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三季度,全省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和视察贵州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落实“一二三四”工作思路,围绕“四新”主攻“四化”,科学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强化宏观政策跨周期调节,主要经济指标总体处于合理区间,延续了上半年稳定恢复的良好趋势。
一、经济持续恢复发展,经济总量不断扩大
前三季度,全省地区生产总值13985.53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8.7%,两年平均增长5.9%。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993.65亿元,增长7.7%,两年平均增长6.9%;第二产业增加值4833.84亿元,增长9.2%,两年平均增长5.7%;第三产业增加值7158.04亿元,增长8.6%,两年平均增长5.7%。
图1 2021年前三季度9个市(州)地区生产总值(单位:亿元)
分市州看。前三季度,遵义地区生产总值首次突破3000亿元,同比增速位居9个市(州)首位。经济总量方面。贵阳地区生产总值3102.44亿元,占全省的比重为22.2%,占比较上年同期回落0.8个百分点;遵义地区生产总值3037.87亿元,占全省的比重为21.7%,占比较上年同期提高0.6个百分点;毕节超过1500亿元,达到1585.86亿元;黔南、铜仁、六盘水、黔西南位于1000—1500亿元之间,分别为1310.35、1098.90、1081.33、1050.40亿元;黔东南、安顺低于1000亿元,分别为899.22、819.17亿元。同比增速方面。遵义、黔西南、安顺地区生产总值比上年同期保持两位数增长,分别增长11.7%、11.5%、11.3%,位居前列;铜仁、黔南、六盘水分别增长9.9%、9.8%、9.7%,排名居中;毕节、黔东南、贵阳分别增长7.6%、5.7%、4.8%,排名靠后。
图2 2021年前三季度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速(单位:%)
分县域看。前三季度,88个县(市、区、特区,以下简称县)同比增速较上半年均有所回落。经济总量方面。仁怀地区生产总值1109.19亿元,排名首位;南明、云岩超过500亿元,分别为633.69、581.07亿元;花溪、盘州、观山湖超过400亿元,分别为485.79、469.58、456.63亿元;七星关等11个县位于200—400亿元之间;碧江等34个县位于100—200亿元之间;镇宁等37个县低于100亿元,其中台江、施秉分别为29.09亿元、28.72亿元,排名靠后。同比增速方面。红花岗等34个县地区生产总值比上年同期保持两位数增长,其中龙里、习水分别增长15.8%、15.5%,排名靠前;德江等53个县同比增速位于0—10%之间,其中36个县由上半年两位数增长回落至个位数增长;台江为88个县中唯一负增长的县,下降8.3%,降幅比上半年扩大3.9个百分点。
二、农业生产有序开展,农业保持较快增长
全省上下全面加强现代农业基础设施,推动农业产业规模化、标准化、市场化、品牌化发展,农业现代化扎实推动。
前三季度,全省农林牧渔业总产值3422.98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9.2%,两年平均增长7.6%。
图3 2021年前三季度9个市(州)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单位:亿元)
分市州看。前三季度,毕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及同比增速均位居9个市(州)首位。从总量看,毕节、遵义农林牧渔业总产值超过600亿元,分别为645.45、641.98亿元,位居前列;黔南、铜仁、黔西南、黔东南分别为401.78、383.70、321.40、319.96亿元,排名居中;贵阳、安顺、六盘水分别为247.67、235.66、225.38亿元,排名靠后。从同比增速看,毕节、铜仁、安顺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分别比上年同期增长9.8%、9.7%、9.5%,位居前列;贵阳、遵义、黔东南分别增长9.4%、9.1%、9.0%,排名居中;六盘水、黔南、黔西南分别增长8.7%、8.5%、8.4%,排名靠后。
图4 2021年前三季度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同比增速(单位:%)
分县域看。前三季度,88个县中威宁农林牧渔业总产值最大,习水、碧江同比增速最快。从总量看,威宁、七星关农林牧渔业总产值超过100亿元,分别为157.09、104.78亿元,分列前两位;大方等22个县位于50—100亿元之间,其中播州、盘州分别为95.79 、91.53亿元;习水等28个县位于30—50亿元之间;余庆等36个县低于30亿元。从同比增速看。织金等7个县农林牧渔业总产值比上年同期保持两位数增长,其中习水、碧江均增长10.3%,位居前列;普安、都匀、兴义、瓮安分别增长7.9%、7.8%、7.7%、7.6%,排名靠后。
三、工业生产稳步发展,工业增速有所回落
全省上下大力推动新型工业化建设,聚焦“六大突破”,狠抓“六个抓手”,奋力推动工业大突破。前三季度,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同期增长11.7%,两年平均增长7.1%。
图5 2021年前三季度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同比增速(单位:%)
