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更好地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本报约请高校专家学者撰写专题笔会文章,分主题对全会精神进行解读阐释,以飨读者。本期主题为:共同富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
郜卫博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公报指出,全党要坚持唯物史观和正确党史观,从党的百年奋斗中看清楚过去我们为什么能够成功、弄明白未来我们怎样才能继续成功,从而更加坚定、更加自觉地践行初心使命,在新时代更好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坚持正确党史观,牢固树立唯物史观。坚持正确党史观,必须牢固树立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与方法。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辩证唯物主义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唯物史观是我们共产党人认识把握历史的根本方法,我们党要团结带领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以史为鉴,准确把握党的历史发展的主题主线、主流本质,从党的百年奋斗历程中汲取经验和智慧,自觉按照历史规律和历史发展的辩证法办事,不断提高全体党员干部的领导能力和工作水平。
坚持正确党史观,始终坚定理想信念。坚持正确党史观,提升政治认同,始终坚定理想信念。中国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建立在对马克思主义的深刻理解之上,建立在对历史规律的深刻把握之上。思想建党、理论强党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理论上清醒,政治上才能坚定。全党同志学习党史归根结底就是要培植党员干部对于党的理论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政治认同,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自觉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革命历史是最好的营养剂。多重温这些伟大历史,心中就会增加很多正能量。党的历史不仅记录着党的奋斗历程,也承载着中国共产党人的伟大精神。全体党员要在党史学习教育中加深对党的历史发展过程及其运动规律的认识,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永葆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为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提供坚强思想保证和强大精神力量。
坚持正确党史观,继续推进伟大工程。坚持正确党史观,必须增强忧患意识,继续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回望党的历史,正是坚持自我革命、加强自身建设,我们党才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党领导人民进行伟大社会革命才会不断取得胜利。我们党历经百年沧桑依然风华正茂,其奥秘就在于具有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命、自我提高的强大能力。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敢于直面问题、勇于修正错误是我们党的显著特点和优势。全体党员在党史学习教育中不仅要充分认识党百年奋斗取得的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也要充分认识党在应对各种困难和风险的考验中披荆斩棘、不断开辟胜利道路所展示出来的巨大勇气、巨大智慧和巨大力量。全体党员要以刀刃向内的勇气解决党内存在的突出问题,不断增强政治免疫力,坚持以党的自我革命来推动党领导人民进行的伟大社会革命,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执着奋力实现既定目标,以行百里者半九十的清醒不懈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坚持正确党史观,忠实践行初心使命。坚持正确党史观,牢记初心使命,忠实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认为,人民群众是真正的英雄,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人民是我们党执政的最大底气,民心是最大的政治。一切依靠人民,是中国共产党人战胜一切困难和风险,不断取得成功的根本保证。党的历史就是紧紧依靠人民、领导人民实现解放的历史。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指出,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进行的一切奋斗、一切牺牲、一切创造,归结起来就是一个主题: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因此,我们党的百年奋斗史就是一部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历史,一部践行党的初心使命的历史,一部党与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的历史。中国共产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全体党员要在党史学习教育中牢记“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的历史真理,坚持人民立场,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不断为美好生活而奋斗,奋力谱写新时代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征程的壮丽篇章。
(作者单位:中共贵州省委党校)
张国安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是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时代,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是解决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价值遵循。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高质量发展和共同富裕不仅内涵丰富,而且具有历史性的特征。认真研究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这一话题意义重大。
