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社科院召开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座谈会

日期:2021-09-01 来源:甲秀智库 字号:【     浏览量:

 

8月31日,由贵州省社科院、甲秀智库主办,贵州省社科院民族学重点学科、民族法学重点学科承办的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座谈会在贵阳召开。会议由省社科院党委书记、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地方实践研究院首席专家吴大华研究员主持。省社科院院长张学立教授出席并作主旨发言。出席座谈会的有来自省社科院、贵州民族研究院、贵州民族大学、贵州财经大学、中共贵州省委党校、贵阳人文科技学院等单位相关领域专家学者30余人。近20名专家学者在会上作了发言。

张学立教授在主旨发言中认为,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全面回顾了中国共产党百年民族工作光辉历程和历史成就,深入分析了当前民族工作面临的新形势,科学回答了新时代民族工作举什么旗、走什么路等重大问题,是民族工作实践的最新总结,是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做好新时代民族工作的根本遵循。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必将促进我国民族工作的高质量发展,促进我国民族事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他指出,“正确把握共同性和差异性的关系”“正确把握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和各民族意识的关系”“正确把握中华文化和各民族文化的关系”“正确把握物质和精神的关系”这四组基本关系,既是非常重要的基本理论问题,也是十分迫切的现实工作问题,对于全面理解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和做好新时代民族工作至关重要。他强调,作为社科人应当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民族工作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自觉加强民族理论研究工作,主动融入到贵州创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的各项工作中,尤其是要以民族文化创新发展赋能贵州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贵州民族研究院副院长、《贵州民族研究》副主编周真刚研究员认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纲”,所有工作要向此聚焦。民族科研工作作为民族工作的有机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宣传阐释党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重要思想,围绕党和国家在民族工作的重要部署、民族工作的热点难点问题开展研究的重要任务,应当根据民族工作的实际提出有价值的对策建议,发表高质量的科研成果。贵州民族大学法学院潘善斌教授认为,应当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特别是“十二个必须”的内涵要求,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指导,重新构建民族法治学科体系。省社科院民族研究所所长罗剑研究员认为,要深入宣传和贯彻落实党的民族政策,以历史唯物主义观点看待民族的时代化。省社科院历史研究所所长麻勇斌研究员认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民族研究、历史研究、文化研究等充满契机的学术新空间,相关专业社科工作应当有所作为,要凝聚研究方向、打造精品成果、培养锤炼出学科建设与智库功能兼容的研究团队。省社科院法学研究所王飞研究员认为,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奠定了民族法治建设在党的民族工作中的重要地位,指明了下一步民族法治建设和研究的方向,指明了民族事务法治化治理应当从以宪法为根本、以民族区域法为基本指引的角度实施。贵州财经大学法学院曹务坤教授认为,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从各个不同的层面来回答了在新时代民族工作怎么发展的问题。贵阳人文科技学院法学院副院长黄孝慧副教授认为,习近平法治思想与中央民族工作会议讲话精神的具有统一性,民族工作的高质量发展,要在法治轨道上推进,加强治理现代化能力建设。省社科院民族学学科负责人黄晓研究员、民族研究所副所长邢启顺、谢孝明副研究员、赵青副研究员、助理研究员才海峰、助理研究员张智勇,贵州民族大学博士研究生熊敏、王欢以及中国社科院法学所•贵州省社科院联合培养博士后彭振副教授等从不同的视角,谈了自己的学习体会。

吴大华研究员在总结讲话中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民族工作摆在全局工作的重要位置,作出了一系列重大决策,实施了一系列重大举措。习近平总书记围绕党的民族工作发表的重要讲话,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为做好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一是坚持党对民族工作的领导权:顶层设计上有“四个一”即“一面旗帜”“一个理念”“一个总纲”“一个目标”。新时代做好民族工作,必须坚持加强党对民族工作的全面领导,把民族工作领导权牢牢抓在手里,更好地巩固和发展各民族平等团结互助的关系,不断增强民族领域的主导权、话语权,不断坚定广大干部群众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不断提升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凝聚力、向心力。二是深刻领会“四梁十二柱”的内涵要义。“四梁”就是总书记提出的“四个必须”,“十二柱”是总书记讲的十二个方面,这既是党的民族工作的宝贵经验,也是今后必须遵循的行动指南。三是以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为指引,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作为理论工作者,首先要服务各族群众、教育引导群众,把满足需求同提高素养相结合,多研究、多总结全国各族人民伟大奋斗和火热的生活,唱响主旋律,壮大正能量。他要求,民族学、民族法学重点学科应当突出思考如何凝练学科研究方向,结合新型智库建设,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核心扎实开展一系列高质量的学科建设和理论研究,多出人才、出高质量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