分市州看。前三季度,遵义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同期增长16.1%,位居9个市(州)首位;六盘水、铜仁、黔西南、毕节、安顺、黔南同比增速较快,分别为13.8%、13.3%、13.1%、11.9%、11.3%、10.4%;黔东南、贵阳分别增长7.2%、6.7%,排名靠后。与上半年相比,9个市(州)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速均有所回落,其中毕节、遵义回落幅度较小,分别回落1.1、1.2个百分点;黔东南、铜仁分别回落5.1、5.8个百分点,回落幅度较大。
分县域看。前三季度,荔波等50个县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同期保持两位数增长,其中黄平、镇远、从江分别增长145.8%、55.5%、53.9%,位居前列;水城等24个县同比增速位于0—10%之间;都匀等14个县同比增速为负,其中台江、雷山上年同期下降43.6%、20.5%,排名靠后。与上半年相比,17个县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速有所提升,其中镇远、从江、关岭提速较快,分别提升30.4、14.5、10.7个百分点;71个县有所回落,其中施秉、剑河、观山湖分别回落26.1、28.5、31.7个百分点,回落幅度较大。
四、投资增速有所下降,投资结构有所调整
全省上下狠抓项目储备和建设,强化要素保障和服务,提高政府投资效益,坚定不移优化投资结构,着力发挥有效投资关键作用。前三季度,全省固定资产投资比上年同期下降9.4%。其中,民间投资、高技术产业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比重分别为43.9%、3.4%。
分市州看。前三季度,贵阳等8个市(州)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速均较上半年有所回落,黔南同比增速较上半年降幅有所收窄。其中,黔西南、六盘水保持增长态势,分别比上年同期增长4.1%、2.0%,增速较上半年分别回落15.9、1.7个百分点;黔南、遵义、安顺、黔东南、毕节、贵阳、铜仁7个市(州)均为负增长,分别比上年同期下降4.6%、10.5%、13.2%、15.4%、16.7%、16.8%、19.3%。从投资结构看。黔南、安顺、黔东南、贵阳民间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比重分别为56.0%、53.0%、52.8%、50.1%,位居前列;毕节等4个市(州)占比位于33.4%—49.0%之间;六盘水占比为26.6%,最低。与上年同期比,黔东南占比提升13.2个百分点,增幅最大;铜仁占比下降3.9个百分点,降幅最大。安顺、贵阳高技术产业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比重分别为9.5%、5.4%,位居前列;六盘水等6个市(州)占比位于1.5%—3.9%之间;毕节占比为1.2%,最低。与上年同期比,铜仁占比提升1.5个百分点,增幅最大;六盘水占比下降1.9个百分点,降幅最大。
图6 2021年前三季度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速(单位:%)
分县域看。前三季度,仁怀等29个县固定资产投资保持正增长,其中10个县保持两位数增长,册亨、紫云、安龙分别比上年同期增长36.7%、35.8%、24.3%,位居前列;盘州等59个县比上年同期有所下降,其中26个县同比下降超过20%,桐梓、播州分别下降53.8%、61.0%,排名靠后。从投资结构看。平坝、玉屏、白云、望谟高技术产业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比重分别为44.0%、31.8%、19.0%、10.0%,位居前列。与上年同期比,镇远等41个县高技术产业投资占比有所提升,其中玉屏占比提升24.0个百分点,提升幅度最大;凤冈等6个县占比保持持平;赫章等41个县占比有所回落,其中松桃占比下降8.2个百分点,降幅最大。
五、市场销售持续增长,消费需求稳步复苏
全省上下积极实施消费扩容提质大行动,培育消费新业态,开展多彩贵州促消费活动,不断激发市场需求。前三季度,全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比上年同期增长16.1%,两年平均增长7.2%。
图7 2021年前三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速(单位:%)
分市州看。前三季度,黔南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比上年同期增长20.0%,位居首位;遵义、安顺、毕节、铜仁、黔东南、六盘水分别增长19.7%、19.5%、17.9%、16.3%、16.2%、15.4%;黔西南、贵阳分别增长12.7%、12.4%,排名靠后。与上半年相比,9个市(州)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速均有所回落,其中贵阳回落7.7个百分点,回落幅度最小;黔西南回落13.7个百分点,回落幅度最大。
分县域看。前三季度,务川等49个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速超过全省水平(16.1%),其中11个县同比增速超过20%,正安比上年同期增长29.1%,位居首位;三穗等3个县同比增速与全省持平;思南等36个县同比增速低于全省水平,其中仁怀、乌当同比增速低于两位数,分别增长9.5%、8.5%,排名靠后。与上半年相比,88个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速均有所回落,开阳、独山、白云分别回落3.2、4.3、4.8个百分点,回落幅度较小;兴仁、晴隆、仁怀分别回落15.1、16.0、19.7个百分点,回落幅度较大。
六、财政收入保持增长,税收收入增长较快
全省上下认真落实积极的财政政策,随着经济持续稳定恢复、企业生产经营持续改善,财政收入增长较快。前三季度,全省财政总收入2608.38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2.9%。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398.99亿元,增长10.8%。其中,税收收入887.74亿元,增长13.8%。
