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小平: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价值维度

日期:2022-05-16 来源:光明日报 字号:【     浏览量: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既是揭示自然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科学理论,也是指引和规范生态文明理论创新和建设实践的价值体系,是马克思主义科学性和价值性的高度统一。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及其价值属性,确立了生态文明在人类文明进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生态文明体系构建中的价值地位,具有十分丰富的价值内涵和深厚的价值底蕴,是建立以生态价值观念为准则的生态文化体系的根本遵循。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是科学性和价值性的高度统一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是一个内涵丰富、逻辑严密、系统完整的理论体系,是一个由相辅相成的科学体系和价值体系构成的有机整体,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科学性和价值性的高度统一,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理论创新成果,是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科学性,在于其作为揭示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客观规律的科学体系,以深刻的科学理性和科学思维,揭示了自然界的客观演化进程和规律、人与自然的相互关系及其历史演变的规律、人类基于自然资源和社会关系的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辩证运动及其规律等,彰显了思想之“真”。习近平总书记所反复强调的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就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科学性的集中表达。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价值性,体现在其作为符合人类、国家、民族和人民需要及时代要求的价值体系,以鲜明的价值理性和价值思维,表明了马克思主义对待客观自然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基本态度和价值立场、在人与自然的矛盾运动中人应秉持的价值观念和选择的价值行为,彰显了思想之“善”。习近平总书记所反复强调的要建立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关系,就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价值性的鲜明表现。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科学性和价值性是高度统一的,在实践中表现为生态文明建设实然与应然的高度统一。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科学性和价值性的高度统一,实现了生态文明理论在世界观、价值观和方法论上的高度统一。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世界观,是把世界看作是一个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复杂系统和有机整体的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价值观,是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马克思主义生态价值观和生态文明观;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方法论,是深刻揭示了历史和现实中人与自然对立统一关系及其螺旋式上升运动的唯物辩证法。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科学性和价值性的高度统一,揭示了生态文明建设是一个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统一的过程。合规律性和合目的性是评价人类历史的两大尺度,也是人类活动必须遵循的两大基本原则。生态文明建设的主体,是有意识、有目的、有价值追求的现实中的人,必然根据主体合目的的内在尺度,即人的尺度,追求自身需要的满足,实现自身的价值追求。而自然界及其运动是有客观规律的,这个规律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因此,生态文明建设又必须受自然界的外在尺度即物的尺度约束,要遵从而不能违背自然规律,按照自然规律和自然法则办事。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对生态文明及其建设的价值定位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生态文明建设作出了一系列战略部署,赋予了生态文明及其建设应有的地位,凸显了对生态文明及其建设的价值定位。

  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发展进步的新形态。习近平总书记从人类文明演进和发展的高度,深刻指出:“生态文明是人类社会进步的重大成果。人类经历了原始文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生态文明是工业文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新要求。”任何文明都内生了与其相适应的自然价值观念,原始文明的自然价值观是“依附和崇拜自然”,农业文明的自然价值观是“利用和敬畏自然”、工业文明的自然价值观是“征服和支配自然”。生态文明既是人类文明演进发展的成果,也是对工业文明科学扬弃和价值反思的结果,其自然价值观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生态文明建设是“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中的重要一位。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经历了从“两个文明”到“三位一体”“四位一体”再到“五位一体”的认识不断深化的过程,这是中国共产党的重大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带来了发展理念和发展方式的深刻变革。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中生态文明建设是其中一位,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方略中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其中一条基本方略,在新发展理念中绿色是其中一大理念,在三大攻坚战中污染防治是其中一大攻坚战。这充分彰显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抓生态文明建设,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党和国家工作全局的重要位置。不仅如此,在“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中,生态文明建设要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之中,切实把生态文明的理念、原则、目标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各方面,贯彻落实到各级各类规划和各项工作中。一方面,各项建设都要以生态文明作为重要价值规范;另一方面,其建设质量和成效要接受生态文明的价值检验和考核。从这个意义而言,生态文明建设不仅是生态文明本身的问题,同时也是经济问题、政治问题、文化问题和社会问题。

  以生态价值观念为准则的生态文化体系是生态文明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2018年5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发表重要讲话,明确提出要“加快构建生态文明体系”,并提出了构建生态文明体系的五个方面,即“建立健全以生态价值观念为准则的生态文化体系,以产业生态化和生态产业化为主体的生态经济体系,以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核心的目标责任体系,以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保障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以生态系统良性循环和环境风险有效防控为重点的生态安全体系”。生态文化体系是生态文明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生态文化和生态价值观念作为生态文明体系的价值内核,在生态文明体系和生态文明建设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深厚价值底蕴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既是对生态文明的科学认识和事实判断,也是对生态文明的价值认识、价值判断和价值评价;既深刻揭示了生态文明本身的价值内涵,也集中展现了深厚的价值底蕴。

