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水江文书研究值得期待

日期:2022-06-13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 字号:【     浏览量:

  明清以来,随着山林经营和木材贸易发展而在清水江流域形成的“清水江文书”,是珍贵的民间文献遗产。近年来,相关研究领域学者坚持田野调查、分力合作,持续整理发布新材料,探讨问题和方法,清水江文书研究渐入佳境。有学者提出,将清水江文书与敦煌文书、徽州文书并称为三大文书,展开三者间的研究互鉴,进一步探索构建清水江学。

  言无凿空 固守田野

  清水江是长江支流,为洞庭湖水系沅江上游的支流。明代以来,黔东南少数民族地区形成的关于土地、山林等方面经济关系的契约,以及告示、账簿、婚书等民间文献,被统称为清水江文书,按县域又分为锦屏文书、天柱文书和黎平文书等。

  “真积力久则入”,整理研究文书艰辛繁难,是嘉惠学林的基础性学术工作,持之以恒,方能有成。在清水江文书整理研究中,贵州大学中国文化书院教授张新民提出,“抢救是根本,整理是关键,公布是核心,研究是归宿”的文献整理原则。在他看来,民间契约文书的编纂整理是基础工作,可以惠及几代人。

  “十年磨一剑。”张新民团队10余年来深入考察清水江流域,调查档案馆馆藏资源,详细搜集、整理研究相关资料,并采用契约文书、传世文献、田野调查三者相互印证的研究方法,持续推出学术成果。而贵州大学“清水江区域学文库”首批六部专著也将陆续出版。

  清水江文书最初发现于20世纪60年代,但一直鲜为人知。2000年,中山大学历史人类学研究中心教授张应强到清水江下游锦屏县开展学术考察时,注意到这些文书。张应强介绍说,清水江文书对西南乃至整个中国乡村社会的研究均有重要学术意义。20余年来,张应强等以清水江流域为中心开展区域社会的历史人类学研究,将这里作为深入田野调查与民间文献研究相结合的“实验场”,使“清水江研究”成为历史人类学和民间历史文献学综合研究的一个典范。

  在清水江流域,锦屏文书是较早进入学术视野的。锦屏县档案馆馆长、锦屏文书研究中心办公室主任王宗勋致力于搜集、整理、保护和推介锦屏文书。为保护大山深处的瑰宝,王宗勋多年来深入山林,走遍锦屏县15个乡镇192个行政村。该馆馆藏锦屏文书超过6万件,计划全部整理后采用高精度影印出版,力求做到内容和形制完整,便于开展学术研究。

  清水江文书是黔东南的珍宝,凯里学院的学者自2006年以来在黔东南地区广泛开展田野调查,开始从事清水江文书的整理与研究。据凯里学院人文学院教授吴才茂介绍,近年来,凯里学院与黎平县档案馆合作,共同整理契约文书,陆续出版《贵州清水江文书·黎平文书》大型资料丛书,已出版3辑共60册,公布黎平县档案馆馆藏文书25000多份。

  综合研究 融汇新知

  新时代为清水江文书研究提供了新机遇,学界全面推动整理研究迈上新台阶,努力探索构建清水江学体系,助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纵观近年新进展,清水江文书研究已经走到了总结和展望期。在学术团队方面,清水江文书研究领域除了已形成多个各有特点的重镇,还有更多学术机构也陆续加入进来;在研究课题方面,包括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在内的多项研究课题相继立项,文书持续整理发布,“清水江研究丛书”“清水江区域学文库”等陆续出版,为学科建设和学术研究提供了重要支撑;提升研究质量,提出“超越”地域与民族,促进清水江文书研究“再出发”。此外,学界自觉拓展研究视野,展开对敦煌文书、徽州文书、清水江文书三大文书的交流研究。据王宗勋介绍,2021年7月,中山大学历史人类学研究中心和锦屏县文化发展中心等合作组织了“清水江研究二十年:回顾与展望”系列学术活动。在学术合作、反思和总结中,清水江学已逐步走向成熟。

  新学问的兴起,常常源于新材料的发现。随着清水江文书持续发布和研究深入,促进三大文书比较研究进而探索构建清水江学,成为学界的一种努力方向。中国社会科学院素有研究敦煌文书、徽州文书的学术传统,在敦煌学、徽学方面积累深厚。近年来,中国社会科学院古代史研究所积极参与清水江文书研究。2021年10月,中国社会科学院古代史研究所与贵州大学、贵阳孔学堂文化传播中心在贵阳联合主办“敦煌文书、徽州文书整理与研究百年经验总结暨清水江文书与乡土中国社会”学术研讨会,第一次实现了全国三大代表性文书系统的同台对话交流与相互认同。

  张新民提出,应凭借材料挖掘、征集、整理和公布的功夫,挖掘新材料、开展新研究、解决新问题,以获取新的研究成果,从而打开清水江学研究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