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科学报》整版刊发贵州医科大学题为年轻干部接好班须过“五关”系列理论文章

日期:2022-05-19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 字号:【     浏览量:

2022年3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式上对年轻干部的成长成才寄予殷切期望,从守住政治关、权力关、交往关、生活关、亲情关等五个方面,对年轻干部筑牢拒腐防变防线提出明确要求。贵州医科大学党史党建研究中心、马克思主义学院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集中力量围绕"党的历史、党的建设"积极开展学科建设和理论研究,取得了一批研究成果。


夯实压舱石  严守政治关

黄鑫权

习近平总书记在2022年春季学期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式上强调,“干部守住守牢拒腐防变防线,要层层设防、处处设防。要守住政治关,时刻绷紧旗帜鲜明讲政治这根弦,在大是大非面前、在政治原则问题上做到头脑特别清醒、立场特别坚定,决不当两面派、做两面人,决不拿党的原则做交易”,“天下至德,莫大于忠”。年轻干部守住守牢拒腐防变防线,要切实把严守政治关放在首要地位,坚持把坚定理想信念、遵守政治纪律、提升政治能力作为安身立命的“压舱石”,在讲政治、守纪律、有作为上作表率,自觉做政治上的明白人、老实人。

锻造理想信念的“压舱石”。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名干部有了坚定的理想信念,站位就高了,心胸就开阔了,就能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做到‘风雨不动安如山’。”坚定的理想信念是年轻干部守好政治关的思想武器、精神支柱和重要法宝。年轻干部坚定的政治信仰从哪里来?从马克思主义理论中来,从党带领人民艰苦卓绝的奋斗历程中来,从无数先辈和英雄模范英勇牺牲与无私奉献的革命精神中来。陈延年面对敌人的威逼利诱和血腥屠刀,始终坚定理想信念,从容就义;孔繁森不怕高原缺氧,艰苦奋斗、无私奉献,将生命和汗水融入高原大地,靠的就是坚定的理想信念;杨善洲六十年如一日,坚守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始终把党和群众的利益放在个人利益前面,践行了一生为党为人民服务的忠实承诺。先辈们的感人事迹告诉我们,坚定理想信念始终是中国共产党人安身立命的根本。在新征程上,年轻干部要从先辈的奋斗中汲取力量,锻造理想信念的“压舱石”,确保立身做人、干事创业行稳致远。

锚定政治纪律的“压舱石”。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党的纪律是多方面的,但政治纪律是最重要、最根本、最关键的纪律,遵守党的政治纪律是遵守党的全部纪律的重要基础。”严明的政治纪律是维持党的生机与活力的“保鲜剂”,也是党在百年征程中赓续传承的“传家宝”。周恩来毕生严守政治纪律,曾亲笔书写了党员“六不”准则,即不送礼、不拜寿、不迎送、不搞堂会、不坐轿、少宴会。这些规定,充分彰显了老一辈革命家讲政治的革命情怀和高度的政治自律。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着力加强纪律建设,并反复强调把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摆在首要位置。在新征程上,年轻干部要始终用严明的政治纪律和高度的政治自律来规范自己、约束自己、警示自己,清清白白做人、干干净净做事,不断增强拒腐防变的“免疫力”;要始终稳住、把牢、锚定政治纪律的“压舱石”,确保为官从政时能“系好绳、定好神、向远看”,当好严守政治关的标杆和模范。

夯实政治能力的“压舱石”。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在干部干好工作所需的各种能力中,政治能力是第一位的。”政治能力既是把握方向、把握大势、把握全局的能力,也是辨别政治是非、保持战略定力、驾驭复杂局面、防范重大风险的能力。对于年轻干部而言,若没有过硬的政治能力,就无法经受住“纸醉金迷”的侵蚀、“糖衣炮弹”的裹挟、利益集团的“围猎”,再讲理想信念如何坚定、政治纪律如何严明、入党初心如何忠诚,都只能是空中楼阁、海市蜃楼和无根浮萍。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外部环境充满着不稳定性和不确定性,国家面临着很多风险和考验,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征程还存在着许多艰难险阻,年轻干部只有不断夯实政治能力的“压舱石”,正确把握政治方向,扎实锤炼政治品格,持续积累政治经验,自觉把讲政治贯穿于党性锻炼全过程,使自己的政治能力与担当的领导职责相匹配,做出经得起实践、人民、历史检验的实绩,才能把中国梦“梦之队”的每一员都团结起来,进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保驾护航。

