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刻认识和把握“十个明确”之七

日期:2022-04-21 来源:人民日报 字号:【     浏览量: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明确必须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统筹发展和安全。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必须深入领会和贯彻落实习近平经济思想,坚持和完善我国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深刻认识和把握我国经济发展的历史方位、指导原则、路径选择,紧扣推动高质量发展这一主题,守住安全发展这条底线。今天刊发的3篇文章,围绕这一主题进行阐述。

  ——编  者


书写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新篇章

北京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明确必须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统筹发展和安全”。这个“明确”,集中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我国经济发展规律的深刻认识和科学运用,对丰富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作出了原创性贡献,书写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新篇章,对于推动我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既体现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又同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是党和人民的伟大创造。改革开放后,我们党把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确立为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并随着实践推进和认识深化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在此基础上,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第一次从所有制结构、分配制度、资源配置方式等方面阐述我国基本经济制度的内涵,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重大理论创新成果,把我们党对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认识提高到了新境界。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等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规定我国经济关系的基本原则,明确人们在生产、分配、交换、消费中的地位及相互关系,确保经济制度的社会主义属性,在经济制度体系中具有基础性决定性地位。一方面,它全面超越资本主义的资源配置逻辑和利益分配关系,能够有效防范资本主义经济体系难以克服的两极分化、阶级对立、资本垄断、对外掠夺、危机频发等弊端,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另一方面,它全面调动各类市场主体的积极性,能够有效克服传统计划经济体制的弊端,促进生产力快速发展。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是创造中国发展奇迹的重要制度基础。要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构建更加有效管用、逻辑贯通、衔接匹配的经济制度体系。

  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是对政府和市场关系这道经济学世界性难题的中国解答。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关系。1992年,党的十四大明确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提出要使市场在社会主义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此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建立和完善,但仍存在不少束缚市场主体活力、阻碍市场和价值规律充分发挥作用的问题。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党的十九大强调“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对政府和市场关系作出新定位。这一新定位,是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规律认识的一个新突破,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一个新成果,有力推动了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紧紧围绕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加快形成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体制机制和发展方式,加快推进有利于实现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的改革,加快推进有利于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的改革,加快推进有利于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的改革,加快推进有利于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改革,发挥全面深化改革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的关键作用,为经济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市场作用和政府作用相辅相成、相互促进、互为补充,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了坚实的体制保障。

  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筹两个大局、与时俱进提升我国经济发展水平、塑造我国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新优势作出的重大战略判断和战略抉择。新发展阶段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阶段,是我们党带领人民迎来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历史性跨越的新阶段,是我们党明确当前阶段性中心任务的根本依据。进入新发展阶段,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的大跨越。新发展理念回答了关于发展的目的、动力、方式、路径等一系列理论和实践问题,阐明了我们党关于发展的政治立场、价值导向、发展模式、发展道路等重大政治问题。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工作要求,也是十分重要的政治要求。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是根据我国发展阶段、环境、条件变化,特别是基于我国比较优势变化,审时度势作出的重大决策,是事关全局的系统性、深层次变革,是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的战略谋划,是重塑我国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的战略抉择。构建新发展格局,要加快构建完整内需体系,加快科技自立自强,推动产业链供应链优化升级,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提高人民生活品质,牢牢守住安全发展这条底线。把握新发展阶段是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的现实依据,贯彻新发展理念为把握新发展阶段、构建新发展格局提供了行动指南,构建新发展格局则是应对新发展阶段机遇和挑战、贯彻新发展理念的战略选择。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关于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内容,反映了我们党对我国经济发展规律的新认识,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

