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洲雁 韩冰:为了实现民族复兴的伟大梦想

——新时代伟大奋斗的鲜明主题

日期:2023-05-04 来源:光明日报 字号:【     浏览量:

  有梦想才有希望,有奋斗才有未来。2012年11月2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首次提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开启了中国梦的伟大愿景。2013年3月17日,他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当选国家主席时,深情阐述中国梦的时代内涵,强调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由此成为新时代的最强音,成为这个时代最鲜明的主题。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一步吹响了新时代新征程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冲锋号。

1.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

  初心如磐,使命在肩。百余年风雨兼程,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人民进行的一切奋斗、一切牺牲、一切创造,归结起来就是一个主题: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在新时代十年的接续奋斗中,这个主题更加突出,特色更加鲜明,内涵也更加丰富。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国家富强”,蕴含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民族振兴”,昭示着中华民族更加坚强有力地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为人类作出新的更大贡献;“人民幸福”,意味着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不断增进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中国梦把国家的追求、民族的向往和人民的期盼融为一体,既与中华民族历史传统相承接,又与当今中国发展大势相契合。可以说,新时代的一切团结奋斗,都是为了实现这个伟大梦想。

  中国梦是国家的梦、民族的梦,也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梦。国家好、民族好,大家才会好。进入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夙夜在公、励精图治,致力于把我们国家建设好、把我们民族发展好。我国经济总量从2012年的54万亿元增长到2022年的121万亿元,占世界经济比重达18%以上,稳居世界第二。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从2012年的3.98万元增加到2022年的8.57万元,接近高收入国家门槛。谷物总产量、制造业规模、外汇储备、货物贸易总额稳居世界第一。建成世界最大的高速铁路网、高速公路网,机场港口、水利、能源、信息等基础设施建设取得重大成就。一些关键核心技术实现突破,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大幅跃升,国际影响力、感召力、塑造力显著增强。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正信心百倍推进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

  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蕴含着人民的小康梦、幸福梦。千百年来,贫困一直是中华民族挥之不去的梦魇。习近平总书记曾有过七年农村工作生活磨炼,深知摆脱贫困、实现小康是人民群众最热切的期盼。党的十八大以来,他亲自部署脱贫攻坚战,首次提出“精准扶贫”理念,充分发挥我国制度优势,推动东西部扶贫协作,中西部22个省区市向中央签订脱贫攻坚“军令状”。经过持续奋战,终于打赢了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脱贫攻坚战,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为人类减贫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实现了小康这个中华民族的千年梦想,极大增强了中国人民不断创造幸福新生活的信心。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新时代十年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着力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在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等方面持续用力,人民生活全方位改善,建成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教育体系、社会保障体系、医疗卫生体系,无数家庭和个人的梦想变为现实。带着对基层群众的无疆大爱,习近平总书记轻车简从、跋山涉水,大江南北到处留下他访贫问苦的足迹和身影,在问需于民、问计于民中点燃亿万人民心中的梦想,彰显了大党大国领袖“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的真挚情怀。

2.胸怀“两个大局”、统揽“四个伟大”,不懈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为了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梦想,习近平总书记以恢宏的世界眼光、巨大的政治勇气,站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制高点上,提出实现伟大梦想必须胸怀“两个大局”、统揽“四个伟大”,不为任何风险所惧,不为任何干扰所惑,决不在根本性问题上出现颠覆性错误,确保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巨轮乘风破浪、行稳致远。

  胸怀“两个大局”是国际视野下深刻把握世界之变和中国之变的大格局。放眼全球,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国际力量对比深刻调整,全球性问题加剧,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纵览国内,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我国发展进入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时期,不期而至的“黑天鹅”“灰犀牛”事件随时可能发生。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旗帜,大气魄、大手笔开展元首外交,匠心独运构建了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整体布局,中国已同182个国家建立外交关系,同11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建立不同形式的伙伴关系,同世界上500多个政党和政治组织深化交流合作,推动“一带一路”建设高质量发展,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展现出负责任大国的国际担当和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不断实现“中国应当对人类作出更大贡献”的历史承诺。同时,从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大国的基本国情出发,坚持中国的事情必须由中国人民自己作主张、自己来处理,把国家和民族发展放在自己力量的基点上,把中国发展进步的命运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将实现伟大梦想与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紧密结合起来,始终以行百里者半九十的清醒,持续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

  ——坚定不移进行伟大斗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必须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十年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创造性提出总体国家安全观,旗帜鲜明反对一切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毫不动摇反对任何单边主义、保护主义、霸凌行径,在涉及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等原则问题上寸步不让。全面准确推进“一国两制”实践,推动香港进入由乱到治走向由治及兴的新阶段,坚决反对“台独”分裂行径,坚决反对外部势力干涉。重拳遏制“三股势力”,深入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平安中国建设迈向更高水平。同时,在改革发展稳定中敢于动真碰硬,在管党治党上敢于出手亮剑,在疫情来袭时敢于挺身而出,坚决战胜一切来自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领域和自然界的风险挑战,依靠顽强斗争打开了事业发展新天地。

