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平:量子博弈的认识论与方法论

日期:2018-09-13 来源:贵州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 字号:【     浏览量: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

 

《量子博弈的认识论与方法论》成果简介

 

 

项目负责人:潘平

项目管理单位:贵州大学

项目批准号:13BZX020

项目类别:一般项目

项目名称:量子博弈的认识论与方法论

最终成果名称:量子博弈的认识论与方法论/量子博弈的认知思维与理性选择研究及其应用

学科分类:哲学

成果形式:专著/研究报告

项目成员:杨  明  李  波  周惠玲  况  山  杨  平   兰立山   

郑  辉  鞠治安 

 

二0一七年十二月二十五日

 

 

 

量子博弈:认知思维与理性选择的新模式

——《量子博弈的认识论与方法论》成果简介

 

   由贵州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潘平教授主持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量子博弈的认识论与方法论》(项目批准号:13BZX020),于2013年7月立项,2016年12月申报结项,其最终成果为35万字专著《量子博弈的认识论与方法论》和14万字研究报告《量子博弈的认知思维与理性选择研究及其应用》。课题组主要成员有:杨明、李波、同惠玲、况山、杨平、兰立山、郑辉、鞠治安。

   项目以量子博弈的本体论、认识论及其基本方法为研究论域,以博弈论认识前提的合理性、公平性、博弈信息及其策略选择的依据为切入点,在论证经典博弈的困境基础上,以量子博弈理论与实证的最新研究成果,通过对其归纳与总结,演绎与证伪,阐述了量子博弈的形式本体论、认识前提及其合理性,并对其基本方法进行了相应的讨论,由此构建了不确定性行为事理的认知思维及其理性选择的模式,完成了项目预设的基本任务,现将相关研究内容及主要观点概述如下。

    一、量子博弈哲学的研究内容

   博弈问题本质上是哲学的研究范畴,因此,项目以量子博弈的本体论、认识论和及其基本方法为研究内容,从而揭示对不确定的、或然的、非局域的行为事理的认知思维模式及其理性选择方法。

  • 量子博弈的形式本体论

   形式本体论以构成行为事理的内在要素的可分离性、关联构建及其相互作用的现象为研究内容,通过对表象的理解,探索行为事理内在的相互作用关系,由此揭示自在、自为的存在与他在之间的关联,正如胡塞尔所指出的:“一个对象可以自在、自为地存在,另一个对象则只能在其他对象中或其他对象旁存在”[[1]],表明了自在与他在的相对性及不可分割性。

   为此,项目以实质本体和形式本体的基本特征为切入点,以量子关联纠缠资源为认知前提,论证了实质本体与形式本体本质区别,从而构建了量子博弈的形式本体的基本结构,为以知识构建的泛在信息时代及其不确定性的行为事理研究,提供了形式本体的研究论域。

  • 量子博弈的认识论

   “自利”是博弈的“基因”,一切“他利”与“共利”是为了实现自身物质、能量、信息的最小损失条件下,获得最大利益的“自利”表象。

   为此,研究以“自利”为切入点,通过阐述 “自利”、“他利”和“共利”的物理、逻辑资源的合理性与必要性,以及内联与外象,探索博弈信息获取、处理与存储所形成的策略与偏好序结构,从而论述博弈信息对博弈策略对自利与共利内在关联,以论证基于量子纠缠资源的量子博弈实现整体“共利”的基础条件与前提,从深层生存论视域论证了量子信息对博弈最优策略、效用最大化的认识基础及其合理性,为理性选择方法提供认识论的资源与前提。

  • 量子博弈的基本方法

   量子概率与经典概率的数学形态描述及其内涵存在着质的差异,一方面表现为认识论上的局域性原则下的、可分离的独立实在要素及其因果律与非局域的、不可分离的、非指向性认识前提的差异;另一方面表现为方法论意义上的、主观的臆想或基于计数式的统计方法的非此及彼的极端主义思维,与调和互补构建的、不可分离的、非排中律的、非二值逻辑的全局统计最优方法。

   由此,通过对量子计算、量子逻辑的阐述,论证了量子逻辑推理、量子信息处理以及量子计算的核心技术是量子关联纠缠的构建。

(四)量子认知思维

   物理思维以实质本体为认识对象,以自在的特征为内容,以相互作用结果的现象为依据;逻辑思维强调“我”的本位,以逻辑实证演绎为基本方法;信息思维架起了物理思维与逻辑思维的桥梁。量子博弈的思维形式与之不同,为此,项目研究了量子博弈认知思维的基本形态,利用量子纠缠资源,分析探究了量子认知的前提、关系结构及其认知逻辑,从而深层分析了量子认知思维的基本特征、思维技巧。

