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龙屯 申遗路上跑出“加速度”

日期:2021-04-13 来源:贵州日报 字号:【     浏览量:

 

遵义市汇川区海龙屯风景区。

傍山而立、巍峨逶迤的海龙屯,坐落在遵义老城以北的龙岩山上,至今依旧完整保留着明末废弃时的格局,是中国西南土司城堡的代表。其建于险峰之上,南北环水,下临深渊,前有铁柱、铜柱、飞龙、飞虎等关卡拒敌,后有双重瓮城防御,建筑构造与山形完美融合,是中国古代“因山为城”的典型案例。

的申遗之路是既艰辛坎坷,又充满着睿智的历史抉择。作为中国48个世界文化遗产中从申请到通过审议耗时最短的一个,可以说这次申遗的“贵州速度”,在一定程度上甚至代表着中国申遗的国家速度。

2012年4月23日,经国家文物局批准,由贵州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遵义市文体广电局、汇川区文体广电局联合组成的考古队进驻海龙屯。春夏多雨,冬季潮寒,当时海龙屯的各种条件都很简陋。在这样的条件下,李飞与韩文华、谢长勇等5名队员在海龙屯上驻扎下来。

日以继夜地清理、比对、复原、研究,考古发掘工作是寂寞的,但发现却是惊人的。半年后,新王宫的开掘初见成效,考古成果成功入选2012年中国六大考古新发现以及中国十大考古发现,使得海龙屯一跃成为全国考古焦点。

在推进考古工作的同时,省文物局坚持不懈地向国家文物局汇报考古成果和申遗优势。最终,2013年3月,国家文物局确定,贵州海龙屯遗址与湖南老司城遗址、湖北唐崖土司城遗址作为2015年中国申遗唯一项目,联合申遗。

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文物价值的研究和提炼,遗址的保护和监管,环境景观的整治,基础设施的建设以及利益相关者认识的趋同等,工作涉及方方面面。在当时联合申遗的3处遗址中,贵州海龙屯土司遗址发掘起步最晚,与早已着手准备的湖南老司城遗址相比,工作进度上还有很大差距。

为了不拖后腿,从省到区的申遗工作负责人纷纷立下“军令状”,相关部门全面按照申遗工作要求,梳理出了申遗工作中的征地拆迁、供水供电、文物保护、交通改造等28个项目,明确了主管单位、推进时间。

与时间赛跑,一场申遗攻坚战打响。

海龙屯地势险要,山高坡陡,这给遗址的保护和修缮带来巨大困难,施工材料只能人挑马驮运上山。马不停蹄地抢工期,在不改变文物原貌的前提下,通过结构矫正、病木更换、屋顶修缮等方式,确保了文物安全,成为国内同类文物修缮的典范。申遗工作事无巨细,包括屯上的垃圾桶,都要求彰显文化特色并与环境协调。

可以说,海龙屯遗址的成功申遗,是贵州各级干部群众抢抓机遇,与时间赛跑,用意志比拼,在申遗路上跑出的“加速度”。这不仅是中国古老土司文明重见天日的文化胜利,也是贵州各级干部群众在真抓实干中,对历史文化资源深度发掘保护,积极树立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的生动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