“泾溪石险人兢慎,终岁不闻倾覆人。却是平流无石处,时时闻说有沉沦。”年轻干部要时刻绷紧政治自律这根弦,锻造理想信念的“压舱石”,锚定政治纪律的“压舱石”,夯实政治能力的“压舱石”,守住守牢拒腐防变防线,确保“中国号”巨轮劈波斩浪、奋力前行。

(作者单位:贵州医科大学党史党建研究中心、马克思主义学院,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全面净化党内政治生态的逻辑考量与制度优化研究”(20CKS059)阶段性成果)


常怀敬畏心  严守权力关

禹辉映

“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这是社会主义国家制度的核心内容和根本准则。然而,权力是把“双刃剑”,它既可以用来为人民谋取公共利益,也有可能被异化为少数领导干部谋取一己私利的工具。腐败的本质就是权力“出轨”“越轨”,许多腐败问题的发生都与权力错置、乱用、监督不足等问题密切相关。年轻干部风华正茂,是党和国家事业的接班人。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年轻干部的健康成长,寄语年轻干部要守住权力关,始终保持对权力的敬畏感”,可谓语重心长、情深意切。当然,这也是对年轻干部群体明确提出的政治要求。畏则不敢肆而德以成,无畏则从其所欲而及于祸。对年轻干部而言,常怀敬畏心、严守权力关,是必须具备的基本素养。

敬畏权力的神圣性。习近平总书记在之江新语》中强调:“国家之权乃是‘神器’,是个神圣的东西。”这句话既深刻揭示了中国古代的一种哲理,同时也深邃地阐明了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干部为官用权的根本遵循。我们党的执政地位不是与生俱来的,更不是一劳永逸的。权力属于人民,权力来自人民,权力因党和人民赋予而神圣,权力因神圣而应敬畏,因而必须谨慎用权,切不可滥用、乱用。作为新时代的年轻干部,严守权力关,必须敬畏权力的神圣性,对“权力是个神圣的东西”这个问题要有清醒的认识。在行使权力前,要通过调查研究,多向人民和专家学习,多从历史中汲取营养,作决策时应深思熟虑、集思广益、发扬民主、博采众长,把情况都搞清楚、把问题都想明白;要加强自律、慎独慎微,经常对照党章党规检视自己的言行,尤其是在私底下、无人时、细微处始终做到心存敬畏、手握戒尺,增强政治定力、纪律定力、道德定力、抵腐定力。

敬畏权力的边界性。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执政党对资源的支配权力很大,应该有一个权力清单,什么权能用,什么权不能用。”权力是有边界的,权力因有边界而应敬畏,用权不可任性,切不可超越权力的边界。绝对的权力导致绝对的腐败,而权力清单就是框定权力边界的重要制度设计,其实质是依法治权,通过构建有力有效的权力运行和监督制约体系,强化权力流程控制,压缩自由裁量空间,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让用权者真正不敢、不能、不想逾矩,避免相对权力演变成为绝对权力。位高者不能仗恃,权重者不可横行。作为新时代的年轻干部,严守权力关,必须敬畏权力的边界性,对“什么权能用、什么权不能用”这个问题要有清醒的认识,在行使权力过程中更是要时刻保持如临深渊、如履薄冰的谨慎;要自觉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在人民眼皮底下运行,习惯在聚光灯下工作,严守党的纪律规矩,做到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自觉接受来自各个方面的监督。

敬畏权力的公共性。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自古以来的历史说明,为官只有用权为公,才能得到人民的称赞和尊重,否则就会让群众不耻和诟病。”权力姓“公”不姓私”,权力因姓“公”而应敬畏,用权必须为公、为民,切不可以权谋私。权力是党和人民赋予的,因而也只能是为党为民服务所用,这是一个再朴素不过的真理。人民就是江山,江山就是人民。作为新时代的年轻干部,严守权力关,应当敬畏权力的公共性,认清权力的属性,对权力姓“公”不姓“私”这个根本问题要有清醒的认识。严格区分公私界限,从思想上杜绝以权谋私,拒绝各种特权,始终牢记权力就是责任、就是服务的观念,永远保持对人民的赤子之心;在行使权力上必须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的根本政治立场,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落实到行动上,始终保持人民公仆政治本色,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尽最大努力解决好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切实把手中权力用来为党分忧、为国干事、为民谋利。

(作者单位:贵州医科大学党史党建研究中心、马克思主义学院,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全面净化党内政治生态的逻辑考量与制度优化研究”(20CKS059)阶段性成果)