(五)量子博弈的理性选择

   理性是维持定势思维的基本哲学命题之一,是主客体自在、自为与环境相互作用积累的稳定状态,并非是追求最大效用的“自利”人性。有限理性本质上是局域性原则下的,而非全局的理性。理性选择所研究的对象是不确定性的行为事理,因此,本项目通过对量子理性的认识,分析了量子理性选择的前提、依据及基本方法。

  • 量子博弈映射出的新观点

   基于现代哲学和后现代哲学的视域,对量子博弈模型的研析与明辨,获得如下重要论点:

   (一)量子博弈的论域是形式本体论

   量子博弈是以量子信息的自在、自为、再生、量子信息思维以及效用所展现的关系形式为内容的形式本体论;以选择策略所展现的信息生成,从而揭示博弈的“自在”与“自为”为研究认识前提,以表征个体自在与整体自为的内在关联与结构为研究内容;展现出信息是博弈的内在相互关联的源泉;量子纠缠结构及其纠缠度,反映了博弈内在的静态和动态结构关系。

(二)量子博弈的认知资源是量子关联纠缠

   感性的物理认知资源是以经典物理学所提供的如波、相互作用的表象以及存在的状态的属性等表象为资源;逻辑认知则以“我”为中心的,以独立性原则为前提的、所谓的“理性”演绎为资源;信息认知则以客体在主体中所反映出的差异为资源。量子思维是对不确定世界内在矛盾与外在显现的冲突与合作、协调与排斥、独立与互补、稳定与突变的系统思维活动。因此,量子认知思维是以量子关联纠缠为资源的认知范式。

   (三)信息源于行为事理的对称性破缺

   从认识论意义上看,对称性破缺表征了行为事件的差异,是博弈得以持续演进的源泉。由于对称性维系着相互依存的存在,表征了博弈共同知识的确立,而对称性破缺则破坏了维系关系以及知识结构,从而改变了策略结构,体现了知识的进化。量子力学的互补原理,其真正意义就在于揭示了博弈参与者与共相资源之间的认识论意义上的破缺性,利用相互破缺的行为间的互补,在互补中协同,在协同中实现信息熵的减少,形成新的信息结构,以实现其最终目的。

   从方法论意义上讲,根据先验的行为事件,采用概率与统计的或经典的逻辑推理方法,决定此刻的策略选择,本质上就是一种对称性的镜像还原,是最肤浅和简单的,而采用感知器件对各种行为所实施的操作测量,即企图通过镜像还原其行为轨迹,发现研究对象的规律及其真实意图,也仅是单方面的一厢情愿。相应地,在量子物理学的方法论中,就表现为对各种实在要素的粒子性所进行的一系列行为属性的观测,将各要素分割为相互独立的、与感知无关的对称性镜像。而各要素的波动性,则反映了它的整体性,纠缠就隐藏于波函数之中,正是波函数的不确定性,才显得我们对世界的无知(信息熵无穷大)。

  • 量子博弈:认知思维与理性选择的新模式

   局域性原则下的认知思维与理性选择的前提是可分离的独立性原则,对不可分离的、不确定性的、相互关联的系统,显然存在局限性。因此需要引入量子认知思维及其理性选择加以补充和完善。

(一)量子认知思维的基本形态及其特征

   量子认知思维的形式表现为系统性的、不确定性的量子跃迁思维,“量子思维是进行矛盾性思维的能力”。[[2]]而量子博弈的认知思维就是为实现其收益最大化,在不确定的策略中寻求最优策略及其策略结构的思维能力。因此,量子博弈的认知思维是新的思维范式。

   对于确定性行为事理,完全由经典理论的认知思维的各种形式加以描述,特别是对非此即彼的行为事理;而对于不确定性的行为事理,应由量子思维以及量子思维技巧加以描述和实施。

   “传统思维是追求终极性的存在和绝对的真理,也是自我中心主义的”[[3]],本质上是唯理性主义的表现;而唯经验主义则强调客观实在是不以主体意识的存在而独立存在的,这种实质本体论以追求事物产生的终极性的为目标,在博弈论中就显现为价值的终极存在。量子思维扬弃了唯理主义和经验主义,提倡主客体的不可分离性,从而形成了以主客体为系统的、整体的、内部相互关联的思维形式,调和了唯理主义与唯经验主义的冲突。正如钟小石等人所述,“世界在基本结构上是相互联结的,应该从整体着眼看待世界,整体产生并决定了部分,同时部分也包含了整体的信息”。[[4]]