  ——持之以恒建设伟大工程。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十年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提出新时代党的建设总目标,旗帜鲜明讲政治,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确保党的团结统一;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党史学习教育、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等,引导党员、干部坚定理想信念,补足精神之“钙”;贯彻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严密党的组织体系,使全党上下“如身使臂,如臂使指”;强调作风问题无小事,始终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修订制定党内法规和党的纪律,把制度建设贯穿党的建设全过程,全面提高党的建设质量,着力把党建设成为始终走在时代前列、人民衷心拥护、勇于自我革命、经得起各种风浪考验、朝气蓬勃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根本保证。

  ——矢志不渝推进伟大事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十年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经过艰辛探索和原创性突破,以“十个明确”“十四个坚持”和“十三个方面成就”赋予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丰富内涵,以全新视野深化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始终坚定“四个自信”,始终不渝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断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繁荣兴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牢牢把握改革开放正确方向,坚持以是否符合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总目标为根本尺度,该改的、能改的坚决改,不该改的、不能改的坚决不改;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在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中,不断向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宏伟目标阔步前行。

3.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迈出坚实步伐

  “其作始也简,其将毕也必巨。”为了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梦想,习近平总书记高瞻远瞩、审时度势,深刻揭示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并根据这个变化对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作出科学完整的战略部署,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创造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成就,推动我国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目标迈出关键一步。

  ——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一体推进,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体布局,也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路径。十年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实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十四个“五年规划”,制定一系列具有全局性意义的区域重大战略,我国经济实力实现历史性跃升。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全面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全面推进,生动活泼、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不断巩固和发展。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广泛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得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文化事业日益繁荣兴盛。坚持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完善社会治理体系,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共同富裕取得新成效。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绿色、循环、低碳发展迈出坚实步伐,生态环境保护发生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我们的祖国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

  ——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我们党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战略高度,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把握新时代我国发展新特征确定的治国理政新方略。十年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锚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战略目标,以经济体制改革为牵引全面深化改革,统筹党政军群机构改革,党和国家各领域基础性制度框架基本建立,许多领域实现历史性变革、系统性重塑、整体性重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明显提高。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深入推进,全面依法治国总体格局基本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加快建设,法治中国建设开创新局面。坚持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从制定和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开局破题,坚持党性党风党纪一起抓,以“得罪千百人、不负十四亿”的使命担当祛疴治乱,反腐败斗争取得压倒性胜利并全面巩固,找到了自我革命这一跳出治乱兴衰历史周期率的第二个答案。十四亿多人口整体迈进全面小康社会,如期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及时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赋予“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新的战略引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迎来更加美好的光明前景。

4.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如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选择什么样的路径实现民族复兴,从来就没有教科书,更没有现成的答案。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以非凡理论勇气、卓越政治智慧、强烈使命担当,对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作出战略擘画,明确提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新时代开启民族复兴新征程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阶段,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同时意味着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进入新时代,我们党在已有基础上不断创新突破,成功推进和拓展了中国式现代化。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他全面概括了中国式现代化五个方面的中国特色,深刻揭示了中国式现代化的科学内涵,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指明了一条康庄大道。正是沿着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中国仅用几十年时间就走完了发达国家几百年走过的工业化历程,创造了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的奇迹,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开辟了广阔前景。历史和现实都证明,中国式现代化走得通、行得稳,是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唯一正确道路。

  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接力棒,历史地落在我们这一代人身上。习近平总书记在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明确提出,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新征程,我们要“坚定不移推动高质量发展”“始终坚持人民至上”“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扎实推进‘一国两制’实践和祖国统一大业”“努力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他还强调,“治国必先治党,党兴才能国强。推进强国建设,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和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切实加强党的建设。要时刻保持解决大党独有难题的清醒和坚定,勇于自我革命,一刻不停全面从严治党,坚定不移反对腐败,始终保持党的团结统一,确保党永远不变质、不变色、不变味,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提供坚强保证”。我们要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要求,按照党的二十大的战略部署,坚持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加快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团结奋斗,开拓创新,在新征程上作出无负时代、无负历史、无负人民的业绩,为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作出我们这一代人的应有贡献。

  潮平两岸阔,风正好扬帆。新时代十年,在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中华民族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更为完善的制度保证、更为坚实的物质基础、更为主动的精神力量。新征程上,我们必须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不断汇聚党和人民的磅礴伟力,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而团结奋斗、勇毅前行。

  (作者:唐洲雁、韩冰,均系山东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分别系山东师范大学教授、山东社会科学院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