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黄学:以文化自知达至文化自信——《炎黄学概论》序

日期:2020-10-26 来源:光明日报 字号:【     浏览量:

 

  【序跋窗】

  习近平总书记始终强调,中华民族有5000多年的文明发展史。在2019年9月召开的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重要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更是明确地指出:“我们悠久的历史是各民族共同书写的。早在先秦时期,我国就逐渐形成了以炎黄华夏为凝聚核心、‘五方之民’共天下的交融格局。”2019年10月在郑州召开的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在谈到“黄河文化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的时候,习近平总书记又特别指出:“早在上古时期,炎黄二帝的传说就产生于此。”从习总书记这些重要讲话中,我们可以悟出这样一些深刻的思想和道理:一是早在先秦时期,我国就逐渐形成了以炎黄华夏为凝聚核心、‘五方之民’共天下的交融格局,这就是中华民族形成的初始形态,在这个初始形态形成的过程中,“炎黄华夏”发挥了凝聚作用,处于核心地位。二是黄河文化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而这一上古时期历史发展的主导人物是炎黄二帝,炎黄二帝率领先民们创造的炎黄文化,作为黄河文化的先导文化,开创了中华文明初始纪元,成为中华民族的根和魂。三是中华文明5000多年历史起步阶段的状况,与“上古时期”“先秦时期”炎黄二帝在古中国的活动,在时空上是相符的,在内容上是相融的,在成果上是相当的。四是炎黄二帝是真实存在的历史人物,不是后人臆造的神话人物。

  从这些悟到的思想和道理中,我们也可以明确地认识到:中华5000多年的文明史,炎黄是中华文明开拓者的主要代表;中华民族5000多年的形成发展历史,炎黄是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中国几千年艰苦卓绝的发展振兴,炎黄是古老中国的创世英雄。总之,炎黄在中国上古时期文明创造、民族发展、国家形成中的始祖、核心地位和开创、凝聚作用应该得到肯定和认可,特别是要从学理的角度,有根有据有理地讲清楚。这是事关国家和民族利益的一件大事,也是《炎黄学概论》编纂的初衷。

  现在呈现在读者面前的《炎黄学概论》,是国家社科基金委托信阳师范学院炎黄学研究院完成的“特别委托项目”,也是一部集学科建设、学术前沿研究、学术体系创立为一体的具有开创意义的力作。我想从开创性、学科性、学术性、体系性讲起,谈谈对《炎黄学概论》的认识。

  我们知道,炎黄学研究的对象属于追记式的记载,其中大部分都是中国文字定型之前民间和官方的传说。到底我们的老祖宗是怎么回事,是需要花大力气闹明白的。我认为,炎黄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先导文化、核心文化。三皇五帝中,炎帝神农位列三皇,代表了三皇;黄帝为五帝之首,代表了五帝。炎黄之中,最重要的是黄帝。他“合符釜山”,创建了部族联盟这样一种共同体。在炎黄文化中,黄帝的思想文化是起融汇、传承、创新、发展作用的。历史文化探源工程也应该探到炎黄时代,具体探到炎黄身上。《炎黄学概论》中有一章讲的就是“炎黄时代与中国文明起源和形成”,在炎黄学公开课中要坚持这样做。信阳师范学院关于《炎黄学概论》的编纂和在大学开设炎黄学公开课的做法,是一项创举。首先,炎黄学的研究就是一项历史性的创举;其次,在大学中开设炎黄学公开课,也是一项没有做过的创举;再则,把研究与教学结合起来,相互促进,这也是创举,是炎黄学研究、教学取得成功的重要原因。

  学科化是《炎黄学概论》的一个重要目标。《炎黄学概论》的《绪论》特别讲了“创建炎黄学学科的必要性、可行性与时代契机”。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强调了“文化自信”,并指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源自中华民族5000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文化自信的基础是文化自知。炎黄学学科建设,对于我们全面、深刻地认识中国自远古而来的文化特质,是一项基础性的建设,也就是说,炎黄学学科建设有利于我们把炎黄与中华民族的关系、炎黄精神与中华精神的关系、炎黄文化与中华文化的关系讲清说透,从而在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自我认识的基础上,来达到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

  在由“文化自知”而达到“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这一点上,以往的炎黄文化研究也有近似的作用,然而它远不如炎黄学这种方式更有意义。《炎黄学概论》提出:炎黄学与炎黄文化研究这两种方式,在培养和增强文化自信、自觉上,最主要的区别就在于:炎黄学是把我们对炎黄文化的自我认识,放在科学的、系统的学理基础之上,来进行学术建树、学科建设和文化弘扬的。所以,炎黄学凸显了炎黄文化研究的科学性和系统性。只有在科学性和系统性基础之上,才能实现从“文化自知”走向“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这也是我们把炎黄文化研究提升为炎黄学的另一价值所在。

  炎黄学走向学科化建设的时代契机,也与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时代要求密切相关。2017年1月,中央办公厅和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提出“要坚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要“推动高校开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必修课……公开课”等,提出了传统文化进校园、进课堂的要求。这吹响了包括炎黄学在内的国学学科化与进校园的集结号和动员令。