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坚持和改善党的领导不仅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容,而且是实现高质量发展和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根本保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和坚持新发展理念是实现高质量发展和共同富裕的价值追求和根本方法。
在高质量经济变革中促进共同富裕。经济发展方式必须向可持续性、集约型、协调性、低碳型和科技密集型转变,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只有经济结构合理,经济发展高效益、可持续,才能为共同富裕提供坚实的经济基础,只有把经济建设这块蛋糕做大做强,才能有资源进行分配。
在高质量制度改革中促进共同富裕。科学合理的制度安排,不仅能够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推动经济社会健康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而且能够遏制不劳而获、偏门致富、违法违规致富等不良倾向。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既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容,也是促进共同富裕的制度保障,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都能够在促进共同富裕中发挥重要作用。改革和完善分配制度、社会保障制度、税收制度等制度建设,不仅能够扩大中等收入群体规模、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而且可以防止两极分化、消除分配不公。
在高质量文化建设中促进共同富裕。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批判拜金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等错误思潮,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精神文化需求,是精神生活富裕的主要内容。同时,全社会必须在共同富裕上形成科学共识,共同富裕是全体人民的富裕,艰苦奋斗、勤劳创新是共同富裕的价值源泉,平均主义、不劳而获、非法致富是共同富裕的大敌,急于求成、福利陷阱和畏难情绪都有碍于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实现。
在高质量乡村振兴中促进共同富裕。我国还有五亿多人口生活在乡村,促进共同富裕,最艰巨的任务仍然在农村。因此,必须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促进农民共同富裕。第一,必须下大力气防止大规模返贫和出现新的贫困。第二,增强农民素质、致富本领,促进农村产业兴旺,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第三,必须防止精神贫困,高质量发展农村义务教育、职业技能教育,防止封建落后愚昧思想和各种错误价值观的传播,扎实推进乡村文明,使更多农村居民勤劳致富。
(作者为贵州理工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执行院长)
杨成兰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强调,全面深化改革开放,促进共同富裕,协同推进人民富裕、国家强盛、中国美丽。中国共产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始终把实现共同富裕视为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人民奋斗的目标。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高质量发展是党的十九大提出的新主题,是我们党立足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的战略选择。从经济高速增长到经济高质量发展,是在实践上把经济社会的发展适时转入高质量发展的轨道,是理论认识的新突破,是理论与实践发展的又一个飞跃。
既要高质量发展,又要逐步实现共同富裕,必须处理好二者的辩证关系。一方面,共同富裕是高质量发展的根本目的,高质量发展要把共同富裕作为主要目标,不能弱化,不能偏离。另一方面,高质量发展是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途径,是解决一切问题特别是解决我国主要矛盾的基础和关键。通过以创新促进高质量发展,解决发展不充分的问题,以调整优化结构,促进高质量发展,解决发展不平衡的问题。只有在高质量发展中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才可能实现共同富裕。
健康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应有之义和重要支撑。健康中国战略的实施,就是要解决好当前我国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健康需要与医疗资源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这就要求广大医学科技工作者要进一步调整优化学科结构和专业布局,不断向科学技术广度和深度进军,努力提高我国医学科技自主创新能力。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推进医学高质量发展。马克思主义学院必须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协同培养出医学科技创新与转化的高层次人才,从而推动医学科学的原始自主创新,并将其创新的科技成果转化为实实在在的应用,推动社会高质量发展和民生改善,切实解决百姓健康问题。实现优质医疗资源的扩充、共享与均衡,让人人享受到科技创新带来的优质医疗服务,整体提升人民群众就医获得感和满意度,在高质量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夯实共同富裕的民生基础,协同推进人民富裕。
(作者为贵州医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
刘维民
共同富裕是共产党人追求的目标。从马克思、恩格斯提出建立“自由人的联合体”思想到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社会进步思想的与时俱进。
近代以来,中国的共同富裕思想不仅深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而且还深受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共同富裕的论述及思想影响。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的“十三五”规划建议,明确提出“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新命题,在党的历史上是第一次,也为推动共同富裕定下了基调。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五大发展理念。鲜明的人民中心观,意味着人民的需要就是我们的使命;人民的期盼就是我们前行的方向,这是共同富裕最核心的内容。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将共同富裕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一个重要目标,明确擘画了到2035年“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的美好图景。
