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如鹏:在团结奋斗中创造新的历史伟业

日期:2023-09-08 来源:光明日报 字号:【     浏览量:

团结奋斗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最显著的精神标识,是成就伟业的强大精神力量。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团结就是力量,团结才能胜利”,强调“团结奋斗是中国人民创造历史伟业的必由之路”。这些重要论述丰富和发展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做好新时代党的统一战线工作的重要思想,对牢牢把握团结奋斗的时代要求,在党的旗帜下团结成“一块坚硬的钢铁”具有重要意义。

把握团结奋斗的政治方向

面对国际国内环境发生的深刻复杂变化,需要坚定把握团结奋斗的正确方向,始终保持团结奋斗的政治本色,凝聚各方智慧和力量。

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为团结奋斗提供坚强政治保证。新征程上的团结奋斗,是党领导下的团结奋斗,必须毫不动摇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实践证明,在我们这么大的一个党、这么大的一个国家,如果不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党中央没有权威,就不可能把全国各族人民紧密团结在党中央周围,也就不可能形成无坚不摧的强大力量。环顾世界,没有任何一个政党像我们党这样,能够充分发挥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能够拥有如此强大的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社会号召力。新征程上,风险越大、挑战越多、任务越重,越要充分发挥党的领导这一最大优势,越要更加自觉地维护习近平总书记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更加自觉地维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确保党在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坚强领导核心。

坚持科学理论指导,为团结奋斗提供强大思想武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的飞跃,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思想上行动上就有了根本遵循,攻坚克难就有了强大思想武器。新征程上,面对思想文化的交流交融交锋,我们要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全党、指导实践、推动工作,推动这一科学理论深入人心、落地生根,展现出强大的价值引领作用,彰显出强大的真理力量和实践伟力。特别是要把握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运用好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学好党内的“共同语言”,厚植团结奋斗的思想根基,使全党统一思想、统一意志、统一行动,使党的创新理论成为团结奋斗、创造新的历史伟业的强大思想武器。

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为团结奋斗提供强有力的制度保障。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各领域基础性制度框架基本确立,为新时代团结奋斗夯实了制度基础。例如,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有效整合协调各种经济利益关系,保障公平与效率的有机统一;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体系充分调动人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等,不断促进政党关系、民族关系、宗教关系、阶层关系和海内外同胞关系的和谐。新征程上,要进一步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把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用制度引领、规范、保证党领导人民团结奋斗。

明确团结奋斗的共同目标

围绕明确奋斗目标形成的团结才是最牢固的团结,依靠紧密团结进行的奋斗才是最有力的奋斗。围绕明确目标团结奋斗,是党领导人民取得辉煌成就、不断创造奇迹的重要历史经验。

围绕党的中心任务加强团结奋斗。新征程上党的中心任务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一中心任务画出了中华儿女团结奋斗的最大同心圆,反映了全体中国人民的最高利益和共同目标,是党和人民进行新的团结奋斗的定盘星和指南针。新征程上,必须紧紧锚定党的中心任务,集中一切力量,排除一切干扰,使党的中心工作每推进一步,都给人民带来新的希冀,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使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使团结奋斗的干劲与动力更加充沛,形成最牢固的团结、实现更大的团结。

围绕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加强团结奋斗。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我们要紧紧围绕这个首要任务谋发展、抓发展、促发展。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切实增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自觉性、坚定性,让高质量发展成为全党的共同意志和共同行动;推出更多高质量发展举措,深入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乡村振兴战略等重大战略,加快形成人人参与、机会公平、规则公平的发展环境;坚持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融合发展,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坚持“两个毫不动摇”“三个没有变”“两个健康”,进一步优化民营企业发展的市场环境、政务环境、法治环境,持续营造关心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社会氛围;等等。总之,要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形成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最大向心力。

围绕构建新发展格局这一战略支点加强团结奋斗。构建新发展格局,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绝不是关起门来封闭运行,而是通过发挥内需潜力,使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更好联通,更好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实现更加强劲可持续的发展,而这离不开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世界。为此,要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方向发展,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各国人民;着力提升国际循环的质量和水平,深度参与全球产业分工合作,提升全球资源配置能力,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落实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全球文明倡议,以中国式现代化新成就为世界各国提供新机遇,在共同发展中实现人类社会更大团结。

汇聚团结奋斗的强大合力

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前进道路上,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是团结奋斗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确保团结的圆心不移、奋斗的靶向不偏的重要保障。

