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式现代化与全球治理体系变革”第三届全球治理改革论坛暨全球治理指数2022报告发布会近日在上海召开。会议采用了线上和线下相结合的形式,华东政法大学副校长韩强致辞。会议开幕式由华东政法大学政治学研究院院长、全球治理指数项目首席专家高奇琦主持。
韩强肯定了全球治理指数研发工作的长期努力和积极的社会影响,并希望把指数产品打造成学科建设的特色和优势,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加强学术研究。
《全球治理指数2022报告》封面 照片由主办方提供
中国式现代化与全球治理体系变革”第三届全球治理改革论坛暨全球治理指数2022报告发布会线下会场 照片由主办方提供
华东政法大学政治学研究院院长、全球治理指数项目首席专家高奇琦主持会议开幕式 照片由主办方提供
报告解析中国参与全球治理的辉煌十年
会上,华东政法大学政治学研究院与中国外文局当代中国与世界研究院共同发布《全球治理指数2022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据悉,全球治理指数由“机制”“绩效”“决策”“责任”四部分及各自的具体指标组成,旨在通过客观数据衡量与评估全球189个国家对全球治理的参与度和贡献度。本次发布的《报告》是自2014年以来连续发布的第九份年度报告。《报告》在对各国参与全球治理的年度状况进行系统评估的同时,还根据目前的指标体系回溯了近十年来的各项数据。在此基础上,《报告》以“中国参与全球治理的辉煌十年”为主题,回顾总结了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参与全球治理的历程、成就和重大贡献。
《报告》认为,在全球治理面临严峻挑战的背景下,中国选择逆流而上,更加全面且深入地参与到全球治理的各类议题中。十年来,中国的全球治理实践逐渐完成了从谨慎参与到全面参与的重要转变,取得了辉煌的成就。随着“一带一路”倡议与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提出、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的成立、人类可持续发展议程的推进等,中国作为全球治理的重要参与主体,越来越多地出现在全球治理的场合中。十年来的各项数据表明,中国不仅全力支持全球治理事务的开展,加强在全球治理重要政府间平台中的深度参与,同时也不断为世界经济发展注入活力。据统计,2013年至2021年,中国对世界经济增长的平均贡献率达到38.6%,超过G7国家贡献率的总和,是推动世界经济增长的第一动力。
同时,《报告》通过各项指标数据系统考察了全球189个主要国家在2021年参与全球治理的情况。2021年是全球新冠肺炎疫情大流行的第二年。面对这一前所未有的冲击,虽然各国都从最初的大流行中有所恢复,但从数据来看,2021年的总体趋势是“艰难的复苏”。在经过了疫情第一年的冲击后,各国在经济和民生等领域中的指标有所恢复,但在参与全球治理方面,各国恢复的迹象仍不明显。例如,疫情对经济的冲击显著削弱了各国在温室气体减排和环境保护等方面可以投入的财政资源,使全球环境治理和全球气候治理面临更为严峻的局面。
研究数据显示,中国、美国和法国继续保持了全球治理“A++级”的地位,处于全球第一梯队。值得关注的是,全球不均衡的复苏有利于区域和全球性大国在全球治理舞台上进一步强化其优势,而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和欠发达国家在疫情冲击中可能更加疏离全球治理,这种趋势为全球治理的未来敲响了警钟。其中,参与全球治理程度最低的地区是西亚和中亚地区,得分最高的区域仍集中在西欧、北美以及亚洲的中国。这种全球治理中的差异仍然没有消除。
进一步推动全球治理指数的国际传播
发布会上,全球治理指数项目主任、华东政法大学政治学研究院副教授严行健对于报告内容进行了系统解读。多位与会专家针对报告内容和全球治理的相关问题展开了深入评议,对于报告的完善提出改进建议。
全球治理指数项目主任、华东政法大学政治学研究院副教授严行健解读《报告》 照片由主办方提供
中国外文局当代中国与世界研究院副院长孙敬鑫认为,持续开展指数报告研发具有多方面的意义:一是有助于更好与国际同行进行对话,同时也有利于争夺该领域的国际话语权;二是有助于推动形成国内理论共识,构建自主知识体系和学术共同体;三是有助于服务上级部门关于全球治理问题的相关决策。四是有利于引导社会舆论对于中国外交和参与全球治理的关注。他建议,指数报告可以通过专家评议等方式对客观数据以外的趋势作相关补充,以进一步增加报告的解释力和接受度,并在此基础上加强对内、对外两大层面的传播力度。
中国外文局当代中国与世界研究院副院长孙敬鑫作专题发言 照片由主办方提供
华东政法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教授何奇松认为,报告根据相关数据和指标综合评估出世界各国参与全球治理的贡献度,具有较高的科学性,可以从学术和政策等层面推动参与全球治理和提升中国的国际话语权。更为重要的是,报告显示出过去十年中国式现代化是有效的,中国特色的全球化实践也为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提供了鲜活的范例和路径选择,同时也促进了全球治理体系的价值多元、话语平等和开放包容。应当进一步推动全球治理指数的国际传播,并鼓励学术研究积极引用相关数据和报告,增强全球治理指数的生命力。
华东政法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教授何奇松作专题发言 照片由主办方提供
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教授宋伟表示,全球治理指数的研发在长期坚持下,积累了大量数据、观点和结论,对学界而言是积极的贡献。报告依据权威的数据,构建起科学合理的指标体系,由此得出的结论也具有较强的可信度。他同时表示,报告在讨论绩效指标时侧重于国内治理的相关数据,而对于各国如何通过参与全球治理让世界变得更好的绩效表现,则有待进一步的研究。当前全球治理在很多方面是由非政府组织推动的,因此报告可以增加对这一因素的考量。
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教授宋伟作专题发言 照片由主办方提供
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副院长赵可金认为,报告展示了中国参与全球治理的优势与成就,但同时也应当关注相关的短板与不足,增强报告的研究深度和促进治理评估的完善。例如,报告对中国全球治理的决策和影响力是在总的指数下衡量的,应该进一步思考中国参与全球治理仍然存在问题的领域和进步空间,从而展示中国参与全球治理的全貌。同时,与西方相比,中国更为重视国家主导下的全球治理,而对非国家行为体的关注度有待提升,应当在比较中更好地发挥自身的优势。
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副院长赵可金作专题发言 照片由主办方提供
吉林大学东北亚地缘政治经济研究所所长刘雪莲肯定了全球治理指数研发工作近十年的坚持,并建议指数报告的内容可以和团队关于大数据等领域的前沿研究相结合。她表示,全球治理指数所积累的数据可以为理论研究提供重要支撑,因此指数报告也应当及时反映和回应全球治理领域受到学界广泛关注的议题,例如全球治理面临的困境和新变化、新兴国家在全球治理中的作用、如何推动全球治理体系的变革,等等。由此,指数研发与学术研究可以形成更为有机的互动,而指数报告的重要意义也会愈加凸显。
吉林大学东北亚地缘政治经济研究所所长刘雪莲作专题发言 照片由主办方提供
围绕指数报告的发布,与会者共同参加了由华东政法大学政治学研究院主办的第三届全球治理改革论坛,本次论坛的主题为“中国式现代化与全球治理体系变革”。多位专家学者就全球文明与全球治理、中国式现代化与全球治理、中国参与全球治理的战略议题、全球大变局与新型国际关系建构等议题发表了主旨发言,并就相关问题展开了深入的交流讨论。
参加“第三届全球治理改革论坛”作主题发言的专家学者合影 照片由主办方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