  高质量发展是“十四五”乃至更长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主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高质量发展,就是能够很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发展,是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发展,是创新成为第一动力、协调成为内生特点、绿色成为普遍形态、开放成为必由之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的发展。”推动高质量发展,是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是适应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必然要求,是遵循经济规律发展的必然要求。需要注意的是,高质量发展不只是一个经济要求,而是对经济社会发展方方面面的总要求;不是只对经济发达地区的要求,而是所有地区发展都必须贯彻的要求;不是一时一事的要求,而是必须长期坚持的要求。在新发展阶段推动高质量发展,必须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切实转变发展方式,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使发展成果更好惠及全体人民,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统筹发展和安全,增强忧患意识,做到居安思危,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的一个重大原则。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越是开放越要重视安全,统筹好发展和安全两件大事”“安全和发展是一体之两翼、驱动之双轮”。当前,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关键时期,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我们面临前所未有的风险挑战,必须在坚持发展是第一要务的基础上增强底线思维,牢牢守住安全发展这条底线。一方面,安全是发展的前提。只有国家安全、社会稳定,才能为高质量发展创造良好环境和前提条件。另一方面,发展是安全的保障。只有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才能筑牢国家繁荣富强、人民幸福安康、社会和谐稳定的物质基础。统筹发展和安全,就要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加强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建设;把握好开放和安全的关系,增强在对外开放环境中动态维护国家安全的本领;把保护人民生命安全摆在首位,促进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国家长治久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关于统筹发展和安全的内容,是对马克思主义发展观和安全观的创新发展和有机融合,对于在复杂环境下更好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大指导意义。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指引下,我国经济发展平衡性、协调性、可持续性明显增强,2021年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14万亿元,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突破1.2万美元,国家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跃上新台阶,我国经济迈上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之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性和真理性、人民性和实践性、开放性和时代性在实践中得到充分证明。我们要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在新时代新征程上创造中华民族新的更大奇迹。


筑牢高质量发展的制度基石

洪银兴

  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等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把社会主义制度和市场经济有机结合起来,既有利于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改善人民生活,又有利于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实现共同富裕,是高质量发展的制度基石。

  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坚持和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关系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支柱。”生产资料所有制是生产关系的核心,决定着社会的基本性质和发展方向。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都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都是推动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所有制结构,既有利于发挥公有制经济在保障人民共同利益、增进民生福祉、巩固完善社会主义制度中的主体作用,在关系国家安全、国民经济命脉和国计民生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的主体作用,又有利于发挥非公有制经济在稳定增长、促进创新、增加就业、改善民生等方面的重要作用,从而推动各种所有制取长补短、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形成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合力。筑牢高质量发展的制度基石,就要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支持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做强做优做大,建立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增强国有经济竞争力、创新力、控制力、影响力、抗风险能力;构建亲清政商关系,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和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健康成长。

  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促进效率和公平有机统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从我国实际出发,我们确立了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实践证明,这一制度安排有利于调动各方面积极性,有利于实现效率和公平有机统一。”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认为,分配决定于生产,又反作用于生产,“而最能促进生产的是能使一切社会成员尽可能全面地发展、保持和施展自己能力的那种分配方式”。公有制为主体,决定了分配方式必然以按劳分配为主体。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的基本分配原则,要求以劳动的数量和质量为依据分配个人收入,多劳多得。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决定了多种分配方式并存,而完善和实行按要素分配的体制机制正是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体现,是生产要素所有权在经济上的实现,要求劳动、资本、土地、知识、技术、管理、数据等生产要素由市场评价贡献、按贡献决定报酬。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坚持多劳多得、增加劳动者特别是一线劳动者劳动报酬,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有利于调动广大劳动者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提升人力资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同时,允许和鼓励其他生产要素参与分配,强调生产要素由市场评价贡献、按贡献决定报酬,有利于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充分利用各种资源要素推动高质量发展。筑牢高质量发展的制度基石,就要构建初次分配、再分配、三次分配协调配套的基础性制度安排,加大税收、社保、转移支付等调节力度并提高精准性,促进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实现有质量有效益的发展。

  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破解政府和市场关系这道经济学上的世界性难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市场经济,是我们党的一个伟大创举。我国经济发展获得巨大成功的一个关键因素,就是我们既发挥了市场经济的长处,又发挥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既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信息灵敏、激励有效、调节灵活、平等开放的优势,增强经济发展的活力和效率,使各种资源要素得到高效配置,让企业和个人有更强动力和更大空间去发展经济、创造财富;又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坚持党的领导,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发挥政府在保持宏观经济稳定、加强和优化公共服务、保障公平竞争、加强市场监管、维护市场秩序、推动可持续发展、促进共同富裕、弥补市场失灵等方面的作用,体现社会主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筑牢高质量发展的制度基石,要坚持辩证法、两点论,继续在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与市场经济的结合上下功夫,加快建设高效规范、公平竞争、充分开放的全国统一大市场,建立全国统一的市场制度规则,促进商品、要素、资源在更大范围内畅通流动;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提高政府监管效能,推动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形成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合力。

