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略问题是一个政党、一个国家的根本性问题。战略上判断得准确,战略上谋划得科学,战略上赢得主动,党和人民事业就大有希望。中国共产党历来重视战略思维,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战略思维“永远是中国共产党人应该树立的思维方式”,“全党要提高战略思维能力,不断增强工作的原则性、系统性、预见性、创造性”。坚持战略思维,要求我们善于从战略上看问题、想问题,把握事物发展总体趋势和方向,从全局、长远、大势上作出判断和决策,这是谱写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篇章的基本功与必修课。
胸怀大局 统筹兼顾
所谓战略思维能力,就是高瞻远瞩、统揽全局,善于把握事物发展总体趋势和方向的能力。提高战略思维能力,核心在于要有全局观念,胸怀大局,统筹兼顾。
“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域”。全局观念最根本的是从全局的角度判断是非、评估得失。局部再重要,对全局来说也是小,不能因小失大、本末倒置。全局观念体现在战略实践和领导工作中,就是胸怀大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领导干部要胸怀两个大局,一个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一个是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这是我们谋划工作的基本出发点。”在具体的工作实践中要善于观大势、谋大事,站在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党和国家工作大局、全面深化改革全局来思考和研究问题。
具体来看,对于那些从局部看可行,但从大局看不可行的事情坚决不能做。对于那些从局部看有困难,但从大局看可行甚至必行的事情就要义无反顾地做。比如,推进碳减排会抑制一些地方高耗能行业、高排放行业的短期增长,但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哪怕硬着头皮、咬紧牙关也要坚持去做。同样,有些事情虽然当前不见效但是能够为长远打基础的,我们就要努力去做,昙花一现、涸泽而渔、饮鸩止渴的事情则坚决不去做。
做到胸怀大局,要善于统筹兼顾。这既是指对各方面工作要统筹兼顾,学会“弹钢琴”,不可挂一漏万、顾此失彼,又是指对人民内部各方面利益要统筹兼顾。统筹兼顾不是简单的一二三四五的排列,不是形式主义的甲乙丙丁开中药铺,而是要正确处理经济社会中各方面的关系,特别是比例关系和顺序关系。
其中,比例关系讲结构,就是何者为重、何者为轻,何者为多、何者为少的问题。对于中国共产党人来说,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人民至上,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顺序关系讲先后,就是何者为先、何者为后的问题。对于那些基于生产力原则和政治原则不能颠倒的顺序,像劳动收入与财产性收入、生存性需求与发展性需求的关系问题等,一定要旗帜鲜明有战略定力。比如,没有基本的劳动收入,财产性收入就没有基础和前提。对于中国广大劳动者来说,劳动收入是最基础、最可靠的,需要通过各方面政策首先保障、充分保障。
把握大势 见微知著
战略的全局不仅是空间上的全局,也是时间上的全局。强调全局观念还要善于把当前的问题放在过程中加以思考,不要急功近利、鼠目寸光,“风物长宜放眼量”。要有前瞻性,以小见大、见微知著,善于透过纷繁复杂的表面现象把握事物的本质和发展的内在规律。预见就是预先看到前途趋向。毛泽东同志指出:“坐在指挥台上,如果什么也看不见,就不能叫领导。坐在指挥台上,只看见地平线上已经出现的大量的普遍的东西,那是平平常常的,也不能算领导。只有当着还没有出现大量的明显的东西的时候,当桅杆顶刚刚露出的时候,就能看出这是要发展成为大量的普遍的东西,并能掌握住它,这才叫领导。”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是把握大势的典范。在别人悲观地发问红旗到底打得多久时,毛泽东同志已经看到了“光芒四射喷薄欲出的一轮朝日”,看到了“躁动于母腹中的快要成熟了的一个婴儿”,指引着中国革命的航向。邓小平同志在苏东剧变、世界社会主义运动遭受挫折的环境下沉着地讲,“不要惊慌失措,不要认为马克思主义就消失了,没用了,失败了。哪有这回事!”21世纪的今天,世界迎来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的时期。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但时与势在我们一边”。这些都充分展现了把握大势的战略思维。今天的中国,前所未有地靠近世界舞台中心,前所未有地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前所未有地具有实现这个目标的能力和信心。今日的世界,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种意识形态、两种社会制度的历史演进及其较量发生了有利于社会主义的重大转变。
把握住大势就能抓住机遇。历史的演进昭示,能否在关键节点抓住战略机遇,往往决定着一个国家、民族的前途命运。尽管当今世界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依然存在,但推动国际秩序朝着更加公正合理方向发展的呼声不容忽视。尽管各种传统和非传统安全威胁不断涌现,但捍卫和平的力量终将战胜破坏和平的势力,安全稳定是人心所向。尽管单边主义、贸易保护主义、逆全球化思潮不断有新的表现,但“地球村”的世界决定了各国日益利益交融、命运与共,合作共赢是大势所趋。尽管文明冲突、文明优越等论调不时沉渣泛起,但文明多样性是人类进步的不竭动力,不同文明交流互鉴是各国人民共同愿望。我们要始终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在历史前进的逻辑中前进、在时代发展的潮流中发展,因天之时、就地之利、依人之和,既从历史长周期比较分析中进行思考,又从细微处洞察事物的变化,以居高望远的战略设计、战略运筹推动世界大变局朝着有利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有利于世界和平与进步的方向发展。
着眼大事 纲举目张
战略思维讲的大事,是指事物发展变化中的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战略实施中的重大关系、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抓住了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就可以提纲挈领,有力推动全局的发展,事半而功倍;抓住了重大关系,牵住“牛鼻子”,就可以纲举目张,从容破题;抓住了重点领域,就能“牵一发而动全身”;抓住了关键环节,就会“一子落而满盘活”。
40多年来,我们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把改革开放不断推向深入。改革开放之初,邓小平同志说:“现在要横下心来,除了爆发大规模战争外,就要始终如一地、贯彻始终地搞这件事(指工作着重点转到社会主义建设),一切围绕着这件事,不受任何干扰。就是爆发大规模战争,打仗以后也要继续干,或者重新干。”我们坚定不移推进改革开放,抓好这件大事、这一重点,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重大成就,为新时代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奠定了坚实基础、创造了有利条件。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抓住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环节,发力精准扶贫,补齐短板,打赢脱贫攻坚战,踏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抓住全面深化改革的主要矛盾和矛盾主要方面,围绕改革总目标攻坚克难,加快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抓住全面依法治国的重要着力点,高度重视党的领导与依法治国的关系这个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核心问题,把党的领导贯彻到依法治国全过程和各方面;抓住全面从严治党的重点领域,突出领导干部这一“关键少数”,正风肃纪、反腐倡廉,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得到充分彰显。
在经济社会发展领域,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针对关系全局、事关长远的问题作出系统谋划和战略部署,实施了乡村振兴战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等一系列重大发展战略。这些重大战略已经并将继续对我国经济发展变革产生深远影响。我们要紧紧抓住这些大事,综合考虑未来一个时期国内外发展趋势和我国发展条件,把党和人民事业放到历史长河和全球视野中来谋划,紧紧围绕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在解决突出问题中实现战略突破,在把握战略全局中推进各项工作。
要看到,着眼大事抓重点,要有所为有所不为、有所必为有所舍。大事是服务全局的大事,重点是属于全局的重点。我们要着眼长远、纲举目张,以大事和重点带动全局,运用战略思维开拓发展新局面。
【作者系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