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颖若:关于推动贵州旅游提质增效、转型升级的对策建议

日期:2018-11-15 来源:贵州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 字号:【     浏览量:

 

   【要点】贵州旅游发展已实现历史性跨越,成为欠发达地区旅游业后来居上的典范,但仍面临着提质增效、转型升级的严峻考验。贵州大学金颖若教授主持的贵州省“改革开放40周年”重大专项招标课题《改革开放40年来贵州旅游崛起之路研究》,提出了优化“平台公司”产权结构、增设新的核心统计指标、扩充多样化形态旅游空间、吸引物建设转型、提高全域旅行便利化程度、推进优质旅游、打造新时代旅游等进一步深化改革的建议。

 

   改革开放40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贵州旅游业成就卓著,接待人数和总收入两个核心旅游经济指标已从改革开放初期的全国排名末几位跃升到全国前十位之内[1],贵州旅游发展实现了历史性跨越。这些成就的取得,除了市场需求逐步成熟、现代化立体交通运输体系逐步形成的宏观背景外,直接的推动则是全省上下以旅发大会和“100个景区”为核心,高端统筹构建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旅游发展机制,创造性发挥体制优势的艰辛努力。令人瞩目的成就下,贵州旅游也在一定程度上存在市场主体不强、企业盈利水平不高、继续投资较为乏力、服务水平有待提升和融入全省三大战略行动不够充分等问题,制约了产业的健康发展。应实事求是,以顺应和促进生产力发展为标准,着力提质增效、转型升级,用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解决发展中的问题。

一、优化“平台公司”产权结构释放新动能

   各级政府的“平台公司”为景区和配套设施建设作出了不可替代的重大贡献,但有的地方仍存在资产不足、经营管理不专业、投资准则不重视等问题。必须以开放的姿态及时推进“平台公司”的产权结构改革,大力引进省内外各种所有制的优强企业来优化产权结构,特别要注重引入省内资本以扶持本土企业,引入民营企业以提高效率。让完全的、有能力的市场主体按照市场规则进行投资、经营,从而释放行业进步新动能,同时化解各级政府显性和隐性的债务风险。

二、增设新的核心统计指标激发提质增效积极性

   现行旅游部门统计口径中,旅游总人数、旅游总收入两个指标更多体现经济规模和外延式增长方式。要共享公安、人社等部门采集的数据,研究设立接待过夜游客数和提供旅游就业岗位数两个核心统计指标,分别主要体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并将其纳入考评体系。要以新统计指标强大的激励作用,引导地方党委政府和旅游行政部门更加注重提质增效,更加注重旅游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同时开全国风气之先,引领新时代旅游业高品质发展方向。

三、扩充多样化形态旅游空间

   在景区等主要旅游功能区外,将道路、水滨、航道、田园、山体、村镇、工厂、商贸和文体公共设施、水利和路桥大型工程等植入旅游吸引要素和旅游消费功能,实现多种空间的旅游功能化和旅游空间的多样化。

   特别要利用国道、省道和部分县、乡道,打造自驾车旅游风景道网络以及沿乌江、赤水河、㵲阳河、都柳江、清水江、北盘江等河流的濒水自驾车、自行车、徒步旅游风景道,形成集自然观光、文化体验、生态度假、户外运动等功能于一体的、贯通全省的景观道网络,串联带动沿线旅游景区、旅游城市(镇)和村寨,形成一批达到国际标准的山地自然景观与民族文化旅游产业带;尤其要设法依托贵州具有世界水平的高速公路桥梁,改建桥梁游览道和观景台,建设通行高速公路而不用下道的串珠状小型景区集群,形成贵州独一无二的桥梁高速旅游产品。

   强化旅游城市的旅游产业集聚区建设,结合历史街区保护、旧城改造、新区建设和城市综合体、文化体育设施集中地,建设突出地方文化内涵和风貌特色,集聚旅游服务业及相关文化创意产业的游憩商业街区、濒水游憩带和旅游综合体,打造城市旅游的吸引力中心、生产力中心和消费中心。

   加强景区与村镇、城市的交融互动,构建景区吸引、村镇城居住产业链,打造景、居互动的高品质度假生活空间。

四、以“1+5个100工程”[2]为重点进行吸引物转型建设

   适当淡化景区建设上存在的投资额度导向,纠正景区建设观光化、同质化、人造景观化、工业园区化、城镇化、地产化的偏向,突出休闲活动和服务的丰富性以及消费档次的多元性,加快提升建设以观光为基础、休闲度假为主导的复合型、多样化山地旅游景区。

   依托乌江、北盘江、南盘江、清水江的水库景区,创新开发经济体量和关联带动性较大的内河游艇新型产品、业态

五、提高全域旅行便利化程度

   妥善解决长途交通与市内交通、高铁站与市政交通的接驳和重要景区间的公共交通互联;加快建设以近郊汽车营地为中心的自驾车服务体系,加快建设全省联网、“通借通还”的“高铁/民航+租车自驾”服务体系,顺应和引领新时代的出行需求。

六、以法治和标准化为抓手推进优质旅游

   优质旅游是供需双方均满意的旅游,要均衡保护旅游者、旅游经营者、旅游从业者合法权益。加快组建文化旅游综合执法队伍,压实市场监管部门涉旅事务监管执法责任,严格执行旅游法、民商法领域的相关法律、法规,下决心建立旅游从业人员合理的薪酬制度和规范的旅游劳动合同、劳务合同制度,坚决治理零、负团费等行业问题,在全国突出地营造旅游者放心的旅游环境、经营者和从业者舒心的营商环境和职业环境。

   以旅游标准化提高服务质量。加快构建由国际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团体标准和企业标准组成的贵州特色山地旅游标准体系,以标准辅导、要求经营者和从业者提高服务质量,以标准的推行树立旅游村寨、特色客栈、度假村、山地户外运动、自驾游等贵州特色山地旅游产品品牌。

七、与三大战略行动互动互促打造新时代旅游

   更加充分地融入全省三大战略行动,更好地发挥扶贫作用,提高信息化水平,促进生态文明建设。

   与大扶贫互动互促。借助扶贫事业加快完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培训提高城乡旅游经营者和从业者素质;在旅游工作中将创造总就业岗位、吸纳本地居民就业、吸纳贫困人口就业列为与接待人数、旅游总收入同样重要的考核指标,以推动旅游发展成果的普惠化。

   与大数据互动互促。认真补足网站建设等旅游信息化领域的短板,利用大数据技术精准掌握旅游需求,推动旅游服务的智能化和便捷化,提供精细化旅游供给,在新的出行和服务样式下争取全国乃至世界的领先地位;以旅游活动在移动中的数据需求牵引大数据技术研发应用,助推大数据产业发展。

   与大生态互动互促。以良好生态提升区域旅游吸引力,以生态旅游产品促使旅游提档升级;加快在生态功能区、生态脆弱地区以旅游替代低效耕作、养殖业等环境影响大的产业,开拓新的经济发展路径。

 

(本文系贵州省“改革开放40周年”重大专项招标课题《改革开放40年来贵州旅游崛起之路研究》的研究成果。作者金颖若为该课题负责人,贵州大学旅游与文化产业学院教授、旅游管理硕士点创办人。)





[1] 见《贵州省全域山地旅游发展规划》第六条。

[2] 指在100个旅游景区建设的基础上,开展100个精品旅游景区创建工程、100个旅游景区提升工程、100个旅游景区培育工程、100个省级以上旅游度假区创建工程、100个旅游名村(名城、名镇)和100个旅游温泉项目建设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