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加强新时代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的意见》明确指出,思想政治理论课是马克思主义学院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的主渠道。这就要求思政课教师在教学中必须注重在政治引导、学理阐释和价值塑造上下功夫,发挥好课堂主阵地、教师主导性、学生主体性作用,让理想信念教育成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最亮丽的底色。
发挥好课堂的主阵地作用。课堂教学要注重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等手段,多采取案例式教学、探究式教学、体验式教学、互动式教学、专题式教学、分众式教学等形式,进一步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做到将党的理论创新成果全面贯穿、有机融入,优化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体系建设,强化红色课程开发,充分利用好“四史”中的重大历史事件、重要历史人物、鲜活历史故事,为青年学生讲清楚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为什么“好”。
发挥好教师的主导性作用。思政课教师作为青年学生的思想引路人和信仰铸魂者,承担着引导青年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的重要责任,这就要求,思政课教师必须严格按照“六要”的要求练好内功,确保对共产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坚如磐石,做到站在政治立场讲好学术和站在学术的立场讲好政治相统一。必须引导青年学生深刻地认识到,理想信念作为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支柱和政治灵魂,其形成过程绝不是轻轻松松、一帆风顺的,而是近百年来,我们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在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积淀形成的。
发挥好学生的主体性作用。当今的青年学生很少经历严格的革命传统教育和红色精神的熏陶,这就要求思政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紧紧围绕党的百年奋斗历程、党带领人民取得的举世瞩目的成就,引导青年学生阅读红色经典,传承红色基因,激发起他们的爱国情、报国志,进而树立远大理想。同时注重将思政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利用好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教学环节,积极将思想政治理论课融入全省围绕“四新”主攻“四化”的大局中,引导学生深入基层开展社会实践。
(作者单位:贵州师范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