净化交际圈  严守交往关

王东

回溯百年党史可以看出,中国共产党始终把抓好拒腐防变、惩治腐败作为一项重大政治任务。年轻干部往往会因其所拥有的公权力而面临着被腐蚀、被“围猎”的风险。面对当下复杂且充满诱惑的社交环境,年轻干部能否守住拒腐防变的底线,不仅关系人心向背和党的生死存亡,也直接关系干部自身的健康成长。为此,习近平总书记深情寄语“年轻干部必须牢记清廉是福、贪欲是祸的道理,交往必须有原则、有规矩,不断净化社交圈、生活圈、朋友圈,守住拒腐防变防线。”这既是党中央的明确要求,也是新时代全面加强领导干部作风建设的现实要求。

坚定理想信念净化社交圈。理想信念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集中体现,是年轻干部的精神支柱和政治灵魂,也是净化年轻干部社交圈的思想基础。著名社会学家默顿Robert C. Meriton)曾说,我们每个人都会通过自身所处社会地位而同时扮演多重角色并拥有一整套角色关系。相较一般人而言,年轻干部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角色,与其接触交往的人群往往更为广泛,其中不乏冲着年轻干部手中的权力而来的“围猎者”。年轻干部在与之交往过程中,一旦放松警惕和防范意识,忘记自己的国家干部角色,势必会落入“围猎者”设置的陷阱。尽管对于年轻干部而言,良好的社会交际不可或缺,但大量事实表明,社交圈能够鲜明地反映并深刻地影响一个人的理想追求、价值观念、格调品位和生活作风,有些年轻干部之所以容易被别有用心者利用,其根源就在于自身的理想信念不够坚定,精神上缺钙。因此,年轻干部需要不断加强政治理论学习,补足精神之钙,牢记初心使命,提高政治定力,修好坚定理想信念这个终身课题,从思想上净化自己的社交圈,着力提升自身拒腐防变的能力。

培养高尚情操净化生活圈。年轻干部的业余生活、社交和爱好是其思想境界、道德情操和生活作风的直接体现。良好的生活圈既能反映年轻干部积极向上的生活价值观,也能彰显其在面临钱、权、利、情、色等考验时坚守拒腐防变底线的定力;不良的生活圈既不利于年轻干部的身心健康和发展前途,也有损党在群众中的威信和形象。“用权讲官德,交往有原则”,为官者的道德水平时常会被作为衡量一个时代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准。在各种人际交往中,年轻干部除了要经受住各种因素的干扰和诱惑,还要生活正派、情趣健康,讲操守、重品行,注重培养健康的生活情趣,保持高尚的精神追求。伴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年轻干部的社会交往逐渐增多,交往范围也不断扩大,要想从根本上净化年轻干部的生活圈,就必须从两个方面同时着手。一方面,要大力加强对年轻干部的教育引导,鼓励年轻干部树立崇高的理想信念,激发年轻干部自觉培养健康的生活情趣和高尚的精神追求;另一方面,年轻干部要正确处理好个人与集体之间的关系,不将集体利益作为与他人交换的资本,要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塑造良好的公众形象。

恪守廉洁作风净化朋友圈。“勤者,政之所要;廉者,政之本也。”重廉、崇廉、倡廉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清正廉洁的工作作风是年轻干部必须恪守的基本政治操守。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持续高压的反腐败态势虽然有效遏制了官场中的一些歪风邪气,但仍有少数抱有侥幸的党员干部经受不住诱惑,利用手中的特权为所谓的“好朋友”“好兄弟”开后门、行方便,从而在朋友圈中滋生出新的腐败问题。古人云:“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即与之化矣;与不善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亦与之化矣。”近年来查处的贪腐案例表明,多数干部的腐化变质最初都是从一般的应酬往来开始的。有些干部的道德操守和自律防线如同一道决口的堤坝,一旦失守,便一发不可收拾。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正在加速演变,我们所面对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之重前所未有,矛盾风险挑战之多前所未有。作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生力军,年轻干部在与朋友交往中要常怀律己之心,恪守廉洁作风,时刻保持头脑清醒,正确对待名利、权力、欲望,守住交友的底线,做清正廉洁引领示范者。

(作者单位:贵州医科大学党史党建研究中心、马克思主义学院,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全面净化党内政治生态的逻辑考量与制度优化研究”(20CKS059)阶段性成果)