通过发展生产力解决共同富裕问题的思路,与马克思主义也是一脉相承的。恩格斯指出,通过社会生产,不仅可以保证一切社会成员有富足的和一天比一天充裕的物质生活,还可能保证他们的体力和智力获得充分的自由的发展和运用。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发展是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是解决我国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
新时代我们就是要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努力解决群众的生产生活困难,坚定不移走共同富裕的道路。发展生产力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必然路径。
回顾波澜壮阔的历史进程,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进行了28年浴血奋战,建立了新中国。新中国成立后,实现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就成为了中国共产党人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经济建设取得重大成就,发展质量和效益不断提升。党中央把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上,采取有力措施保障和改善民生,打赢了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促进共同富裕创造了良好条件。
(作者为贵州中医药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
蔡文成 廖昌海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深刻总结了我们党百年奋斗的十条弥足珍贵的历史经验,其中包括坚持开拓创新。开拓创新是党和人民共同创造的宝贵精神财富,是党永远走在时代前列、不断取得胜利的根本动力,必须加倍珍惜、永远坚持。新征程上,深刻把握开拓创新的宝贵经验,对于推进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具有重要意义。
开拓创新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鲜明品格。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百年历程生动诠释了马克思主义政党开拓创新的鲜明品格。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开拓创新,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创立了毛泽东思想,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一次又一次飞跃。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深刻总结并充分运用党成立以来的历史经验,从新的实际出发,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新的发展阶段,坚持开拓创新,必须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在实践的基础上不断开拓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视野,使马克思主义开拓创新的鲜明底色越擦越亮,在21世纪的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
开拓创新是党永葆生机的不竭源泉。创新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和活力的源泉,是不断增强党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的必然要求。一百年来,党始终坚持开拓创新,高度重视自身建设,并为此进行了长期不懈的探索,这是我们党始终保持先进性和纯洁性,始终走在时代前列的关键所在,是我们党不断发展壮大,始终立于不败之地的根本动力。当前,党面临“四大风险”“四大考验”和复杂多变的国际国内局势,要有效应对风险考验,不断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确保党永不变质、永不变色、永不变味,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必须紧紧围绕开拓创新这条宝贵历史经验,不断加强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全面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面对新时代背景下的新挑战新任务,坚持开拓创新,必须不断学习,推进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和制度创新,使党的理论、路线、方针和政策与客观规律相符合,与人民利益相一致,更加自觉地践行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为世界谋大同的伟大使命,推动我们党不断穿越风雨,发展壮大。
开拓创新是国家兴旺发达的根本动力。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实现国家繁荣富强的根本动力。一百年来,我国发展为实力雄厚、和谐稳定的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关键就在于党领导人民艰苦奋斗、开拓创新、锐意进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开拓创新,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经过百年的持续奋斗,我们创造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历史雄辩地证明,只有坚持开拓创新,以不断发展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创新指导实践、推动工作,才能走出新路,实现国家富强。
