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一是加强院校教育培养。鼓励高等院校加强大健康产业相关学科专业建设,扩大人才培养规模,加大大健康教育资源整合力度。构建由高等教育、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组成的多层次、多元化大健康产业人才培养体系。二是深入推进产教融合。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建立大健康服务职业培训机构、实践基地,大规模开展职业技能培训,推进技能人才评价,扩大养老护理、公共营养、母婴护理、保健按摩、康复治疗、健康管理、健身指导等紧缺型技能人才供给,培养一批大健康产业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和各类健康服务适用人才,构建更为多元的人才支撑体系。

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一是完善大健康产业准入制度。进一步精简审批前置审批手续,探索大健康产业发展正面引导和负面清单相结合的管理方式,建立市场准入、重点项目审批“绿色通道”。二是深化大健康产业领域“最多跑一次”改革。落实二级以下医疗机构设置审批和执业登记“两证合一”,优化社会办医疗机构审批工作流程。三是激活社会活力。引导社会资本通过独资、合资、参股、租赁等途径,采取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等方式,参与医疗卫生、养生养老、健身康体设施建设和公立机构改革。

促进社会宣传和公众参与。一是广泛开展健康知识宣传。充分利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打造强势宣传阵地和平台,开办专门的健康节目或栏目,开展全民健康教育、健康促进行动,倡导健康生活方式,培养健康消费观念,提升全民健康素养。二是积极向公众阐释大健康产业相关政策,激发社会参与积极性。拓宽公众参与健康教育、疾病预防等公共事务渠道,搭建公众参与决策平台,畅通信息反馈通道。在重大项目和重点工程立项、实施和评价等环节,提升公众参与程度。

(作者单位:贵州财经大学。本文为国家社科项目[21CTJ002]阶段性成果)


深化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的经验做法

韩爱华 张虎 刘宇笛


为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功能,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贵州积极响应国家号召,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来深化要素市场化改革。

推进土地要素灵活分配。土地是生产和生活的载体,也是经济发展中最基本的生产要素之一。2020年,贵州省获批建设用地25.46万亩,其中,城镇村用地13.86万亩,工业用地2.87万亩,单独选址项目用地8.74万亩。2020年4月9日,省自然资源厅制定《关于做好土地精准供应盘活存量土地的指导意见》,通过全力支持企业复工复产;强化“多规合一”规划引领;注重建设用地精准供应;推行“净地出让”供应模式;加快批而未供土地处置;加快闲置土地处置;创新存量土地利用方式等七项土地政策做好土地精准供应,盘活存量土地,助力要素市场化改革。由此全省消化批而未供土地14.23万亩,处置闲置土地5.26万亩,超额完成国家下达年度任务。

引导劳动力要素有序流动。劳动力要素就是明确劳动目的、劳动内容及方式方法的劳动者。2010年至2019年间,贵州省城镇新增就业人口由21.89万人增加至78.49万人,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人数由9.61万人增加至14.66万人,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人数由5.6万人增加至7.93万人。2020年12月30日,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印发了《关于促进劳动力和人才社会性流动体制机制改革的实施意见》,抓住新时代西部大开发和东西部协作机遇,从稳定扩大就业促进有序流动、推动产业兴岗创造流动机会、深化区域协作促进循环流动、统筹推进城乡发展促进均衡流动、优化创业环境增强流动动力等方面出发,加强东西部合作、校企合作、推进农业产业革命、全面放开落户限制,实施“跨省通办”政务服务,既体现了贵州特色,又构建了合理、公正、畅通、有序的劳动力和人才社会性流动格局。

优化资本要素市场化配置。资本要素是通过直接或间接的形式,最终投入产品、劳务和生产过程的中间产品和金融资产。资本市场最大的作用就是保证实体经济的有效运转。截至2020年12月30日,贵州省共有31家上市公司。2020年1月9日,省政府办公厅印发了《关于促进贵州资本市场健康发展的意见》,从加快建设多层次股票市场;促进各类投资基金加快发展;积极稳妥发展债权融资;规范发展要素市场;有序开展市场化银行债转股;构建绿色资本市场体系等方面出发,加快发展贵州资本市场,充分发挥了资本市场在完善现代市场体系、拓宽投融资渠道、优化资源配置、服务实体经济、推动高质量发展中的作用。

激发技术要素供给活力。技术要素是指构成技术的基本组成部分,是长期经济增长的动力所在。2019年,贵州省研究与试验发展(以下简称R&D)经费投入达144.7亿元,比上年增长19%,增速全国第7,保持持续增长;R&D经费投入强度(R&D经费占GDP比重)达0.86%,排名全国第25位,同比去年增长4.88%,增速排名全国第14位。2021年6月,为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及收益分配、科研人员兼职创新创业等激励创新政策全面落地兑现,贵州省科技厅编制《贵州省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案例政策解析“百问百答”》,为科研单位更好落实激励创新政策提供了指引和参考,进一步推动了政策落地兑现,激发了科研人员积极性。

加快培育数据要素市场。贵州省作为全国首个国家大数据综合试验区,加快培育数据要素市场已成为贵州省要素市场化改革的重点任务。2020年,全省互联网出省带宽达17000Gb/s,同比增长41.7%,标志着我省互联网成为全国互联网网间互联架构的顶层关键环节,正式成为全国信息“高速公路”的核心枢纽。截至2020年12月,光纤接入(FTTH/0)端口新增68.6万个,总数达到1592.8万个,占全部互联网接入端口的比重从2019年末的86.6%提升至91.3%。2020年,5G基站全年新增1.87万个,总数达到近2.1万个,同比增长917%。2013年,贵州率先布局大数据发展,截至2019年陆续出台20项大数据相关政策,构建了比较完善的大数据政策和制度体系。2020年7月9日,省大数据发展管理局印发《贵州省大数据标准化体系建设规划(2020-2022年)》的通知,这对推动“数字贵州”建设,加强贵州省大数据标准化顶层规划,提高大数据标准供给能力,提升大数据标准化水平具有重要作用。2020年12月1日,《贵州省政府数据共享开放条例》正式施行,从政府数据管理、数据共享、数据开放、监督管理等方面明确了贵州省政府数据共享开放事项,有效推动了政府数据共享开放,加快了政府数据汇聚、融通、应用,发展了数据要素市场。

(作者单位: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本文为中共贵州省委宣传部重大项目[20GZZB03]阶段性成果)



(一审:贺雷;二审:李志伟;三审:王剑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