   主客体之间既存在确定性的“在者”,也存在未知的“存在”,未知的“存在”是我们认知的内容,探索的目标。正是未知的“存在”,使得每个主体对任何事理的理解及其解读存在着差异,这种差异就表现为信息的不对称性。由于确知的事理不存在信息,因此不存在任何值得探索和博弈的内容。然而,对于未知的“存在”,由于信息的不对称性,导致我们对共相资源或目标的追求产生价值取向、意识取向的非对称性,从而形成了博弈。因此,信息对称性的破缺,是产生博弈的源泉和动力,也是探求真理的动力。

(二)量子博弈的理性选择

   量子理性是对不确定性行为事理完备把握的状态。因此量子理性具有量子概率下的最大期望、非二值的量子逻辑推理和整体最优约束与局部最优约束三个基本特征。

   一方面,量子纠缠态及其量子纠缠度赋予实现量子理性的最大效用资源和理论基础。另一方面,量子关联纠缠及其量子势表明,仅凭日常生活经验是无法理解不确定的微观世界的图景,需要心智加以补充。但又必须认识到,粒子性表征了物质的可分性,而波动性则反映了系统的不可分割性。因此,量子理性既表现为客观实在粒子性的状态,又表现为波动的,相互叠加的量子思维形式,是由动量和能量共同表征的状态。

   量子关联纠缠本质上就刻画了局部和整体的最优约束结构,其关联纠缠度则表征了局部(或个体)之间关联(或认知)的程度。对于二体量子系统,如果实现最大纠缠度操作,则表征了它们之间瞬间对信息的完全共享,其纠缠结构就是它们互为一体,不可分割,因此对其观测必然会破坏客体的特征,从而无法根据其客体的行为现象加以选择。

   由此可见,量子选择理论的依据就隐藏于量子态的波函数之中。从本体论意义上讲,选择理论就是将看似相互独立的选择问题融合为一个用波函数描述的整体性问题。也就是说,将各种选择备案用一个量子态来表示;从认识论的维度看,量子理性选择本质是对选择策略的量子化;根据量子态的可分离性与不可分离性,若量子系统(量子态)是可分离,则采用量子化操作;若是不可分离的,则采用量子关联纠缠操作。

   量子理性选择的方法,集中表现由量子概率所引出的量子期望效用、量子信息处理方法、量子关联纠缠及其结构的操作上的刻画。

   量子期望效用函数:选择是对不确定性的行为事理所做出的决策,而对于不确定性问题的选择的最好方法之一,就是采用量子理论与方法,而量子理论最基本的方法就是量子概率与量子测量。因此,可以依据量子概率和量子测量,构建量子期望效用函数,因为测量或者称为可观测量的选择行为与效用理论直接相关。

   量子博弈中信息获取:博弈(或者说选择)的关键是信息的获取及其加工处理,而量子物理的理论与方法,本质上基于复概率空间上的信息处理;完备信息的获取就必然构建最大纠缠。因此,理性选择的核心技术,就在于量子最大纠缠的制备。

   量子理性选择是量子逻辑实证思维的具体应用,既克服了经验主义的感性理性的缺陷,又避免了唯理主义的逻辑推理的主观主义;既强调关联结构的结构主义思维,同时又强调功能结构主义与效用主义的融合。因此,量子理性选择,究其认识论而言,是量子逻辑实证主义的理性选择,本质上是理性的互补与突变的量子思维;究其方法论,量子理性选择是归纳与演绎的完美结合。

   量子博弈哲学的基本问题及其应用,本质上就是从哲学的层面,特别是从认知思维和理性选择的视角,分析目前社会所关注的热点问题,特别是不确定性的社会问题,以求得对社会行为事理的合理解释,阐明不确定事理的基本特征及其形态,为不确定性事理认知思维及其理性选择问题提供相应的理论基础和依据,并奠定必要的方法技能,是本项目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 胡塞尔,倪梁康译:《逻辑研究》第二卷(第一部分),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6年,第271页。

[[2]] 谢尔顿,刘芊:《量子飞跃:改变你工作和生活的7种量子技巧》,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8年,第40页。

[[3]] 史巍,韩秋红:《理性的轨迹与思想的镜像——现当代哲学思潮及其对青年教育的影响》,北京:人民出版社,2013年,第3页。

[[4]] 钟小石,铙国宾:《量子思维方式的产生、特征及其当代社会的启示》,《南昌航空工业学院学报》,2005年,(02):第43-4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