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1月11日电(记者余蕊、李文昕)第二十届中国改革论坛10日在北京举行。与会专家认为,创新是高质量发展的第一动力,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发展新质生产力,需要不断推进改革,为各类具有创新精神的人才营造宽松环境,为增长潜能的充分涌现创造条件。
发展新质生产力需要推进改革创新
论坛上,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会长彭森表示,在全面深化改革的各项工作中,应坚持以经济体制改革为重点。在经济体制改革中应坚持以市场化改革为重点,在推进市场化改革过程中,要重点聚焦培育有活力、创造力、竞争力的经营主体,聚焦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聚焦进一步完善市场经济基础性制度,如产权制度、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公平竞争审查制度等。
不久前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要求,要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特别是以颠覆性技术和前沿技术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发展新质生产力。
“我们需要通过体制机制的改革创新,把科技创新和企业家精神,从社会各个角落呼唤出来,形成最大的新质生产力,带动全社会生产力的快速发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赵艾说。
第十四届全国政协常委、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宁吉喆认为,创新是高质量发展的第一动力。“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进入创新型国家前列,建成现代化经济体系,形成新发展格局,基本实现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都必然要求进行经济体制、科技体制、城乡和区域体制等多方面的改革。”
图为第二十届中国改革论坛现场
我国企业普遍认识到科技创新的重要性。例如,中国交通建设集团提出科技强基、人才强基的“两强基”目标,在自动化码头、岛礁快速成陆等领域掌握了一批关键核心技术。
关于如何提升企业的科技创新能力,形成新质生产力,中交集团董事长王彤宙提出了三点建议。一是增强企业研发投入的真实性和产出的靶向性,坚持从国家急迫需要和长远需求出发,强化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二是增强体制机制创新的有效性,推广揭榜挂帅、定向委托等机制,推动以增加知识价值为导向的激励政策落地,多措并举畅通成果应用转化通道,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三是增强平台与人才的支撑性,统筹推进平台升级和人才梯队建设,更好发挥科技人才的关键支撑作用。
“改革要摸着石头过河。”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副理事长刘世锦说,在国家顶层设计指方向、划底线的前提下,建议简政放权,把市场化、法治化治理与调动基层积极性、创造性有机结合。应允许基层试错探错,为各类具有创新精神的人才营造宽松环境,为增长潜能的充分涌现创造条件。
通过改革创新大力推动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发展
论坛上,多位与会嘉宾关注到生成式人工智能对生产力发展的重要作用。
“生成式人工智能的横空出世,对生产力飞跃发展的意义不亚于历史上青铜器、蒸汽机、互联网的发明和使用。可能它对生产力的推动作用,比上述三者加起来的还要大。”赵艾说。
科大讯飞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刘庆峰表示,生成式人工智能可能是近几十年最具颠覆性的技术创新,其可以改变内容生产方式,改变人机交互方式,改变传统商业模式,改变产业形态和竞争格局。
2023年5月,科大讯飞正式发布了讯飞星火认知大模型,并在6月、8月、10月连续更新,现在已经推出了3.0版。
“大模型本身是新生事物,其在发展过程中不可能完全不出现问题,建议用包容审慎的方式,开展多部门合并监管,并且建议发挥举国体制优势,建立国家公共算力平台,建立更好的数据共享机制。”刘庆峰说。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副会长樊纲认为,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要高度重视民营大科技企业的作用。“可以让这些大企业领衔构建我们的创新机制,国家的资源也应适当地向以企业为主体的创新体系倾斜,为中国的大企业特别是民营大企业的科技创新,创造更好的条件。”
第二十届中国改革论坛由国家发展改革委指导,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主办,中国经济改革研究基金会协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