常存律己心  严守生活关

赵彦风

年轻干部生逢伟大时代,是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生力军。在新时代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年轻干部必须练好内功、提升修养,做到信念坚定、对党忠诚,努力成为可堪大用、能担重任的栋梁之才。如何练好内功、提升修养?就是要知敬畏、存戒惧、守底线,经受住生活中的各种诱惑,常怀律己之心、力戒非分之想,做好自己生活的“守关人”。

形塑正确的生活观念。克己温温,秉心翼翼。年轻干部在生活中,要努力做到心中有三把戒尺:自知、自省、自律。为人贵在自知,不自知者,难知人、难明事、难成功。年轻干部要对自己有一个正确的认识,特别是认清自己的“能力半径”,摆正态度,不能让权力“跨界”,使生活成为权力的附着物,要严防手中权力走偏;要做到常常“检身自省”,坚定理想信念,提升自身修养,不断完善自我,在任何情况下都稳得住心神,耐得住寂寞,经得住考验,保持生活轨道干净整洁。年轻干部更要在生活中加强自律,自己管住自己,自己战胜自己,在思想、言论、行为上严以律己,始终保持积极向上、干干净净的良好形象,牢固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以更加平和平常的心态对待生活中的得失,从容掌控生活,“自律”方可“有为”。从来克己最为难,年轻干部常怀克己之心,形成正确的生活观,不贪图享乐、追求“精致”生活,不把人生目标寄托在及时行乐的物质生活层面。心怀正确的生活观,时常回望初心、检视言行,行得端、走得正,注重身心修为、自我约束,自觉抵制腐朽思想和生活作风的侵蚀。

培养健康的生活情趣。进德方乾乾,慎行而修身。培养选拔年轻干部,事关党的事业薪火相传,事关国家长治久安。习近平总书记在《之江新语》中指出,“一名领导干部的蜕化变质往往就是从生活作风不检点、生活情趣不健康开始的”。对于年轻干部而言,在生活中,心里要常有一本“明细账”,必要的人际交往不可避免,但交往要有原则、有界线、有规矩,低调为人、谨慎交友,真正做到与势利之交绝缘,远离奢靡堕落的生活习气。生活无小事,行必稽其所弊,年轻干部要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管好自己的言行,有“分寸”地将自己的生活圈经营好,慎重对待朋友交往,明辨是非,生活正派、情趣健康,讲操守、重品行,时刻检点生活的方方面面,注重培养健康的生活情趣,保持高尚的精神追求,永葆一个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在生活中,年轻干部还应该做到慎始、慎初、慎独,常怀谨慎之心,常修从政之德,一时一刻不放松,一丝一毫不马虎。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在物欲横流的社会潮流中,坚守党艰苦朴素的优良传统,养成朴实纯净的生活作风,正确处理好事业与家庭、原则与亲情的关系,做到“心不动于微利之诱,目不眩于五色之惑”,让自己的生活圈没有“破绽”,用实际行动为自己的生活圈划下理性的界限。

锤炼高尚的道德品格。崇德诚堪慕,修身岂易倾。道德问题是做人的首要问题、基本问题。没有良好的思想道德修养做基础,其他修养和能力就成了空中楼阁。古人讲“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关键是在修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年轻干部要加强道德修养,以德修身,加强道德自律,始终坚持立身不忘做人之本。在生活中要有“角色担当”意识,能够静心、尽心、净心,在“八小时之外”干干净净做人、规规矩矩做事,养成在阳光下生活的习惯,做到“八小时内外”表里如一。要正确认识生活在职业发展过程中扮演的角色,处处以党员干部的标准要求自己,在生活中坚决做到自律、谨慎、廉洁,不让自己在生活中放任自流、为所欲为、违法乱纪。九经治国本修身,身正方能鉴别人。年轻干部要常存敬畏之心,通过加强自身道德修养,保持严肃的生活作风,方能做到在小事小情中建立原则、在大是大非前站稳立场。要时刻警醒自己,加强思想道德修养,正确选择个人爱好,崇尚简朴生活,坚决抵制享乐主义、奢靡之风,在大有可为的新时代拼搏奋斗、实干笃行。

健康的生活是事业稳步发展的基础,年轻干部要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培养健康情趣,崇尚简朴生活,保持共产党人本色”。对生活要常怀一颗敬畏的心,充分发挥主动性,严以律己、严以修身,保持正确的生活航向。信仰在心,敬畏常存。唯有常思贪欲之害,方能洗涤心胸,守住守牢拒腐防变防线。

