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届“西部高教论坛”成功举办

日期:2022-07-13 来源:贵州财经大学 字号:【     浏览量:

7月9日,由贵州财经大学与《重庆高教研究》编辑部、贵州省高等教育学会、西部高等教育研究中心联合主办,贵州财经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高等教育研究与评估中心、“学术立校”办公室和《贵州财经大学学报》编辑部共同承办的第五届“西部高教论坛”在贵阳成功召开。

论坛以“新时代西部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围绕新时代西部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新机遇与新挑战、西部高等教育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西部高等教育智库建设等问题进行深入交流与研讨。来自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高校120余位知名专家学者、师生代表通过线上与线下结合的方式参加会议。贵州财经大学党委副书记杨勇、公共管理学院党委书记廖承红出席并致辞。论坛开幕式及主旨报告环节由贵州财经大学高等教育研究与评估中心副主任蒋馨岚教授和重庆文理学院教授、《重庆高教研究》编辑部常务副主编蔡宗模主持。

杨勇代表学校向出席本次论坛的专家学者表示热烈欢迎,对长期以来支持贵州财经大学、支持西部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各界同仁表示衷心的感谢,期待通过与会专家学者们的研讨进一步推动西部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

图片

廖承红代表公共管理学院对远道而来为西部高等教育发展献智献策的专家学者们表示衷心感谢,预祝第五届“西部高教论坛”取得圆满成功。

上午的主旨报告会上,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洪成文教授认为,建设高教发展特区是西部高教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即由中央政府按照经济特区的做法,为高等教育发展划定特区,建立国家级高教发展特区,既是中国高教发展特色,也可为“一带一路”国家提供借鉴。

图片

厦门大学教育研究院王洪才教授认为,国家应建设东部人才输送西部高校的财政支持体系;东部高校需建立援助西部高校人才发展计划;东西部高校可以广泛建立人才培养合作机制,借助东部高校的课程资源实现课程体系现代化。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胡咏梅教授通过实证研究指出,西部地区高校教师主观幸福感不存在显著的性别、年龄差异;稳定和谐的婚姻关系、自我感知较好的健康状态与教师的幸福感密切相关;“双一流”高校教师的主观幸福感显著高于非“双一流”高校。

图片

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学部李立国教授指出,西部地区高等教育要走出符合自身特色和优势的自主发展道路,就要构建与西部区域产业结构、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高等教育体系;增强自我“造血”功能,强化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加强高校教师与人才队伍建设。

北京理工大学刘进副教授系统梳理了“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学生、教师、高技能人才流动的各类特征,认为“一带一路”倡议为西部高等教育发展带来历史性契机,应总结十年来“一带一路”建设经验,创新东数西算等发展模式,促进西部高等教育发展。

北京师范大学国际与比较教育研究院刘宝存教授介绍了大学理念和形态的多样化发展态势,指出在高等教育普及化时代,高等教育的需求存在多样化,应该立足实际,设计符合我国实际的大学形态。

杭州师范大学王鉴教授分析阐释了新时代教师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逻辑与路径,认为应构建地方政府、高等学校、中小学“三位一体”协同育人的中国特色教师教育体系。

北京大学教育学院蒋凯教授指出,应从持续支持制度创新、政府加大对西部高校的转移支付和政策倾斜力度、发展西部高校研究生教育、发挥西部重点高校的引领作用和辐射作用来解决西部高等教育发展存在的薄弱环节和突出问题。

图片

云南大学董云川教授认为当各种各样的人先后进入到高等教育研究语境当中,人人做“课题研究”是一件可疑的事,面对激励导向外化,专业边界失守的问题,做研究需要远离浮躁,避免同流,为学须从静坐中养出端倪来。

石河子大学师范学院蔡文伯教授从积极寻求对口支援建设,促进高等教育均衡发展,在教学科研项目、学科建设、人才培养交流等多方面实施对口支援计划;建立健全动态评价体系,提升高等教育质量水平;把握高校建设内在要素,注重科研成果价值转化三个方面为西部地区高等教育高质量建设发展提出建议。

铜仁学院罗静教授以其学校“引水灌田”模式为例,从机构设置创新、体制机制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三个方面探索了将“社会服务”与“人才培养”职能融合形成的的人才培养模式。

图片

下午的4个平行分论坛上,中国社会科学院方鸿琴副研究员、郑州大学罗志敏教授、陕西师范大学陈亮教授、北京大学沈文钦副教授、重庆大学蒋华林研究员、云南师范大学刘六生教授、清华大学王传毅副教授、延安大学孙刚成教授及我校教师谭俊英、赵利堂、李俊杰、车金恒等来自全国各地的31位报告人,围绕西部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展开了深入的研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