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filterTitle(`人民日报丨普定县化处镇水井村驻村第一书记蔡定雍——努力开辟更多劳务岗位`) }}
来源:人民日报
2月7日,人民日报刊发文章《四位驻村干部的新年打算》。其中报道了贵州普定县化处镇水井村驻村第一书记蔡定雍——努力开辟更多劳务岗位。 具体报道如下:
“黔货进央企”农特产品巡回展销会上,贵州普定县化处镇水井村驻村第一书记蔡定雍(左三)帮村民推介产品。胡勇 摄(人民视觉)
春节刚过,水井村的乡亲们就在茶园里忙活起来。
“我们这里的高山茶,能产春夏秋三季。这两年村里人气旺了,荷叶茶、绿茶经常不够卖。”村民王明忠过去是建档立卡贫困户,如今在村里茶叶车间当制茶工,每月工资3000元。收入稳定,王明忠心里挺美,“每年种茶,一亩地还能挣上2000多元呢。”
“山前是山、山后是山”,水井村坐落在海拔1000多米高山上,过去是个名不见经传的黔中小山村。经过三任驻村干部和全体村民的努力,现在的水井村里,荷产业、高山茶产业都发展得红红火火。
“8600斤高原纯藕粉订单,都赶在年前寄到客户手里了。”提起村里的“明星产品”,水井村村民吴海和打开了话匣子,“我们村莲藕生长期10个多月,现采挖、现加工,藕粉口感好着呢。”
蔡定雍是中国航空工业集团派驻到水井村的第三任驻村第一书记。“来到村里,我发现高山茶和莲藕产业已经有了基础,那我就接着前任干,在开发新产品、延长产业链条上下功夫。”这两年,村里开发出了莲子芋泥羹、莲子陈皮红豆沙等新产品,还依靠荷塘、茶园搞起乡村旅游。2024年,全村生产藕粉3万多斤,全链条销售收入900余万元,带动务工就业800余人次,累计向脱贫户分红50万元。
“村里的产品外销,原先渠道不多。”为了提升水井村农特产品的知名度,蛇年春节前夕,蔡定雍的行程排得依然很满,和村干部一起在贵阳、遵义、台江等地做推销,在“黔货进央企”农特产品巡回展销会上摆摊位、“晒”产品。
水井村里,沿木栈桥穿过千亩荷塘,一间红砖小屋墙上“乡村振兴直播基地”的牌子格外醒目。去年7月以来,水井村请来中航工业旗下的助农团队,开设了20多场直播带货,现在积累了一批粉丝,还培养了两名本土主播。“年后第一场直播,大伙都挺期待,希望今年能把村里自己的短视频账号做起来,打响水井村的品牌。”蔡定雍说。
目前,水井村在藕粉基础上推出的几样甜品,主要通过粤黔协作机制,由广东省广州市花都区的一家食品企业代加工。代加工产品品质稳定,但藕粉作为原料外运也有成本,蔡定雍一直在琢磨解决办法。年初,他去了趟广州,跟厂方商量,在村里建一条小型生产线。蔡定雍说,在政府部门支持下,今年将协调东西部协作、和美乡村建设项目等资金,把一部分甜品加工落在村内,开辟更多务工岗位。
小山村年年有变化,新一年,村民们心里也满是新愿景。
“最期待的还是今年的荷花节!”村民陶大平说。依托莲藕主导产业,水井村连着8年举办荷花节,去年还对河道、文化长廊、水上商铺等环境设施进行了改造,给景区增加了系统导航标识和美景打卡区,融入普定县全域旅游“四季歌”。2024年荷花节期间,全村吸引游客35万人次,营业收入350万元。陶大平在荷塘边开了家烙锅铺,一天流水就有千把元。
“一个村资源有限,现在普定县派驻各村的帮扶干部之间实行‘抱团帮扶、共解难题’。”蔡定雍说,2024年发挥中航工业“第一书记服务团”作用,水井村跟煤冲村结成“拍档”,选用各自主打的藕粉和生态蛋,共同开发藕粉蜂蜜月饼。“今年要继续加强‘团队作战’,整合资源,释放发展潜力。”