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建军:中华优秀传统生态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日期:2022-07-18 来源:人民日报 字号:【     浏览量: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民族向来尊重自然、热爱自然,绵延5000多年的中华文明孕育着丰富的生态文化。”中华优秀传统生态文化积淀丰厚、博大精深,对于建设生态文明、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具有重要启示和借鉴意义。传承中华优秀传统生态文化,对其进行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为中华民族永续发展提供文化支撑和理论滋养,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一个重要特征。

  传承发展“天人合一、万物一体”的自然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文明历来崇尚天人合一、道法自然,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中华民族在悠久历史进程中逐渐形成“天人合一、万物一体”的自然观,蕴含参天地赞化育的生生意识、“民胞物与”的生命关怀,体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朴素思想。孟子说:“尽其心者,知其性也。知其性,则知天矣”,展现出一种“尽心—知性—知天”的认知理路,将人心与天命紧密联系起来。庄子讲:“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认为人与自然万物有着共同的本源并遵循共同的法则,因而能够构成相互联系的系统整体。北宋张载提出“天人合一”的概念以及“民吾同胞,物吾与也”的思想,强调包括人在内的天地万物的内在统一性。这些思想观点,为正确认识和处理人与自然关系提供了有益借鉴。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从我国古代生态自然观中汲取经验、找寻智慧。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引用《荀子·天论》中的经典名句“万物各得其和以生,各得其养以成”,并列举都江堰的案例,强调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在深入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治好‘长江病’,要科学运用中医整体观,追根溯源、诊断病因、找准病根、分类施策、系统治疗。”在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人与自然关系理论、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生态自然观基础上,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科学阐明人因自然而生,人与自然是一种共生关系,对自然的伤害最终会伤及人类自身;自然是生命之母,大自然是包括人在内的一切生物的摇篮,是人类赖以生存发展的基本条件等等,为正确认识和处理人与自然关系、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奠定了坚实哲学基础。

  合理借鉴“取之有度、用之有节”的发展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把经济活动、人的行为限制在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能够承受的限度内,给自然生态留下休养生息的时间和空间”。把天地人统一起来、把自然生态同人类文明联系起来,按照自然规律活动,取之有时,用之有度,体现着中华优秀传统生态文化独具特色的发展观。唐代陆贽讲:“取之有度,用之有节”,认为自然生长之物和人力创造之物是有限度的,在使用过程中要有所节制。实际上,“取之有度、用之有节”的发展观在先秦诸子的思想中就得到了充分体现。《论语》中说:“子钓而不纲,弋不射宿。”《孟子》中讲:“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荀子提出:“草木荣华滋硕之时则斧斤不入山林,不夭其生,不绝其长也”。《吕氏春秋》中讲:“竭泽而渔,岂不获得?而明年无鱼;焚薮而田,岂不获得?而明年无兽。”等等,都是强调要遵循“天时”来进行生产生活,体现顺应规律、适度节用的发展思想。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合理借鉴中华优秀传统生态文化的发展观,结合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实践对之加以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强调杀鸡取卵、竭泽而渔的发展方式走到了尽头,顺应自然、保护生态的绿色发展昭示着未来。发展经济不能对资源和生态环境竭泽而渔,生态环境保护也不是舍弃经济发展而缘木求鱼,要坚持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实现经济社会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使绿水青山产生巨大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深刻阐明了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实现发展的重大时代课题。

  科学吸收“顺天应时、建章立制”的制度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保护生态环境必须依靠制度、依靠法治。”我国运用制度手段保护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的历史十分悠久。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国古代很早就把关于自然生态的观念上升为国家管理制度,专门设立掌管山林川泽的机构,制定政策法令,这就是虞衡制度。”《周礼》中就有虞衡制度的相关记载,秦汉时期虞衡制度分为林官、湖官、陂官、苑官、畴官等。在我国,虞衡制度几乎贯穿整个封建社会,一直延续到清代。此外,周文王颁布的《伐崇令》规定:“毋坏室,毋填井,毋伐树木,毋动六畜。有不如令者,死无赦。”《睡虎地秦墓竹简》中的《秦律十八种·田律》也有遵循自然规律、保护生态环境方面的规定。重视生态制度建设的观念,对于今天仍具有重要参考和借鉴价值。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继承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生态文化,深刻总结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经验,指明只有实行最严格的制度、最严密的法治,才能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可靠保障。强调要加快制度创新,增加制度供给,完善制度配套,强化制度执行,让制度成为刚性的约束和不可触碰的高压线。严格用制度管权治吏、护蓝增绿,有权必有责、有责必担当、失责必追究,保证党中央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决策部署落地生根见效。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科学指引下,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加快推进生态文明顶层设计和制度体系建设,从总体目标、基本理念、主要原则、重点任务、制度保障等方面对生态文明建设进行全面系统部署安排,构建产权清晰、多元参与、激励约束并重、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为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提供了坚强保障。

  (作者为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