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设计理论与乡村振兴学术研讨会——第六届中国设计理论暨第六届“中国工匠”培育高端论坛在南京举行

日期:2022-08-15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字号:【     浏览量: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中华文明的根在乡村,中国未来发展的关键在乡村。8月11日,中国设计理论与乡村振兴学术研讨会——第六届中国设计理论暨第六届“中国工匠”培育高端论坛在南京举行。与会学者围绕乡村设计基本问题和理论建构等议题展开深入研讨。

  “乡村设计学”引学界关注

  国家发展战略是设计学科建设与发展的风向标。当前蓬勃开展的乡村振兴与设计实践运动,涉及乡村设计学体系的研究、建构与展开等重大问题。同济大学设计创意学院教授邹其昌在会上阐释了“乡村设计学”这一概念。他认为,“乡村设计”应当成为一门新兴的设计学学科,即一门专门研究乡村设计问题的学问。乡村设计学体系的建构应以“本于天利于人”为基本原则。这里的“天”突出了乡村的自足性和整体性价值,人只是其中的一部分,具体涉及乡村的自然环境、地域特色、地貌风格和自然资源。而“以人为本”则表示乡村设计的目的是为人而设计。

  苏州科技大学艺术学院副教授吴小勉提出,乡村设计需要综合运用多种设计理论,结合各地乡村的具体发展现状,多元化整合乡村设计资源,构建以人为本的乡村服务设计体系,使乡村居民真正成为乡村设计的主体,促进乡村内生设计的健康发展,为乡村振兴的全面实现提供设计原动力。

  探索赋能乡村振兴的路径

  设计对于乡村振兴的价值已经形成普遍共识。乡村设计的具体方法、策略和路径,也在不停地延伸和拓展。尤其是在对乡村产业振兴、文化传承等具体领域的设计策略探索中,乡村设计已越过景观规划或艺术乡建的藩篱,以设计驱动创新,激活乡村的优势特色资源,重塑乡土价值体系。

  乡村IP作为乡村设计的新内容,可促进乡村资源在新型产业中的有效转化,并以更鲜活的视觉形象和体验方式,探索地域文化、传统文化的价值重塑,成为立足乡村,讲好中国故事的一种形式。东华大学服装与艺术设计学院教授陈庆军表示,乡村IP的主题和内容源于乡村世界的各种元素。建设乡村IP的过程,是不断强化乡村资源特色的过程,可以从根本上避免千村一面的乡村发展困局。乡村IP设计,是通过设计思维,在图形元素、角色塑造、情绪表达等具体设计语言中,传达乡土生活、生产的真实情感,融合创新农耕文明与工业文明、商业文明、信息文明,为乡村的产业振兴、文化振兴提供切实可行的实践方法。

  东南大学建筑学院教授赵军表示,乡村振兴不是一个简单的美丽图画的问题,而是涉及方方面面。我们必须坚持田野调查,用数据说话,整合当地优势资源,对不同地区的乡村采取不同的设计策略。南京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教授张犇表示,艺术参与乡村振兴的意义并非对已有乡村文化的根本性重建,而是在恢复和修复乡村礼俗秩序和伦理精神的基础上,唤醒和激发乡民的主体意识,从乡村本来的逻辑出发建设乡村。

  数字技术重塑乡村空间

  当前,数字经济已成为推动全球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和新的增长点。浙江大学未来设计实验室教授孙守迁表示,随着人类社会从农耕时代、工业时代进入数字经济时代,人类创意空间也从二元空间进入三元空间。在“美丽乡村”走向“未来乡村”的过程中,智能交互设计、数字创意、虚拟人设计等专业人才的培养更为重要。推动乡村振兴,应从大数据思维出发,将数字与乡村振兴相结合,以数字创意赋能乡村振兴。

  “乡村振兴涉及诸多因素与利益。”南京林业大学副校长张晓琴表示,应立足前沿数字技术,建立适合时代发展的乡村设计学系统,特别是乡村数字生态系统。数字生态系统是由数字要素及其提供者和使用者等构成的复杂适应系统。应通过数字技术重塑乡村多态空间,形成乡村数字设计生态系统,实现数字设计赋能多领域、多层次、全范围的乡村振兴。

  谈到人工智能在乡村生态设计中的应用,宁波大学潘天寿建筑与艺术设计学院教授曹盛盛表示,在数据化时代和新技术环境中,乡村生态建设需要贯彻以村为主的在地化原则、以民为本的民主化原则和协同合作的开放性原则,同时要确保技术应用的适度性、数据使用的合理性、效率兼顾人文性。

  新科技的应用成为迅速推进乡村设计、提升建设品质的重要途径和必然趋势。广东白云学院艺术设计学院教授陈华钢表示,乡村建筑环境的可持续化是当前一项重要设计工作,人文品质是其中的关键内容。设计应充分利用乡村得天独厚的优势资源,基于自然环境的考量,将乡村文化融入建筑环境,以艺术化、情感化的方式,营造良好的新农村建筑环境,让人们的生活、劳作、休闲能够接近于“诗意地栖居”这一建筑环境所追求的理想目标。

  随着科技进步以及国家对乡村振兴的重视,我国乡村设计的未来发展将迎来更多机遇。吴小勉提出,乡村设计需要综合运用多种设计理论,结合各地乡村的具体发展现状,多元化整合乡村设计资源,构建以人为本的乡村服务设计体系,使乡村居民真正成为乡村设计的主体,促进乡村内生设计的健康发展,为乡村振兴的全面实现提供设计原动力。

  会议由南京林业大学、同济大学、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华工匠文化体系及其传承创新研究”课题组联合主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