  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的价值反思。习近平总书记高度评价中华民族把自然生态与人类文明联系起来的生态文化,通过对人类文明史上生态与文明既相生相长、又相克相害的价值反思,基于生态环境衰退特别是严重的土地荒漠化导致古代埃及、古代巴比伦衰落,古代一度辉煌的楼兰文明被埋藏在万顷流沙之下等深刻历史教训,指出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根基,生态环境变化直接影响文明兴衰演替,由此作出“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的价值判断。这是对人类文明发展经验教训的深刻反思和历史总结,体现了对生态与文明关系的深刻思考,彰显了高度的生态自觉、文明自觉和价值自觉。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价值理念。改革开放以来,基于特定的国情,中国的现代化建设客观上经历了经济建设与生态环境保护由矛盾到逐步统一的过程。不庸讳言,在一段时期里,我们曾走过一些弯路。在对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不断深化认识的基础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这一理念是正确处理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关系的指导思想和价值取向,真正把保护环境和发展经济、满足人民对物质生活和生态环境需求统一了起来,树立起了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的价值理念。

  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我们要实现的发展,是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发展是为了人,人是发展的目的。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发展经济是为了民生,保护生态环境同样也是为了民生。”“要坚持生态惠民、生态利民、生态为民。”这鲜明表明了生态文明的价值取向与经济发展的目的一样,都是以人民为中心。只有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和发展理念,才能真正化解经济建设与生态文明建设的矛盾,克服经济价值与生态价值的背离。

  共商共建共享的价值实践。生态文明建设是人民群众的伟大实践,既要以人民为中心,也要以人民群众为主体。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生态文明是人民群众共同参与共同建设共同享有的事业,要把建设美丽中国转化为全体人民自觉行动。”每个人都是生态环境的保护者、建设者、受益者,没有哪个人是旁观者、局外人、批评家,谁也不能只说不做、置身事外。要增强全民节约意识、环保意识、生态意识,培育生态道德和行为准则,开展全民绿色行动,动员全社会都以实际行动减少能源资源消耗和污染排放,为生态环境保护作出贡献。

  命运共同体的价值情怀。2013年3月23日,习近平主席在俄罗斯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发表重要演讲,明确提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2021年4月22日,习近平主席出席领导人气候峰会,在《共同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的重要讲话中,明确提出“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生命共同体”“命运共同体”有着极具包容性的价值内涵,其中之一就是,共同体成员都是互为主客体且相互需要的,而价值正是客体满足主体需要的一种属性。因此,互为主客体的共同体成员,在实现他者价值时实现自身价值。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中的“命运共同体”价值情怀,必然激发共同体成员相互满足需要的认同感和价值感。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是构建生态文化价值体系的根本遵循

  以生态价值观念为准则的生态文化体系是生态文明体系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在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文明体系构建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从价值观上深刻回答了“为什么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什么样的生态文明、怎样建设生态文明”等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是建立健全以生态价值观念为准则的生态文化体系的根本遵循,为从价值观念、价值关系、价值实现三个维度构建生态文化价值体系提供了方向指引。

  首先,在生态文明建设中,要充分认识生态价值观念变革的重要性。生态文明建设是一场涉及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的革命性全局性变革。现代化本质上是人的现代化,生态文明本质上也是人类文明程度的标志,生态文明建设的内在要求之一就是人的生态价值观念的确立。生态文化价值体系是生态文明其他体系的价值基础,并为在生态文明建设中化解价值冲突、实现价值平衡提供价值依据。因此,要构建生态文化价值体系,必须实现生态价值观和文明价值观的历史性变革,并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生共融。

  其次,在生态文明建设中,要处理好人与自然、人与人、当代人与后代人之间的价值关系。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人与自然之间客观上既存在互利的关系,也存在互害的关系,而人与自然建立和谐共生的关系应成为人类共同的价值取向和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特性。站在为子孙后代负责的高度,在满足当代人生态环境需要时,不能以牺牲后代人的利益和发展为代价,不能“吃了祖宗饭,断了子孙路”,这体现了代际公平的价值原则。

  最后,在生态文明建设中,要推动生态环境资源的价值实现。这是观念性价值向实体性价值的转换。绿水青山既是自然财富、生态财富,又是社会财富、经济财富。财富就是价值。要建立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使绿水青山持续发挥生态效益和社会经济效益,使生态价值保值增值,为建立健全以生态价值观念为准则的生态文化体系提供物质基础,以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和优美生态环境的需要,从根本上把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落在实处。

  (作者:廖小平,系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校长、湖南绿色发展研究院院长、湖南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