分市州看。前三季度,贵阳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超过300亿元,达到314.90亿元;遵义超过200亿元,达到203.06亿元;毕节、黔南、六盘水、黔西南、黔东南、铜仁、安顺分别为85.13、72.46、71.07、67.53、53.10、49.35、47.48亿元。从同比增速看。黔东南、遵义、铜仁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保持两位数增长,分别比上年同期增长23.5%、15.5%、11.6%,位居前列;黔西南、毕节为负增长,比上年同期分别下降4.1%、5.4%,排名靠后。
图8 2021年前三季度9个市(州)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及同比增速(单位:亿元)
分县域看。前三季度,南明等8个县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超过20亿元,其中仁怀、观山湖、盘州分别为64.88、42.98、31.93亿元,位居前列;红花岗等11个县位于10—20亿元之间;69个县低于10亿元,其中麻江、丹寨分别为1.06、1.05亿元,排名靠后。从同比增速看。荔波等33个县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比上年同期保持两位数增长,其中台江、镇远、施秉同比增速超过50%,分别增长92.1%、68.4%、53.8%,位居前列;黄平等28个县比上年同期有所下降,其中13个县同比降幅超过10%,正安、瓮安、织金分别下降26.2%、26.6%、29.7%,排名靠后。
七、就业形势总体稳定,新增就业较快增长
全省上下大力落实就业优先政策,全力抓好稳企稳岗稳就业,多策并举促进高校毕业生、农村劳动力、退役军人等重点群体就业。前三季度,全省城镇新增就业58.67万人,比上半年增加19.43万人,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97.8%。9个市(州)、88个县全部完成本地区前三季度城镇新增就业任务。
八、居民收入增长较快,与经济发展保持同步
全省大力实施城乡居民增收计划,强化农民工工资支付保障,实施根治欠薪专项行动,加大低收入困难群体兜底力度。前三季度,全省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428元,比上年同期名义增长11.3%。按常住地分,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9601元,名义增长9.8%;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737元,名义增长11.6%。
图9 2021年前三季度全省及9个市(州)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单位:亿元)
分市州看。9个市(州)居民收入保持较为均衡的增长态势。从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看。前三季度,贵阳城镇居民收入达33330元,位居首位,高出全省平均水平3729元;遵义、黔西南、黔南接近“3”万元,分别为29955、29776、29284元;安顺、铜仁分别为27912、27426元,排名靠后。9个市(州)同比增速均位于9.4%—10.2%之间,其中黔西南、贵阳、黔南比上年同期保持两位数增长,分别增长10.2%、10.1%、10.0%。从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看。贵阳、遵义、黔南农村居民收入超过“1”万元,分别为15821、11056、10297元,位居前列;安顺、六盘水分别为9515、9507元;毕节、铜仁、黔东南分别为8510、8345、8068元,排名靠后。9个市(州)同比增速均位于11.3%—12.0%之间,其中黔东南比上年同期增长12.0%,位居首位。
图10 2021年前三季度全省及9个市(州)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单位:亿元)
分县域看。从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看。开阳等19个县城镇居民收入超过“3”万元,其中观山湖、南明、云岩、白云、乌当分别为33770、33657、33576、33392、33162元,排名靠前;福泉等68个县位于2.5万—3万元之间;紫云24280元,排名靠后。荔波等32个县比上年同期保持两位数增长;德江等55个县位于9.0%—10.0%;锦屏增长8.9%,排名靠后。从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看。白云农村居民收入超过“2”万元,位居首位;花溪等32个县位于1万—2万元之间,其中观山湖、乌当接近“2”万元,分别为19594、19502元;53个县低于“1”万元,其中沿河、册亨、望谟分别为6642、6443、5922元,排名靠后。86个县(南明、云岩无农村居民)农村居民收入同比增速位于10.7%—12.7%之间,其中雷山比上年同期增长12.7%,位居首位。
总的来看,前三季度全省经济继续保持稳定恢复的良好态势,但经济恢复的基础尚不牢固,部分企业生产经营仍面临诸多困难,区域发展不平衡趋势仍较明显。下一步,全省要继续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和视察贵州重要讲话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紧紧围绕“四新”主攻“四化”,决战四季度、决胜全年度,努力实现全年经济社会发展预期目标,推动全省经济高质量发展,确保“十四五”开好局、起好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