  学科化建设需要课程设计和教材编写。《炎黄学概论》分“学术版”和“教材版”两种。这里所呈现的是其学术版。教材版是在学术版的基础上按照教材新的体例格式进行编写。炎黄学的课程设计直接体现了炎黄文化进课堂,变“学问”为学科。两年多来,信阳师范学院从大学二年级开始授课,这适合了大学生已有的知识准备,遵循了大学教学规律。也正因为此,今年河南省把“炎黄学”增设为该省优势特色学科群。

  《炎黄学概论》学术性很高,展现了诸位作者的学术前沿研究。各章的作者绝大多数原本就是其专业对炎黄文化有涉及有研究的专家学者。这次撰写《炎黄学概论》,如何对待各章诸位作者的学术观点与全书主基调和体系相统一的问题,是一个挑战。众所周知,在炎黄文化研究中有许多问题和课题尚未形成定论,有的甚至在学术界和各地众说纷纭。为此,课题组经过反复讨论,达成共识。其做法是:其一,各章在炎黄年代、古史传说人物究竟是人还是神、炎黄学中多学科的整合与互补等基本问题上,要照应《绪论》章的论述;其二,允许各章作者阐述自己的学术观点学术见解,但必须是在充分阐述了前人的各种观点的基础上,有根有据有理地来讲自己的学术观点,即在对众说纷纭的观点和说法有所交代的基础上,展开深入研究,阐述自己独到见解。现在通观全书,基本做到了这一要求。《炎黄学概论》的学术性体现在了书中长达四万多字的《绪论》和各章之中,是很成功的。

  《炎黄学概论》是一部以突出学术性和学术创新为特色、以建立学术体系为宗旨的著作,是大手笔之作。全书由“绪论”、上中下三编、15章组成。“绪论”,属于全书的总纲,带有建立体系的意义。“绪论”中论述了八个方面的问题:一、创建炎黄学学科的必要性、可行性与时代契机;二、炎黄学的学科构成与特点;三、炎黄学中的三皇与五帝结构关系;四、炎黄时代的年代问题;五、炎黄与中国“大一统”思想的历史渊源;六、古史传说人物究竟是人还是神与炎黄名号的由来;七、炎黄学中多学科相整合而互补互益的必要性;八、《炎黄学概论》的结构。这些都是炎黄学中基础性、系统性所要面对的课题,放在“绪论”中加以阐述,使“绪论”成为全书各章相互协调的主基调。

  “上编:炎黄学本体论”,由第一章到第六章组成,阐述了炎黄学的文献基础,以及炎帝、黄帝研究中的一些基本问题,例如炎黄名号的由来、神农与炎帝的区别和联系、炎帝族团的图腾、炎黄的发祥地、活动地域与迁徙、黄帝何以成为华夏民族的共同始祖、炎黄与东夷和苗蛮的关系、炎黄与五帝的关系,以及炎黄时代的发明创造等。这些属于炎黄学本体论。

  “中编:炎黄学与中华文明和传统文化”,由第七章到第十章组成。“中编”的这四章是从“上编”炎黄学本体论出发而引申出的炎黄学另一层次课题,其路径和视角是把炎黄学与中国文明的起源及其早期发展的研究紧密相连;把炎黄学与中国的龙文化、中华姓氏文化以及中华传统文化紧密相连,从而印证了炎黄文化乃中华传统文化的龙头文化、核心文化的命题,它与上编共同印证了炎黄学是跨学科、多学科相结合的学科特色。

  “下编:炎黄学与中华民族共同体”,包括“炎黄祭祀与国家认同”“黄帝与中华文化共同体溯源”“炎黄文化与中华民族凝聚力”“炎黄文化的民族认同价值”“炎黄精神及其当代价值”共五章。这五章是从炎黄学本体论出发延伸出的第二层次的课题。诚如书中所言,炎黄精神,既是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一面旗帜,又是中华文化和中华文明传承发展、与时俱进的不竭动力,同时为中华民族精神的形成,孕育了最基础的“基因”。这种发端于上古、绵延数千年的炎黄精神,已成为不同时期、不同地域人们共有的一种民族精神和力量源泉,成为今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构建中华民族精神家园的重要内容,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基石,其创造创新精神在今天新时代仍然具有积极意义和强大生命力,为丰富今天“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提供了有益价值。炎黄文化既是历史文化亦是活在当代的活生生的文化,炎黄精神的当代价值就是炎黄学的时代价值。

  这样,由“绪论”“上编:炎黄学本体论”“中编:炎黄学与中华文明和传统文化”“下编:炎黄学与中华民族共同体”构成的《炎黄学概论》,篇幅弘厚,结构合理,层次递进,体系完备,是信阳师范学院炎黄学研究院推出的有分量的开创性之作,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保护、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论述,为确立炎黄二帝在中国历史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提供了知识基础和学理支撑。我为他们所取得的这一成绩感到欣慰!特为此作书序。

  (作者:徐光春,本文为《炎黄学概论》一书的序言,标题为编者所加,文有删节。作者系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咨询委员会主任、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首席顾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