激发人民创造伟力,最大限度把各方面智慧和力量凝聚起来。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群众中蕴藏着无穷智慧和无尽力量。作为一项前无古人的开创性事业,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面临许多未知领域,必然会遇到各种可以预料和难以预料的风险挑战。在此进程中,要尊重人民首创精神,自觉拜人民为师,把政治智慧的增长、治国理政本领的增强深深扎根于人民的创造性实践之中,使各方面提出的真知灼见都能运用于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事业。始终站稳人民立场,树牢群众观点,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善于发现群众面临的问题、反映群众提出的意见、总结群众创造的经验。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健全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体系,充分激发全体人民干事创业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扎实推进共同富裕,把人民群众最广泛地团结在党的周围。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人民群众是实现共同富裕的主体力量,也是共同富裕的共享者。推进共同富裕,既要做大“蛋糕”以丰厚社会财富,也要通过分好“蛋糕”让人民群众更好分享改革发展成果。为此,应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出台更多惠民生、暖民心举措,着力解决好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增强均衡性和可及性。建设体现效率、促进公平的收入分配体系,实现有效激励和合理分配,防止两极分化,推动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防止社会阶层固化,畅通向上流动通道,给更多人创造致富机会,形成人人参与的发展环境,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加强海内外中华儿女大团结。爱国统一战线是中国共产党增强党的阶级基础、扩大党的群众基础、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重要法宝,是中国共产党凝聚人心、汇聚力量的重要法宝。新征程上,必须始终把统一战线摆在重要位置,不断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统一战线,不断巩固全国各族人民大团结,加强海内外中华儿女大团结,最广泛凝聚中华民族一切智慧和力量,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创造有利条件。坚持大团结大联合,用共同理想凝聚共识,把不同党派、不同民族、不同阶层、不同群体、不同信仰以及生活在不同社会制度下的全体中华儿女团结起来,形成万众一心共襄民族复兴伟业的强大合力。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使各民族人心归聚、精神相依,形成人心凝聚、团结奋进的强大精神纽带,激发中华儿女的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信心,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增强团结奋斗的精神力量

新的征程上,我们面临的风险考验只会越来越复杂,甚至会遇到难以想象的惊涛骇浪。目标越伟大,使命越艰巨,就越需要挺起团结奋斗的坚强脊梁,增强团结奋斗的精神力量。

发扬斗争精神,提升团结奋斗的精气神。斗争是团结的重要手段。党和人民取得的一切成就,都是通过斗争取得的。党的二十大报告把“务必敢于斗争、善于斗争”作为“三个务必”的重要内涵之一提出,就是要激励全党全社会发扬斗争精神,把敢于斗争、善于斗争融入团结奋斗全过程。实践中,对危害中国共产党领导、危害我国社会主义政权、危害国家制度和法治、损害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问题,必须旗帜鲜明反对,不能让其以“多样性”的名义大行其道。在坚守政治底线基础上,要尽可能通过耐心细致的工作找到最大公约数,通过斗争努力形成牢不可破的真团结。只要我们把政治底线这个圆心固守住,包容的多样性半径越长,画出的同心圆就越大,越能创造团结奋斗的新局面。

掌握科学方法,提高团结奋斗的本领。团结奋斗既要政治过硬,也要本领高强,需要掌握团结奋斗的科学方法,其中很重要的是要树立辩证思维。坚持原则性和灵活性相结合,既敢于亮剑,勇于和善于同一切破坏团结统一的错误言行作斗争,又讲究策略,把握时度效,在斗争中争取团结、谋求合作、争取共赢。正确处理团结和批评、斗争的关系,发扬“团结—批评—团结”的优良传统,从团结的愿望出发,经过批评或者斗争化解矛盾、消除分歧、求同存异、增同减异,从而在新的基础上达到新的团结。把握一致性和多样性的统一,尊重和包容多样性,找到最大公约数、画出最大同心圆,统筹各方利益,调动团结奋斗的积极性,真正做到思想上同心同德、目标上同心同向、行动上同心同行。

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筑牢团结奋斗的文化根基。“第二个结合”让我们能够在更广阔的文化空间中,充分运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宝贵资源,探索面向未来的理论和制度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的“和而不同”“兼容并蓄”等价值观念,是中华民族团结奋斗精神的文化基础和思想灵魂。我们要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内涵,从中汲取丰厚滋养,推动其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在守正创新中实现传统与现代的深度融合,进一步激发其生机活力,让文化的力量为增进团结、共同奋斗注入不竭动力。引导海内外中华儿女树立正确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把握中华文化精髓,厚植家国情怀,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不断巩固思想文化基础,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凝聚磅礴精神伟力。

(作者:林如鹏,系暨南大学党委书记、广东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