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南华,谢坚:贵州少数民族人民的智慧和创造

日期:2018-10-12 来源:贵州日报 字号:【     浏览量:

 

新知
  社会发展进步的原动力,在于广大人民的智慧和创造。人的创造力和智慧之迸发史诗般改变了社会的面貌。
  贵州有17个世居少数民族,在长期的劳动和社会实践中,贵州各民族创造出了丰富的物质文明和绚丽多姿各具特色的文化。发掘贵州少数民族丰厚文化宝藏,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加以提升,对于我们增强自信心,迈步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具有重要意义。
  这里着重以贵州少数民族的天文历法为例。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的文明古国,是最早进入农耕社会的国家。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和先贤先哲十分重视天时。他们“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凭借观察日月星辰在天幕呈现出来的一定规律的运动现象,以及这些天象变化给风云雨雪和雷电等气候变化带来的规律性影响,给动植物的生长、发育、繁衍带来的规律性变化,创造了中国古代天文历法。中国古代天文历法博大精深,内涵宏富,在中华民族一路走来的悠悠岁月中,长期发挥着指导人们生产、生活的巨大作用。而贵州少数民族,于其中作出了自己的独特贡献。
  贵州是我国苗族的重要聚居地。如今苗族民间流传的《苗族历法》即是炎帝神农、黄帝轩辕、少昊青阳、颛顼高阳、帝喾高辛和帝尧放勋等先贤所创中华传统天文历法,即中华四分古历的正宗传承,但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有所发明有所创造。如苗族先民将金、水、木、火、土、日、月相配创造出了我国现存最早的历书——《七曜历日》。这种以星象“天之七曜”——日、月、金、水、木、火、土为最基本最重要的计量“日”的时间单位;以七日为周期,“日曜”日为每周起始的轮回记日法,便是今天全世界“星期”纪历的最早由来。苗族先民还以7曜、12地支和28宿之数的最小公倍数“84”为周期,创造了一种名为“八十四年历进制”的“嘎进”纪历法,俗称“苗甲子”。这个以“84”轮回纪历(既可用以纪年,也可用以纪日)的“嘎进”纪历法,其中的每一个天或年都有一个动物名称,每个动物名称都有一定的寓意。这不失为一种富有诗意的创造。
  贵州是我国水族的主要集中聚居地,全国唯一的水族自治县在黔南三都。早在距今六千三百年前,水族的始祖共工就曾“步一日四时”,创造了甲、乙、丙、丁……十天干纪日,分一月为三旬,并将一日划分为“宵、朝、昼、夕”四个时段的“十日历”。这个分一月为上、中、下三旬的纪历法,被中华各民族所采用并一直沿袭至今。被誉为“远古文字之奇珍,中华历法之瑰宝”的水书,用奇特古朴的象形文字和刻画符号写成。以水书为载体的水文和水历是勤劳、勇敢、智慧的水族先民的杰出创造。其它如侗族、布依族、彝族、土家族、仡佬族、瑶族、毛南族等贵州少数民族的天文历法,虽各有殊异,但有一个共同点,即同汉族所使用的中华传统历法(当今所称的“农历”)同宗共祖,一脉相承。
  古代,贵州交通十分闭塞,正如王阳明所言“连峰际天兮飞鸟不通,游子怀乡兮莫知西东”,很难进行信息交流共享,更没有什么天文仪器可以使用。在如此条件下,少数民族先民和先贤先哲凭着自己的一双肉眼观天察地,穷尽心力智慧,归纳提炼总结,于天文历法上有如此建树,不能不让人叹服。
  鉴于天文历法对于农事活动和社会生活的巨大影响,少数民族先民和先贤先哲为此付出极大精力,“上穷碧落下黄泉”,代代传承,精研不歇,可见其坚定执着和韧性。
  我省少数民族的智慧和创造表现在诸多方面。苗族色彩绚烂花样繁多的服饰,被誉为“天籁之音”的世上绝无仅有的多声部合唱“侗族大歌”,鼓楼、风水桥等特色建筑,精心打造的各种银饰和工艺品……无不展示了我省少数民族同胞的智慧和才干。这一切,都反映了他们对生活的热爱,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
  贵州的多彩不仅在于山川景物的多姿多彩,还在于各民族文化的多姿多彩,当然还包含这些年来改革开放经济发展上的不断“出彩”。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引领下,高扬全省各族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沿着既定的目标砥砺奋进,我们就一定能开拓出多彩贵州的新未来。
  (作者蒋南华为省社科院原院长、教授,谢坚为贵州师范学院副教授、博士。本文为我省国学单列课题阶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