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征明:实施健康贵州战略 促进大健康产业发展

日期:2018-09-13 来源:贵州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 字号:【     浏览量:

 

编者按:本文刊载于《贵州日报》2018年5月24日第8版“大健康·特别报道”,是2018年度贵州省“研究阐释党的十九大精神”重大专项招标课题《健康中国战略与贵州大健康产业发展研究》(课题编号:18GZZB07)的阶段性成果。作者朱征明为这个项目的负责人,贵州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党组成员、副主任,负责卫生应急管理和处置、疾病预防控制、食品安全标准与监测评估、爱国卫生运动、血液管理等方面工作。

 

   习近平总书记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人民健康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富强的重要标志。实施健康中国战略,要完善国民健康政策,为人民群众提供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务。

   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基础,是全面提升中华民族健康素质、实现人民健康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国家战略。未来15年,是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发展大健康产业的重要战略机遇期。贯彻落实十九大精神,必须抓住这个重要的战略机遇期,全力实施健康贵州战略,着力推进贵州大健康产业发展,为实现百姓富,生态美的多彩贵州新未来作出更大贡献。

一、充分认识发展大健康产业的重大意义

   大健康产业是指经济系统中提供预防、诊断、治疗和康复等医疗商品以及服务部门的总称;也是指维护健康、修复健康、促进健康的产品生产、服务提供及信息传播等相关产业的统称。大健康产业涉及多个与人类健康紧密相关的生产和服务领域,具有产业领域广、链条长、成长性高等特征。

大健康产业是各省市下一轮产业竞争中的必争之地。发展大健康产业,既有利于我省主动适应新常态,促进转型升级,调整供给侧结构,又有利于满足人民群众对健康的迫切需求,提升人的素质和生活水平,保障和改善民生,为推动全省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增添新动力。

   1.发展大健康产业有利于促进贵州供给侧结构改革。实施健康贵州,加快从以治病为中心转到以人民健康为中心,必须大力推进健康服务供给侧结构改革。发展大健康产业,按健康服务的需求,优化供给侧结构,定向施策,精准发力,提高供给质量,更好地提供健康服务。

   2.发展大健康产业有利于贵州推动高质量发展。大健康产业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小,科技含量高、发展潜力大,市场需求强、消费空间大,涉及三次产业,能够与工业强省和城镇化带动战略有机融合,实现创新、协调、绿色、共享的高质量发展。

   3.发展大健康产业有利于贵州牢牢守住生态底线。贵州气候凉爽、生物多样、生态良好,发展大健康产业,能够推动资源的有机整合,推动绿色特色资源的组合开发利用,有利于生态文明建设。

   4.发展大健康产业有利于促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大健康产业是一个新兴产业,对新型人才、管理创新、科技研发的需求旺盛。发展大健康产业,能够推动企业管理创新,提升企业管理水平,促进相关产品研发和服务业态创新,形成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勃勃生机。

   5.发展大健康产业对决胜全面小康社会具有重大意义。大健康产业能促进旅游、文化产业共同发展,丰富精神文化生活;能产生新的经济增长点,增加更多就业机会,增加居民收入,提高生活质量和水平;能推动园区建设,促进产业集群,推动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人才向产业园区集中,提高城镇人口比重,提高新型城镇化水平,早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二、着力打造贵州大健康产业全产业链

   大健康是大产业,基本形成覆盖全生命周期、涵盖“医、养、健、管、游、食、数”大健康全产业链。大健康也是大机遇,2017年,我国大健康产业规模是五万亿元;到2020年,我国大健康产业规模将达到八万亿元;到2025年,我国大健康产业规模将达到十五万亿元,发展潜巨很大。我们一定要充分发挥贵州发展大健康产业的优势,力争大健康产业发展走在全国前列。

   1.着力打造以“医”为支撑的医药医疗产业。一是做大做强中药、民族药医疗产业。支持采用新技术新工艺研发新品种,挖掘开发民间组方、验方,促进“老药新用”研发,提高中药、民族药现代化水平。二是培育发展生物制药。开展关键技术攻关,大力开发新型疫苗和诊断试剂,加快在基因工程、酶工程、发酵工程等方面形成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生物创新药物。三是加快发展化学药。引进行业龙头企业,联合开展创新药、专利药研发,加快新产品、新制剂产业化,发展化学原料药和中间体,激活闲置药号。四是提升发展医疗器械及医用材料。重点开发生产数字化、智能化医疗设备,结合大数据产业,发展智慧医疗产品。

   2.着力打造以“养”为支撑的保健养生产业。一是开发利用贵州生态、气候、环境、文化等健康养生资源优势,发展生态文化养生体验、避暑度假养生、休闲养生和健康养老产业,把贵州建成覆盖全生命周期和全地域发展的休闲养生目的地。二是开发利用我省中药材、生态农产品和中医民族医优势,发展中医民族医保健,发展绿色有机健康养生产品,发展药膳保健产品,形成贵州保健服务竞争力。三是大力发展温泉养生产业。沿温泉带开发各具特色的温泉产品,建设温泉康体度假疗养中心,推动温泉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加快打造全国一流的温泉保健疗养品牌。