开拓创新是实现人民幸福的重要手段。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带领人民创造美好生活是我们党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一百年来,为了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中国共产党进行了不懈探索。历史和实践充分证明,只有不畏艰难险阻,不断开拓创新、求索进取,才能获取胜利。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上,我们党把推动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摆在了更加重要的位置。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必须坚持开拓创新。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充分发挥人民群众首创精神,顺应时代潮流,回应人民要求,调动全社会积极性,展现新时代新担当新作为,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贵州注重发挥后发优势,培育发展新动能,带领全省人民苦干实干、开拓创新,走出了一条有别于东部、不同于西部其他省份的发展新路,在守底线走新路中推进经济社会发展大踏步前进,与全国同步实现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彻底撕掉了千百年来绝对贫困的标签,创造了赶超进位的“黄金十年”。2021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贵州考察调研时指出,贵州要在新时代西部大开发上闯新路,在乡村振兴上开新局,在实施数字经济战略上抢新机,在生态文明建设上出新绩。新的赶考路上,要按照省委十二届十次全会的决策部署,把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与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贵州重要讲话精神结合起来,深刻认识党百年奋斗“十个坚持”的历史经验,不断攻坚克难、开拓创新,奋力开创百姓富、生态美的多彩贵州新未来。
(作者单位:兰州大学)
刘基琴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指出,中国共产党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人民是党执政兴国的最大底气。这既是对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不断为美好生活而奋斗历史经验的深刻总结,也充分彰显了中国共产党人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政治立场。
中国共产党根基在人民。民心是最大的政治,正义是最强的力量。人民就是中国共产党的生命之根,持续获得人民拥护和支持就是中国共产党能够成功夺取政权并长期执政最牢固的根基。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人民拥护和支持是党执政的最牢固根基。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人心向背关系党的生死存亡。赢得人民信任,得到人民支持,党就能够克服任何困难,就能够无往而不胜。这就道出了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的奥秘。回顾党的百年奋斗史,就是一部践行初心使命,回应民声、顺应民意、赢得民心的历史。我们党来自人民,为人民而生,因人民而兴,赢得人民拥护和支持,党就能够克服任何困难,就能够无往而不胜,而失去人民拥护和支持,党就会失去根基。我们要从人民群众的立场认识、分析和解决问题,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就守住了民心。历史启迪我们,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增进人民福祉、实现人民幸福作为不可动摇的目标,使之具体、现实地落实到治国理政各方面。
中国共产党血脉在人民。密切联系群众而不脱离群众,是我们党成功战胜各种艰难险阻,从胜利走向胜利的重要法宝。中国共产党建党以来,无论在革命战争年代,还是在和平建设时期,共产党之所以坚强有力,之所以不可战胜,关键就在于党坚持了群众路线,同人民群众结成了密不可分的鱼水关系。毛泽东同志认为“我们共产党人区别于其他任何政党的又一个显著的标志,就是和最广大的人民群众取得最密切的联系”。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发出了“永远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始终同人民想在一起、干在一起,风雨同舟、同甘共苦”的伟大号召。我们党的最大政治优势是密切联系群众,党执政后的最大危险是脱离群众。党群关系密切,我们的事业就能胜利、发展,而党群关系受到损害,我们的事业就会遭受挫折,这一条基本规律已经反复地被历史所证明。
中国共产党力量在人民。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群众是真正的英雄,人民群众是我们力量的源泉。人民的利益和愿望体现着社会进步的发展方向。我们党的力量来源就是人民群众。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毛泽东同志强调应该相信人民群众的力量。面对极其艰巨复杂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重任,邓小平同志强调,共产党员在全国人民中始终只占少数,群众是我们力量的源泉,党只有紧紧依靠群众,才能形成强大的力量,顺利完成自己的各项任务。进入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特别强调,实现中国梦必须凝聚中国力量、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来实现,“只要我们紧密团结,万众一心,为实现共同梦想而奋斗,实现梦想的力量就无比强大”。我们党百年历史已经充分证明: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充分尊重人民群众的主体性、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体作用,党领导的各项事业才能从胜利走向新胜利。只要心里始终装着人民,始终把人民利益放在最高位置,想民之所想,急民之所急,行民之所需,以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根本利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用心用情谋事,就一定能作出正确决策,确定最优路径,获得最佳效果。
党的根基在人民、党的血脉在人民、党的力量在人民,三者是一个紧密联系、相互贯通、相互作用、有机统一的整体。中国共产党为人民而生,因人民而兴,为人民幸福矢志奋斗。党性与人民性是高度统一的。始终坚持党性原则,坚定站在人民一边,以维护人民利益作为工作的出发点落脚点,也就解决了“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的根本问题,有了正确的政治方向。新的征程上,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人民是党执政兴国的最大底气的重要论述,必须在思想上永葆初心使命和对人民的赤子之心、在行动上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不断为美好生活而奋斗。
(作者单位:贵州医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本文为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19YJC710098]阶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