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师范大学《非洲区域国别学系列丛书》编纂征聘通告

日期:2022-04-23 来源:光明日报 字号:【     浏览量:

f8cb64e7-d0d4-46a8-a909-609f998d40c1.jpg

2021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发出《关于对〈博士、硕士学位授予和人才培养学科专业目录〉及其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的函》,将“区域国别学”列为新增“交叉学科门类”首批六个一级学科之一。建设好“区域国别学”是时代赋予中国学者的新使命,也是中国高校学科创新建设的重大前沿领域。

在“区域国别学”从学术边缘走向学术前沿的历史进程中,以刘鸿武教授为带头人的浙师大学术团队勇于开拓,努力创新,在实践中探索出了原创性的区域国别学建设之路与知识体系,即以“学科建设为本体、智库服务为功用、媒体传播为手段、扎根非洲为前提、中非合作为路径、协同创新以赋能”的“六位一体”的建设路径,及中非学者紧密合作双向推进“中国非洲学”和“非洲中国学”的独特模式。

早在2007年9月浙江师范大学非洲研究院成立之初,就于《光明日报》首次发布《浙江师范大学非洲研究文库》编纂通告,应者广泛。十五年来,本《文库》坚持高起点、国际化原则,汇聚海内外学者资源,先后推出“非洲当代发展研究”“非洲重点区域与领域研究”“非洲通史与国别史研究”“非洲高等教育”“非洲经济与中非合作”“非洲智库与思想研究”“非洲人文经典译丛”“日本对非研究译丛”及面向非洲国家的“中国改革开放与发展实践”等十大系列200余部著(译)作,成为新时期中国规模最大的非洲研究成果集成。

为更好推动区域国别学发展,浙江师范大学非洲研究院拟在过往基础上,再启专门化的大型《非洲区域国别学系列丛书》编纂工程,进一步扩大领域,增加类型,提升水平,形成品牌。现正式发布选题指南,面向海内外征聘遴选非洲区域国别学新著,按统分有度、相互配合之原则,集为新十大系列丛书,以形成既有学科覆盖面与系统性,又各具特色重点突出的非洲区域国别新成果,努力打造非洲区域国别学知识群落,为中国区域国别学建设探索新路径,树立新标杆。

一、丛书各系列选题指南(丛书总主编:刘鸿武教授)

拟分十大系列征集,分批资助,滚动出版。各系列选题拟定如下,应征者可据此选题指南,结合自身特点拟题申报。

1.《当代非洲国别历史系列》(本系列主编:周倩教授)

国有国史,一国一卷,本系列概述独立以来非洲54国当代历史进程及特色,书名如《当代尼日利亚国家历史》等。

2.《当代非洲国别地理系列》(本系列主编:张建珍教授)

地有地理,一国一卷,本系列概述独立以来非洲54国的地理环境与空间结构,书名如《当代肯尼亚国家地理》等。

3.《当代中国与非洲国别关系史系列》(本系列主编:王荣华教授)

以国为交,一国一卷,本系列概述当代中国与非洲54国的国别交往过程,书名如《当代中国与尼日利亚关系史》等。

4.《非洲区域国别学教材系列》(本系列主编:徐薇教授)

通识教材,分类编撰,本系列概述当代非洲各领域基本形态以为人才培养之用,书名如《非洲政治概论》《非洲经济概论》《非洲地理概论》等。

5.《非洲国别区域研究译丛系列》(本系列主编:胡美馨教授)

海纳百川,兼收并蓄,本系列译出译进国内外非洲研究优秀著作,以为中国非洲区域国别学之推陈出新。

6.《非洲学者论中国和中非关系系列》(本系列主编:迈克博士、和丹博士)

研究非洲,以非洲人为师,本系列推出在华非洲学者观察书写中国和中非关系成果以建构中非共享知识体系,书名如《非洲学者论中国减贫发展》等。

7.《非洲经济与中非经贸合作系列》(本系列主编:陈宇峰教授)

中非合作,民生为要,本系列聚焦非洲经济与中非合作而推出相关研究成果,书名如《当代非洲投资研究》《中非经贸产能合作研究》等。

8.《非洲教育与中非教育合作系列》(本系列主编:万秀兰教授)

教育为本,人才为基,本系列聚焦当代非洲国别与专题教育而推出相关研究成果,书名如《当代非洲职业教育研究》等。

9.《非洲法律翻译及研究系列》(本系列主编:吴卡教授)

非洲法律,形态多样,本系列聚焦非洲国别与专题法律问题而推出相关著(译)作,书名如《当代非洲投资法研究》等。

10.《非洲文化发展与中非人文交流系列》(本系列主编:王珩教授)

非洲文化,形态多姿,本系列聚焦非洲文化艺术与中非人文交流而推出相关成果,书名如《当代非洲艺术》等。

二、项目申报与安排

项目申请时间为2022年4月20日—7月30日。以申请人提交《项目申请书》时间为准。申请人务必登录浙江师范大学非洲研究院官网(http://ias.zjnu.edu.cn/)下载项目相关文件,查看项目详情以避免选题重复。

邮箱:qygbxcongshu_zjnu@126.com

联系人:傅心怡

电话:0579-82287076

《浙江师范大学非洲研究文库》编纂办公室

教育部浙江省省部共建非洲研究与中非合作协同创新中心

2022年4月1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