   3.着力打造以“健”为支撑的运动康体产业。一是发挥丰富的多民族文化传承的人文资源,利用独特山形地貌资源,切实推进民族文化体育运动门类的传承和开拓。二是开发新型的紧跟市场流行趋势的民族文化体育运动门类,实现产业链的优化升级,形成产业特色优势,提高竞争力。三是创造智慧体育产业自身的产品项目内容内涵,扩大产品项目的衍生形态,整合技术和内容资源,整合跨产业协作的资源,创新商业模式,扩大市场规模。

   4.着力打造以“管”为支撑的健康管理服务产业。一是依托医疗机构,利用医院强大的专家优势,建立“防治结合,预防为主”的新型医疗保健模式,提供健康体检、健康咨询、健康指导、健康干预、健康评估和健康教育等一系列健康管理服务。二是依托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融预防、医疗、保健、康复、健康教育、健康促进护理为一体,提供慢性病管理、健康教育、康复服务、计划生育技术和为行动不便对象上门服务等一系列健康管理服务。三是依托体检中心, 提供“医检分离"式健康检查服务、健康网络服务和综合健康服务形式的健康管理服务。

   5.着力打造以“游”为支撑的健康旅游产业。一是发展医疗旅游业,通过康体健身、疗养护理、修身养性和康复治疗等提供健康旅游服务。二是发展养生旅游产业,依托独特的旅游、健康、生态、文化等资源,建设集“游、医、养、学”为一体的健康养生旅游项目,拉长旅游景深。三是发展健康运动旅游,立足气候和地理资源优势,开发户外运动体验旅游产品,加快推出生态体育公园、山地户外体育旅游精品路线,建设一批山地户外运动基地和水上运动基地,打造一批具有全国乃至国际影响力的赛事活动品牌。

   6.着力打造以“食”为支撑的健康药食材产业。一是发展以绿色有机健康产品为特色的滋补食材产业,推动贵州道地大宗药材进入新资源食品目录,打造知名品牌,发展药食两用产品,实现“蛙跳式发展”。二是以贵州道地绿色有机食品、中药材等为原料,开发纯天然植物保健饮料产品,开发食品及食品添加剂等产品。三是发展以调饮食、补偏救弊和保健等为调养手段的健康养生业态,建设一批融合生态农产品种(植)养殖、旅游观光、食疗、中医民族医保健等元素的滋补养生基地,研制和生产具有自主特色品牌的无公害绿色有机健康养生食品、药膳健康养生产品和保健产品,把贵州打造成全国重要的人体滋补养生基地。

   7.着力打造以“数”为支撑的健康医疗大数据产业体系。一是围绕健康数据的聚集、融通和应用,充分挖掘大数据在大健康采用发展中的作用。二是大力发展智慧医疗服务、智慧健康产品和智慧健康管理,进一步促进大数据与医养康养的深度融合。三是打造“互联网+慢病管理”平台,建立贵州互联网医院等一批大健康与大数据融合发展的医疗机构。四是引入了大数据的科学分析方法,通过在线医疗服务和远程会诊服务的在线诊疗平台,提供精准预约、在线复诊、远程会诊、电子处方等健康医疗服务。

三、切实加大发展大健康产业的保障力度

   1.切实加大组织领导的力度。建立健全省领导大健康医药产业发展的组织机构,统筹大健康产业规划实施,研究部署大健康产业发展中的重大事项,形成统一领导、各司其职、分工协作、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

   2.切实加大机制创新的力度。深化医疗服务体制改革,改善政府审批服务,完善监管部门、行业协会、企业沟通机制,协同推进有关大健康产业的体制机制创新,加快培育一批大健康新兴产业、基地和企业。

   3.切实加大政策支撑的力度。推动设立大健康产业发展基金,着力从市场准入、财政支持、土地供给、税收优惠、技术创新、投融资政策等方面加大支持力度;探索大健康产业发展正面引导和负面清单相结合的管理方式;健全政府购买社会服务机制,研究制订政府购买大健康产业公共产品指导目录。

   4.切实加大人才支撑的力度。加快打造一支满足我省健康产业需求、瞄准省外和国外健康产业市场的人才队伍;将健康产业高层次人才纳入我省“百千万人才引进计划”工程,引进一批懂经济、善经营、会管理的健康产业领域的经营管理人才;允许高等学校、科研院所科技人员从事创业或到企业开展研发、成果转化并取得合法收入;支持我省医学院校、职业院校开设大健康产业类专业或建立大健康产业人才培养基地。

   5.切实加大区域合作的力度。加强与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等重点经济区域大健康产业合作,鼓励省内医疗机构与全国知名医院、特色专科、科研院所开展合作,积极探索与周边地区合作机制,打通省内医疗资源为周边地区服务的政策障碍。

   6.切实加大监测评估的力度。完善统计监测指标体系,建立产业运行监测网络平台;支持行业协会等社会团体开展产业运行监测分析、产业发展战略研究和行业信息发布;建立第三方评价机制,提高考核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中国大健康产业的市场需求十分巨大。坚决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实施健康中国战略,必须把大健康产业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来抓,以优势聚资源、以融合带发展,着力培育大健康企业,积极推进大健康产业平台建设,优化大健康产业空间布局,完善大健康产业实施保障措施,必将使我省大健康产业发展步入新的时代,迎接又一片新蓝海。

(本文为贵州省“研究阐释党的十九大精神”重大专项课题阶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