  (作者为南京大学教授)


把握新发展阶段 贯彻新发展理念 构建新发展格局

中国经济现代化的科学指引

赵昌文

  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与时俱进提升我国经济发展水平、塑造我国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新优势作出的重大战略判断和战略抉择,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的重要内容,为实现中国经济现代化提供了科学指引。

  明确我国发展的历史方位。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正确认识党和人民事业所处的历史方位和发展阶段,是我们党明确阶段性中心任务、制定路线方针政策的根本依据,也是我们党领导革命、建设、改革不断取得胜利的重要经验。”进入新发展阶段明确了我国发展的历史方位。新发展阶段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中的一个阶段,同时是其中经过几十年积累、站到了新的起点上的一个阶段。我国坚持发展是硬道理,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不断提高发展质量和水平,仅用几十年时间就走完发达国家几百年走过的工业化历程,创造了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两大奇迹。新发展阶段是我们党带领人民迎来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历史性跨越的新阶段。百年来,我们党矢志践行初心使命,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创造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成就,迎来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今天,我们正奋进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新发展阶段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阶段。经过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40多年的不懈奋斗,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跃上新台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如期实现。2021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14万亿元;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突破1.2万美元,超过世界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水平。这为我国进入新发展阶段、朝着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奠定了坚实基础。把握新发展阶段,必须辩证认识和把握国内外大势,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深刻认识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带来的新特征新要求,深刻认识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带来的新矛盾新挑战,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把党和国家事业不断推向前进。

  明确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指导原则。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发展理念是否对头,从根本上决定着发展成效乃至成败。”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首次提出“必须牢固树立并切实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贯彻新发展理念明确了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指导原则。创新发展注重的是解决发展动力问题,要全面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在科技创新上取得重大突破。协调发展注重的是解决发展不平衡问题,要不断缩小地区差距、城乡差距、收入差距,推动社会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绿色发展注重的是解决人与自然和谐问题,要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开放发展注重的是解决发展内外联动问题,要提高把握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的自觉性和能力,提高对外开放质量和水平。共享发展注重的是解决社会公平正义问题,要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逐步实现共同富裕。新发展理念系统回答了关于发展的目的、动力、方式、路径等一系列理论和实践问题,阐明了我们党关于发展的政治立场、价值导向、发展模式、发展道路等重大政治问题。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必须坚持系统观念,把新发展理念作为一个整体贯彻到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和各领域。贯彻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始终把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问题导向,全面深化改革,加快推进有利于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发展质量和效益的改革,有利于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激发全社会活力和内生动力的改革,为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提供体制机制保障。

  明确我国经济现代化的路径选择。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是把握未来发展主动权的战略性布局和先手棋,是新发展阶段要着力推动完成的重大历史任务,也是贯彻新发展理念的重大举措。”近年来,随着外部环境和我国发展所具有的要素禀赋的变化,市场和资源两头在外的国际大循环动能明显减弱。未来一个时期,国内市场主导国民经济循环特征会更加明显,我国作为超大规模经济体,经济增长的内需潜力将不断释放。构建新发展格局,是根据我国发展阶段、环境、条件变化,特别是基于我国比较优势变化,审时度势作出的重大决策,明确了我国经济现代化的路径选择。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关键在于经济循环的畅通无阻,要牢牢把握扩大内需这一战略基点,使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各环节更多依托国内市场实现良性循环。构建新发展格局最本质的特征是实现高水平的自立自强,在劳动力成本逐步上升、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达到瓶颈、旧的生产函数组合方式已经难以持续、科学技术重要性全面上升的情况下,必须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新发展格局决不是封闭的国内循环,而是开放的国内国际双循环。推动形成宏大顺畅的国内经济循环,就能更好吸引全球资源要素,既满足国内需求,又提升我国产业技术发展水平,形成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新优势。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要坚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个战略方向,扭住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打通经济循环堵点,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的完整性,使国内市场成为最终需求的主要来源,形成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的更高水平动态平衡,在高质量发展上不断取得新的突破。

  (作者为中国国际发展知识中心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