(作者单位:贵州医科大学党史党建研究中心、马克思主义学院,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全面净化党内政治生态的逻辑考量与制度优化研究”(20CKS059)阶段性成果)


传承好家风  严守亲情关

凌富亚

家风是一个家族或家庭在认知和处理人或事的过程中所形成的一贯作风。良好家风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华民族延续至今弥足珍贵的优良传统。在我们党的百年征程中,一代代共产党人树立的淳厚家风,已成为广大党员干部拒腐防变的重要利器。在新时代,年轻干部守住守牢拒腐防变防线,要把家风建设放在重要位置,既要自己以身作则,又要对亲属子女看得紧一点、管得勤一点,以良好家风严守亲情关,推动党风政风正气充盈、清朗昂扬。

严以律己是守好“亲情关”的治本之策。“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好家风的养成并非一朝一夕,而在于认真对待身边的每件小事,从自身做起、从小事做起。中国共产党人在百年奋斗历程中,一直传承着严以律己的良好风气。毛泽东在处理亲友关系上,始终坚持不介绍、不推荐、不说话、不写信的“四不主义”;周恩来廉洁一生,从来没有为自己、家人或家乡谋过一回“私”,说过一次“情”;董必武无论是在革命战争年代还是在和平建设时期,总是时时处处严以律己,身正为范,作出表率。可见,老一辈革命家之所以伟大,不仅在于他们为共和国的创立鞠躬尽瘁,为国家的建设和发展呕心沥血,同样在于他们始终恪守严以律己、以身作则的政治本色,为中国共产党人守好“亲情关”奠定了家风基石。在新时代,年轻干部既是党和国家政治经济生活中的骨干力量,也是自身家庭的“主心骨”。在家庭中,年轻干部只有身端影正、以身作则、模范带头,其言行对家人才有说服力和感召力,方能为树立良好的家风奠定坚实基础,为守好“亲情关”提供治本之策。

从严治家是守好“亲情关”的关键所在。“家风好,就能家道兴盛、和顺美满;家风差,难免殃及子孙、贻害社会。”对于党的领导干部而言,如果治家不严,势必影响到从政的方方面面。小则不能安心工作,大则因家风败坏而违法乱纪,身败名裂,甚至祸及子孙。可以说,要想从好政,必先治好家。中国人历来重视从严治家,中国共产党人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实践中始终秉持这一优良传统。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罗荣桓经常告诫家人,“一个革命者想的应该是为人民多做一些有益的事情,不能因为地位不同了、身份变了,要求额外的照顾和特殊的享受,搞特殊化”。新中国成立初期,陈毅曾与子女“约法三章”:要求他们穿土布衣,不坐公家的小汽车,办任何事都要严格按制度来。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焦裕禄不仅带头严以律己,而且严管亲属子女,形成了热爱劳动、艰苦朴素、不搞特殊的优良家风。由此可见,从严治家是养成良好家风的重要环节,更是实现廉洁从政的关键,年轻干部唯有从严治家、从严管理自己的家人亲属,方能御“腐败”于家门之外,切实守好守牢“亲情关”。

传承互鉴是守好“亲情关”的重要保障。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一切向前走,都不能忘记走过的路;走得再远、走到再光辉的未来,也不能忘记走过的过去,不能忘记为什么出发。好家风是祖辈经历沧桑岁月,用智慧结晶出来的精神财富,值得并需要我们一代代传承下去。无产阶级革命家习仲勋特别注重传承好家风,他教育子女要保持平民本色,养成敢于担当的优秀品格,不允许搞任何特权,要“夹着尾巴做人”,老一辈革命家用自己的高风亮节为我们传承好家风作出了表率。在新时代,年轻干部要在传承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优良家风的基础上,交流互鉴、取长补短、与时俱进,让年轻干部在交流中感受到优良家风的魅力,在互鉴中树立严以修身、廉洁齐家的从政意识,使好的家风不仅在世代传承中跨越时空,更在交流互鉴中历久弥新、继往开来,成为守好“亲情关”的重要保障。

家是温馨港湾,廉是平安之桨。良好的家风既是砥砺品行的“磨刀石”,也是把守亲情关的“金刚锁”。建设、传承、弘扬好家风,以纯正家风严以律己、从严治家,让廉洁家风在交流互鉴中代代相传,党风、政风、民风自会清风徐来、朗朗乾坤!

(作者单位:贵州医科大学党史党建研究中心、马克思主义学院,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全面净化党内政治生态的逻辑考量与制度优化研究”(20CKS059)阶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