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水平的地方智库是一个地区乃至国家软实力的集中体现和重要标志。《国家“十四五”时期哲学社会科学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提出,要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着力打造一批具有重要决策影响力、社会影响力、国际影响力的新型智库,为推动科学民主依法决策、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升国家软实力提供支撑。这为新时期加强地方新型智库建设指明了前进方向。当前,我国的地方智库主要以官方和半官方为主,其决策智囊作用的发挥有着诸多制约因素,民间智库发展比较缓慢。在国家出台《规划》的有利契机下,加强地方新型智库建设,要立足新时代的历史方位,并遵循智库发展规律,规范和引导智库健康发展,打造一批为国家和地方决策服务、在本地有重要影响的高端专业智库,形成具有中国特色、富有地方特点的新型智库体系。
聚焦主业,提升地方高水平智库的咨政能力。当前我国地方高水平智库建设,还存在聚焦主业不到位、对决策需求把握不准确等问题,影响到智库咨政献策的能力。地方智库在把握地方政府决策需求上还不够精准,缺乏对社情民意的了解,缺乏对政策取向的掌握,研究成果与实践有脱节、衔接不够。而一些地方智库机构也相对封闭,智库产品大多限于同行之间的交流与沟通,很难走向社会、助力政府决策。地方政府与地方智库之间缺乏常态化联系机制,智库研究者难以直接、及时掌握政府关注的重点问题。有的地区和部门在出台重大决策、论证重大项目时,仍然凭经验决策,对专家建议重视不够,甚至排斥持不同意见专家的现象也时有发生。加强地方新型智库建设的首要任务,就是要充分发挥“思想库”“智囊团”功能,为各级政府部门提供科学的决策咨询、方案评估、政策建议。在贯彻好《规划》的过程中,加强地方新型智库建设,必须从事关国计民生的全局和长远利益出发,把握好服务重大战略、重大决策的目标导向,针对政府委托项目研究的随机性、临时性、短期性,积极应对、补齐短板,不断加强对重大战略与政策的前瞻性、专业性、综合性研究,不断提升对重大战略与政策的研判、谋划、规划,提高政府重大决策与项目咨询程序的规范性,充分发挥论证专家的“智助”作用,使地方智库为各级政府部门提供高质量的智力支持。
特色发展,塑造地方新型智库的比较优势。当前我国地方新型智库建设,还存在“一刀切”“千篇一律”等问题,各类地方智库的比较优势不突出、研究成果针对性不强。目前我国各类地方智库数量不少,但是同质化现象普遍存在,削弱了智库产品的影响力与作用力。智库的重要使命之一就是服务差异化的决策,而不只是单一化的整体研究和专业研究。地方新型智库建设不是简单地搞“大而全”,靠规模取胜,而是要把各类地方智库“做精”,突出特色发展,形成自己的比较优势。各类地方智库要瞄准地方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和热点问题、不断拓宽研究内容,更多地针对一些具有地方特色、专门特点的问题展开研究,尤其是集中于重点领域,对一些重大问题进行长期跟踪,形成自己在特定研究领域的智库特色品牌,塑造基于特色的智库比较优势。因此,各地区的社科院、党校、高校以及一些民间智库,都要找准自身定位,立足于形成特色和优势,发挥自身研究专长,提供高质量的决策咨询服务,真正成为政府、企业、社会“用得上、靠得住、离不开”的“思想库”“智囊团”。
凝聚合力,强化地方高水平智库的交流合作。当前我国地方智库建设,还存在智库之间交流不畅、缺少思想和观点共享、缺乏协调合作等问题。一方面,官方智库和民间智库缺乏总体统筹协调,难以有效发挥各自的优势。官方智库,如地方政府的各级政策研究室,主要承担短期性的政策建议研究,而民间智库则往往侧重应用性、针对性强的现实对策研究,二者各自为战,缺乏互动与融合,导致各方研究成果要么不落地、要么缺深度。另一方面,不同类型的地方智库机构针对同一选题,分别组织力量研究,而后又分别报送政府决策部门,此类智库成果多有雷同性,导致智库产品的重复产出、智库资源的双重浪费。基于此,加强地方新型智库建设,必须强化彼此的交流、协同和合作。当前,各地在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中,面临的热点和难点问题都呈现出多样性、复杂性和综合性特征,仅凭某一家或某一类地方智库的力量,难以高质量地发挥智库功能、提供智库产品。因此,政府部门要发挥好在重大战略、重大政策研究上的统筹功能,协调各类地方智库开展协同研究;各类地方智库之间要积极开展交流、协同和合作,既可以同领域也可以跨领域,既可以是官方也可以是民间,要在探索形成各类地方智库良性互动关系的基础上,凝聚各类地方智库的发展合力。
创新驱动,深化地方智库的机制改革。当前我国地方智库还一定程度上存在机制僵化、活力较弱、创新不足、激励不强等问题。我国各类地方智库绝大部分都是体制内智库,存在着管理机构重叠、功能定位不清、成果转化缓慢等问题。加强地方高水平智库建设,必须紧紧把握智库发展的特点,遵循智库建设的规律,不断加大体制机制改革力度,尤其是要下大气力推出创新性举措,解决在激励约束机制、组织管理体制、科学研究体制、经费管理机制、成果评价转化机制等方面的问题。要推进官方与半官方智库改革,使其智库功能逐步与秘书功能相对分离,加强地方智库的专业化建设;加大对民间智库发展的扶助力度,创新支持民间智库发展的机制。在数字化时代,要加强地方智库的数据管理与分析,培养和造就一支大数据时代掌握专门的数据分析方法、有分析撰写能力、能够从海量数据中迅速提炼挖掘信息的人才队伍,逐步形成具有独立信息来源的权威数据中心,定期推出新型智库的数据产品,实现对重大经济和社会问题的监测、评估、预警、预测,为政府部门科学决策提供科学、精准的智库产品和行动方案。
分类施策,推进地方智库的多元发展。当前我国地方智库还需要进行分类施策。一是推进各级政府研究室等智库发展,充分发挥其贴近决策实际的优势,集中精力抓好地方政府决策急需的具体政策研究,不断增强针对性和时效性。二是推进各级社科院、党校、行政学院等智库发展,发挥其在综合性社会科学方面的优势,不断健全地方新型智库建设的内在治理结构,发挥中长期战略研究优势,不断提升决策咨询、理论创新、舆论引导和服务社会的能力与水平,在地方高水平智库建设中起到示范引领作用。三是推进各类高校智库发展,发挥其所拥有的学科全、人员多、理论基础好等优势,基于专业理论功底扎实的特征,开展前瞻性、战略性研究,适时发布研究成果;积极从事现实问题研究,不断提升专业理论联系发展实践的能力,引导高校智库更多更深入地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四是推进各类企业智库发展,发挥其贴近市场需求、及时反映市场动态的优势,面向具体的行业产业,围绕产业结构调整、产业发展规划、产业技术方向、产业政策制定、重大工程项目等开展决策咨询研究,及时研判市场的不确定性因素,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信息咨询、建言献策。五是推进各类社会智库发展,发挥其运行机制灵活的优势,进一步规范和引导社会智库健康发展,解决社会智库注册难、资金缺乏、边缘化等问题,鼓励社会智库参与政府购买决策咨询服务,支持社会智库提供形式多样的智库服务产品。
(作者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